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926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包括:筒体;还包括:上格栅和下格栅,设于筒体内,用于限制储能元件的移动,且其上均设有用于水通过的通道;储能元件,填充于筒体内、上格栅和下格栅之间;设于筒体内上格栅上方的上均布器和设于筒体内下格栅下方的下均布器,用于均匀喷淋水;与上均布器连接的第一循环水接口和与下均布器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接口,用于水的进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两个循环水接口输入水,可以根据储热或者储冷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储冷时的空调主机运行温度比冰储冷温度高所以系统效率高,比水储能的储能量大~5倍,进而提高储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储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相变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储能装置被广泛应用,现有的储能装置大部分采用冰蓄冷和水储能方式,例如中国专利CN203163138U公开了一种冰蓄冷式制热水供冷暖气中央空调,包括由压缩机、制热水系统、制冰系统和控制系统构成并设于室内的主机以及室内空调送风系统,并在所述主机的工作区域设置更换室内空气的新风换热器,制热水系统包括热水桶,桶中设置冷凝器;制冷系统包括制冰蓄冰储能桶,桶中设置制冰蒸发器和浸泡在防冻液中的若干冰瓶;空调送风系统包括制冷、制热用热交换器和空调风机,制冷用热交换器通过泵管循环制冰蓄冰储能桶中的冷防冻液,制热用热交换器通过泵管循环热水桶中的热水;控制系统包括压缩机、制热水系统和制冰系统之间相互连接的管路,管路中设置各种阀体元件控制系统内制冷剂的流向,分别实现制热水制冰模式、制热水模式和制冰模式。冰蓄冷有以下缺点:1、系统复杂、庞大;2、占地面积大;3、调控困难、4、寿命短;5、效率低;6、维护困难,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高;7、经济效益差。再有,例如中国专利CN105258262A公开了一种蓄水池、蓄水储能系统;其中蓄水储能系统包括蓄水池、用于为蓄水池内的水制冷或加热以储能的蓄能水池冷/热源设备、用于通过蓄水池内的水作为冷媒或热媒以释放冷或热的空调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蓄水池内设有容量调节板以将所述蓄水池分为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子池体;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容量调节板以使所述容量调节板相对于所述蓄水池移动以调节子池体的容积。然而,水储能有以下缺点:1、储能密度低;2、储水池占地面积大,容积大;3、储能损失大,高达10%-15%;4、若为开放式水池,极易受污染;5、管道腐蚀问题严重;6、不易用于闭水式系统,输出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与空调水系统相配合的相变储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包括:筒体;还包括:上格栅和下格栅,设于筒体内,用于限制储能元件的移动,且其上均设有用于水通过的通道;储能元件,填充于筒体内、上格栅和下格栅之间;设于筒体内上格栅上方的上均布器和设于筒体内下格栅下方的下均布器,用于均匀喷淋水;与上均布器连接的第一循环水接口和与下均布器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接口,用于水的进出。所述储能元件内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用于在运行前进水或运行中补水的进水孔,底部设有用于泄水的泄水管接口。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用于保持筒体内压力和大气压力一致的大气孔。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用于提供保温能力的保温层,该保温层由保温材料组成。所述筒体上设有用于保护保温材料的保护层。所述筒体上还设有检修孔。所述检修孔共设有两个。所述上格栅和下格栅均由多个格栅块组合而成,所述格栅块包括固定龙骨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与该固定龙骨上的整流部件。所述筒体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筒体的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提供两个循环水接口输入水或相变流体,可以根据储热或者储冷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储冷时的空调主机运行温度比冰储冷温度高所以系统效率高,比水储能的储能量大~5倍,进而提高储能效果。2)上均布器和下均布器可以实现均匀喷淋水,保证水流和温度分层均匀。3)储能元件内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高温相变储能相对于常规空调节电大于10%且运行费用节省35%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柱形筒体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柱形筒体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方形筒体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格栅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水管;2、上均布器;3、下均布器;4、上格栅;5、下格栅;6、储能元件;7、支架;8、大气管;9、上检修孔;10、下检修孔;11、第一循环水接口;12、第二循环水接口;13、泄水管接口;14、筒体;15、保温层;16、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14,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4可以为柱形,当然筒体14也可以如图3所示为方形;还包括:上格栅4和下格栅5,设于筒体14内,用于限制储能元件6的移动,且其上均设有用于水通过的通道;储能元件6,填充于筒体14内、上格栅4和下格栅5之间;设于筒体14内上格栅4上方的上均布器2和设于筒体14内下格栅5下方的下均布器3,用于均匀喷淋水,其中上均布器2向上喷水,可以做到均匀喷淋,避免出现单处喷淋量过多问题,下均布器3向下喷水,让各储能元件3受热/冷均等。与上均布器2连接的第一循环水接口11和与下均布器3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接口12,用于水的进出。储能元件6的形状可以为比如球或者板,其内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储能元件的总体积可以通过上格栅和下格栅的位置确定,储能元件6体积增加,储能能力也随之提高。筒体14顶部设有用于在运行前进水或运行中补水的进水孔1,底部设有用于泄水的泄水管接口13。筒体14顶部设有用于保持筒体14内压力和大气压力一致的大气孔8。筒体14内壁上设有用于提供保温能力的保温层15,该保温层15由保温材料组成,为装置提供保温能力,强化储能。筒体14上设有用于提高使用寿命的保护层16,保护装置,提高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及强度。筒体14上还设有检修孔,检修孔共设有两个,分别为上检修孔9和下检修孔10。如图4所示,上格栅4和下格栅5均由多个格栅块组合而成,如图5所示,格栅块包括固定龙骨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与该固定龙骨上的整流部件。具体的,上格栅分块且每块均可拆卸的有整(扰)流部件,主要作用为整流及紊流,当水从上格栅上部流至下部时水均匀流动,从上格栅下部流至上部时,由扰流件进行紊流。上格栅可上人,支撑检修人员站立、活动,便于检修。下格栅分块且每块均可拆卸并装有整(扰)流部件,主要作用为整流及紊流,当水从下格栅上部流至下部时水均匀流动,从下格栅下部流至上部时,由扰流件进行紊流。下格栅起支撑储能元件的作用,也可上人,支撑检修人员站立、活动,便于检修。筒体14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筒体14的支架7,支架起到支撑起整个储能装置,保持稳定性的作用。储冷时,水从第二循环水接口12进入装置由底部开始向上与高温流体进行换热,温度较高流体由第一循环水接口11排出装置;储热时,水从第一循环水接口11进入装置由顶部开始向下与低温流体进行换热,温度较低流体由第二循环水接口12排出装置。筒体14顶盖密封,左侧有进水孔2,右侧有大气孔8。装置内上方安装有可拆卸特型上格栅,通过上格栅4可向内部加入储能元件6。上格栅4上方墙壁上打有维修孔,可从该孔进入特型格栅,进行检修以及放置储能元件。装置内下部同样装有可拆卸特型格栅,通过特型格栅可向内部加入储能球。下格栅5上方墙壁同样需打出维修孔,可从该孔进入特型格栅,进行检修以及放置、取出储能元件6。上下格栅5分块且均可拆卸,主要作用为整流及紊流,当水或相变液体到达格栅上部时使其均匀流动,从格栅上部流下后,由扰流件进行紊流。上格栅4可上人,便于检修;下格栅5除拥有上格栅4的功能外,也起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包括:筒体(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格栅(4)和下格栅(5),设于筒体(14)内,用于限制储能元件(6)的移动,且其上均设有用于水通过的通道;储能元件(6),填充于筒体(14)内、上格栅(4)和下格栅(5)之间;设于筒体(14)内上格栅(4)上方的上均布器(2)和设于筒体(14)内下格栅(5)下方的下均布器(3),用于均匀喷淋水;与上均布器(2)连接的第一循环水接口(11)和与下均布器(3)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接口(12),用于水的进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包括:筒体(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格栅(4)和下格栅(5),设于筒体(14)内,用于限制储能元件(6)的移动,且其上均设有用于水通过的通道;储能元件(6),填充于筒体(14)内、上格栅(4)和下格栅(5)之间;设于筒体(14)内上格栅(4)上方的上均布器(2)和设于筒体(14)内下格栅(5)下方的下均布器(3),用于均匀喷淋水;与上均布器(2)连接的第一循环水接口(11)和与下均布器(3)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接口(12),用于水的进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元件(6)内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4)顶部设有用于在运行前进水或运行中补水的进水孔(1),底部设有用于泄水的泄水管接口(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中柱乐平姚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