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65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和支护桩组,基坑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支护桩组包括设于坑壁的第一支护桩和设于拐角的第二支护桩,第一支护桩为三棱柱桩和/或四棱柱桩,第二支护桩为“Ω”形桩和/或“Z”形桩;施工方法包括数据准备、桩体预制和打桩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的基坑,设计不同截面的支护桩,在坑壁和拐角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分布方式,可以在节约混凝土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桩体的抗弯和抗剪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护桩
,具体涉及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支护桩,一般用于基坑支护、边坡支护以及滑坡治理,承受水平土压力或滑坡推力,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采用的钢筋混凝土圆桩与基坑周围的接触面方向均不同,圆桩受到基坑挤压时,起到支护作用的仅为一个方向上的单一点,钢筋混凝土圆桩中的钢筋每个方向仅有一根受力,容易造成受力不均,抗歪和抗剪切能力降低;(2)、钢筋混凝土圆桩的材料造价高、施工慢;(3)、施工方式:传统现场浇注,效率低;(4)、不规则的基坑,如多边形结构的基坑,尚未有专用的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及其连接结构,基于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的基坑,设计不同截面的支护桩,在坑壁和拐角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分布方式,可以在节约混凝土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桩体的抗弯和抗剪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和沿基坑周向设置的支护桩组,基坑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基坑包括多个坑壁,坑壁之间首尾相连形成多个拐角,支护桩组包括设于坑壁的第一支护桩和设于拐角的第二支护桩,第一支护桩为三棱柱桩和/或四棱柱桩,第二支护桩为“Ω”形桩和/或“Z”形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支护桩为“Ω”形桩和“Z”形桩,所述拐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Z”形桩设于直角和钝角中,“Ω”形桩设于锐角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均包括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桩体,桩体中沿高度方向设有配筋,配筋沿桩体的侧壁间隔排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配筋包括非金属预应力筋和钢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Ω”形桩包括呈圆弧体状的环形腹板,以及对称设置于环形腹板两侧底角外且呈条形体状的翼板,环形腹板嵌入拐角的土层设置;所述非金属预应力筋沿环形腹板的侧壁间隔排列,钢筋和非金属预应力筋沿翼板的侧壁间隔交替排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Z”形桩包括相互平行且呈条形状的迎土缘板和迎坑缘板,以及连接迎土缘板和迎坑缘板的条形腹板,迎土缘板和条形腹板嵌入拐角的土层设置;所述非金属预应力筋沿迎土缘板的侧壁间隔排列,钢筋和非金属预应力筋沿迎土缘板和条形腹板的侧壁间隔交替排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三棱柱桩的侧壁包括两个第一迎坑面和一个第一迎土面,第一迎土面与坑壁相平行,非金属预应力筋沿第一迎土面间隔排列,钢筋和非金属预应力筋沿第一迎坑面间隔交替排列,所述三棱柱桩的桩体中至少具有一个纵向空心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四棱柱桩的侧壁包括一个第二迎坑面、一个第二迎土面和两个构造面,非金属预应力筋沿第二迎土面间隔排列,钢筋沿第二迎坑面和构造面间隔交替排列,所述四棱柱桩的桩体中至少具有两个纵向空心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桩体中还设有箍筋,箍筋垂直于桩体的轴向设置,且沿桩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配筋间隔固接在箍筋的周向上并与箍筋形成筋笼,桩体上下端面上均设有端板,端板上设有与配筋的横截面相适应的穿孔,所述非金属预应力筋为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筋和/或碳纤维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数据准备分析待开挖基坑的设计深度和成型形状,计算得到基坑的坑壁和拐角的数量,以及各个坑壁的边长和拐角的角度;步骤二、桩体预制(1)、根据基坑的设计深度确定所述支护桩组的长度;(2)、根据基坑的成型形状确定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的分布方式:坑壁上设置三棱柱桩和/或四棱柱桩;拐角为锐角时,采用“Ω”形桩;拐角为钝角或直角时,采用“Z”形桩;(3)、根据各个坑壁的边长确定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的数量和几何尺寸,然后通过几何尺寸确定配筋的数量;(4)、进行工厂化预制生产,制备筋笼,安装端板,锚固张拉施加预应力,离心浇筑成型后,再进行高压釜蒸压,得到具有对应尺寸和横截面的混合配筋预应力支护桩组,放置1~2天后运输至施工现场;步骤三、打桩根据步骤二中得到的分布方式,采用打桩设备将多个桩体依次打入待开挖基坑的四周;打桩后采用混凝土梁连接桩体的顶部,使支护桩组与混凝土梁形成一体;然后采用预应力施加设备,对配筋施加预应力,使得所有配筋受到相同的拉力;步骤四、基坑开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基于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的基坑,设计不同截面的支护桩,在坑壁和拐角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分布方式,可以在节约混凝土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桩体的抗弯和抗剪性能,具体如下:(1)、由于多边形为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其形成的夹角通常有锐角、直角和钝角,对应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多边形基坑,其拐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当拐角的角度较大时,采用“Z”形桩打入土层,当拐角的角度较小时,采用“Ω”形桩打入土层;(2)、由于拐角处土层的施力方向有多个,“Ω”形桩受到土层力的挤压时,起到支护作用的为两个翼板的两个迎土侧壁和整个环形腹板的迎土侧壁,相对于传统圆柱状的支护桩,该支护桩受力点更多,受力面更大,提高了桩体的抗歪和抗剪切能力,减少工程事故。另外,在提高支护性能的前提下,“Ω”形桩中间为开口空心结构,可以尽可能降低了混凝土的用量,降低了造价;当拐角处的夹角较大时,优选采用“Z”形桩,设置于拐角处,当桩体受到土层力的挤压时,起到支护作用的为迎土缘板221外壁整个一侧面而非仅为一个方向上的单一点,与传统圆桩相比,同等截面面积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大的抗弯和抗剪强度,减少工程事故,同时还降低了混凝土的用量;(3)、支护桩组均为预制桩,在工厂加工完成运输至现场,施工过程中,用沉桩设备将桩体打入土层的桩位中,相对于现浇混凝土桩,可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效率;(4)、本专利技术的支护桩组包括三棱柱桩、四棱柱桩、“Ω”形桩和和“Z”形桩,针对其各自的特点,在其中采用不同的配筋分布方式,起到辅助提高抗弯和抗剪性能的作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Ω”形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Ω”形桩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Z”形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Z”形桩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三棱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三棱柱的横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四棱柱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基坑;11、坑壁;12、拐角;2、第一支护桩;21、“Ω”形桩;211、环形腹板;212、翼板;22、“Z”形桩;221、迎土缘板;222、迎坑缘板;223、条形腹板;3、第二支护桩;31、三棱柱;311、第一迎坑面;312、第一迎土面;32、四棱柱;321、第二迎坑面;322、第二迎土面;323、构造面;4、配筋;41、非金属预应力筋;42、钢筋。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参见图1,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和沿基坑1周向设置的支护桩组,基坑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基坑1包括多个坑壁11,坑壁11之间首尾相连形成多个拐角12,支护桩组包括设于坑壁11的第一支护桩2和设于拐角12的第二支护桩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和沿基坑周向设置的支护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基坑包括多个坑壁,坑壁之间首尾相连形成多个拐角,支护桩组包括设于坑壁的第一支护桩和设于拐角的第二支护桩,第一支护桩为三棱柱桩和/或四棱柱桩,第二支护桩为“Ω”形桩和/或“Z”形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和沿基坑周向设置的支护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基坑包括多个坑壁,坑壁之间首尾相连形成多个拐角,支护桩组包括设于坑壁的第一支护桩和设于拐角的第二支护桩,第一支护桩为三棱柱桩和/或四棱柱桩,第二支护桩为“Ω”形桩和/或“Z”形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护桩为“Ω”形桩和“Z”形桩,所述拐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Z”形桩设于直角和钝角中,“Ω”形桩设于锐角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均包括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桩体,桩体中沿高度方向设有配筋,配筋沿桩体的侧壁间隔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包括非金属预应力筋和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Ω”形桩包括呈圆弧体状的环形腹板,以及对称设置于环形腹板两侧底角外且呈条形体状的翼板,环形腹板嵌入拐角的土层设置;所述非金属预应力筋沿环形腹板的侧壁间隔排列,钢筋和非金属预应力筋沿翼板的侧壁间隔交替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Z”形桩包括相互平行且呈条形状的迎土缘板和迎坑缘板,以及连接迎土缘板和迎坑缘板的条形腹板,迎土缘板和条形腹板嵌入拐角的土层设置;所述非金属预应力筋沿迎土缘板的侧壁间隔排列,钢筋和非金属预应力筋沿迎土缘板和条形腹板的侧壁间隔交替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边形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棱柱桩的侧壁包括两个第一迎坑面和一个第一迎土面,第一迎土面与坑壁相平行,非金属预应力筋沿第一迎土面间隔排列,钢筋和非金属预应力筋沿第一迎坑面间隔交替排列,所述三棱柱桩的桩体中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杨吴平柯宅邦孙晓凯崔伟杨大顺杨泽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