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44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维持带状纤维束的良好的状态的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该织造装置,由在张紧状态将纬纱(F)插入到由综片形成的经线开口区域中的投纬装置和将上述纬纱(F)保持在张紧状态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的移动装置构成。投纬装置,具有剑杆织机的剑杆机构(或者片梭织机的片梭机构)。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利用移动装置向织物前平行移动。在由剑杆机构(或者片梭织机的片梭机构)投纬的纬纱(F)的靠近后方的位置上,配置经编机导纱梳栉(40),经编机导纱梳栉(40)和剑杆机构(片梭机构)一起由移动装置平行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对经纱和纬纱进行了带状处理的纤维束,以高质量且生产性良好地制造在复合材料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使用的增强纤维带状纤维束织物。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织物的织造装置,有在专利2983531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相对于下面的现有技术,这一装置以提供表面平滑性良好、织线的交叉部的弯曲少的织物增强材料为目的,用于直接使用带状纤维束来织造开纤丝织物和扩纤丝织物。以前,作为得到扩纤纱织物的技术,有将喷射水作用于织物表面上来对织物进行扩纤处理的方法。在例如在特公平2-323832号(专利文献2)、特开平4-281037号(专利文献3)、特开平8-127959号(专利文献4)以及特开平8-232135号(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这一方法。而且,作为在水中使超音波作用而对织物进行扩纤处理的方法,有特公平4-70420号(专利文献6)、特开平7-145556号(专利文献7)公开的方法。而且,作为利用旋转鼓和水压对织物进行扩纤处理的方法,有特开平4-241164号(专利文献8)公开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织物增强材料的织造方法,在扩纤前的多纤维纱状态下对增强纤维束进行一次织造,之后,使高压流体和超音波等作用于得到的织布上,对形成纹理构造的纤维束进行扩纤处理。而且,作为利用扁平纱进行扁平纱织物的织造的方法,有专利2955145号(专利文献9)公开的方法。但是,已知存在下述问题。特别是使经纱密度一致的梳子(经编机导纱梳栉)和综片的综眼(目)将扁平状态完全弄坏。而且,用梳子(经编机导纱梳栉)与经纱呈直角地导入纬纱,但在保持纬纱的剑杆侧和纬纱的供应侧,纬纱和经纱不成直角。而且,不能得到由于被梳子(经编机导纱梳栉)导入纬纱而使得纬纱的扁平状态被完全弄坏的纱宽均匀变宽的织物。因此,其纱宽存在界限,而且,存在因为在织纱的交叉部中纤维束的扩纤不充分,所以交叉部的织纱弯曲度降低,在表面平滑性的提高上也有限制,引起纤维增强材料的质量下降的难点。因此,如上所述,在专利2983531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具有一对把持装置、综片装置和投纬装置,通过开口并结合投纬时间并使把持装置可移动,能够直接将扩纤后的带状纤维束作为经纱或者纬纱使用,不使经纱侧的各带状纤维束扭曲地进行织造。而且,例如,即使在不进行保持装置的平行移动时,如果以较低速进行织造而且适当地设定经纱的张力,则即使在经纱方向位置固定地具有把持装置的织机中,也能够在良好的开口状态和在扩纤纱中不产生扭转的状态下进行扩纤纱的织造。专利文献1专利2983531号专利文献2特公平2-323832号专利文献3特开平4-281037号专利文献4特开平8-127959号专利文献5特开平8-232135号专利文献6特公平4-70420号专利文献7特开平7-145556号专利文献8特开平4-241164号专利文献9专利2955145号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中,已知也还存在以下问题。(投纬时的处理)通常,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对带状纤维束进行投纬时,其投纬装置由例如剑杆机构进行投纬,由和本体不同的驱动的把持机构在纤维束的两个端部保持纤维束,割断纤维束的一侧,进而分离由剑杆保持的纬纱,实际上,是将纬纱插入经纱开口部,实现载置操作。但是,在利用专利文献1的方法对带状纤维束进行投纬时,因为由和本体驱动不同的驱动的纬纱把持机构来把持纬纱并进行移动,投纬后的状态是纬纱的多根单纤维在宽度方向上分散,失去单纤维相互之间的平行性,而且,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不能保持纬纱的适当的张紧状态,没有保持结果良好的扩纤状态,纬纱单纤维的平行性和直线性产生紊乱。(生产速度)因为专利文献1的投纬装置是和本装置不同的驱动,工序数量多,所以生产速度存在极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带状纤维束(带状纱、扁平纱、开纤纱、扩纤纱等)进行织造的织造装置中,即使对于构成带状纤维束的单纤维,也能够维持带状纤维束的良好状态的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1记载的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是在利用扁平状的经纱和纬纱织造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纬纱在张紧状态下插入到由综片形成的经线开口区域中的投纬装置、和将上述纬纱保持在张紧状态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的移动装置。这样,在织物上能够防止中央位置和端部位置上的织物密度紊乱,从而能够使宽度方向内侧的纤维束的状态稳定,良好地保持单纤维的初期的带状纤维束状态。本专利技术之2记载的特征在于,上述投纬装置具有剑杆织机的剑杆机构或者片梭织机的片梭机构。作为无梭织机的一种的剑杆织机,两根带在织物中央交接纬纱的夹板式是主流,该夹板式进一步被分为带式和棒式两种。而且有梭织机的一种的片梭织机,是跳过保持纬纱的金属小型片梭来进行投纬。只要至少是剑杆织机的剑杆机构或者片梭织机的片梭机构,本专利技术则在哪一种类型中都可以作为投纬装置使用。本专利技术之3记载的特征在于,上述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作为整体,利用上述移动装置向织物前平行移动。通过利用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以规定的张力(张紧状态)被投纬后的纬纱、由该规定的张力(张紧状态)把持在端部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扁平状的纬纱的纤维排列则不会破坏,提高了带状纤维束织物的表面平滑性。本专利技术之4记载的特征在于,在由上述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投纬的纬纱的靠近后方的位置上,配置经编机导纱梳栉,上述经编机导纱梳栉,和上述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一起由上述移动装置平行移动。因为把持由剑杆机构或者片梭机构投纬的纬纱的端部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所以基本没有在途中弄坏纬纱形状的可能性。但是,在将纬纱引入织物前侧时,万一例如纬纱中央部向后方侧成为弓形地弯曲变形,则由经编机导纱梳栉来阻止该变形,从而防止不良的织造。本专利技术之5记载的特征在于,通过在矩形综框的内侧一体地固定设置板材,形成多个综眼。穿过经纱使综片作用的综线或者综杆,因为较长而在左右方向上特别缺乏刚性。在于经纱和纬纱中使用圆纱的织物中,即使产生综片的左右方向的移位,在织造中也没有问题。但是,在使用扁平状经纱和纬纱织造带状纤维束织物时,如果综片的经纱穿入处、即综眼在经纱群的宽度方向上偏移,则由于和综眼的干扰或者经纱相互之间的干扰而使得其纤维排列被完全弄坏。因此本专利技术在综框的内侧一体地固定设置板材来形成综眼。这样,统一确定综片的整体形状和综眼的位置,防止弄坏扁平状经纱。本专利技术之6记载的特征在于,上述板材,由在综框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第1板材和在上述第1板材的相互之间以每隔一个的方式夹持的截面呈U字形弯曲的第2板材构成,上述第2板材,以U字形的圆弧部相互匹配的方式在综框的高度方向上上下配置一对,在上述圆弧部相互之间形成综眼。用板材构成综框内侧的综片能够使综片整体变轻,同时,通过使用呈U字形弯曲的第2板材,能够使综眼的边缘形状为光滑的圆弧,由于扁平状经纱和综眼接触,能够防止磨损或者形状变坏。本专利技术之7记载的特征在于,带状纤维束是多纤维纱、单纤维纱或者精纺纱。本专利技术之8记载的特征在于,带状纤维束的总纤度是50~20000特。本专利技术之9记载的特征在于,纬纱插入次数是10~600次/分。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对象是将至少预先被进行带状处理并且对厚度来说具有足够的宽度的带状纤维束作为经纱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是利用扁平状的经纱和纬纱织造带状纤维束织物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纬纱在张紧状态下插入到由综片形成的经线开口区域中的投纬装置、和将上述纬纱保持在张紧状态并向织物前平行移动的移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桥弘治
申请(专利权)人:李氏环球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