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223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混合有混凝剂的污水注入混凝池中并搅拌,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一级沉降处理;步骤二,经过一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絮凝池,向絮凝池中加入预定配比的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砂并搅拌,使污水中的污物以微砂为核心产生絮凝,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二级沉降处理;步骤三,经过二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沉淀池,经预定时间的沉淀,污泥沉积在沉淀池的底部,上清液从沉淀池上部排出;以及步骤四,通过泵将污泥抽入水力旋流器中进行泥砂分离,将分离出的微砂再次投入至絮凝池中循环使用,并将清水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沉淀停留时间短、沉淀速度快,污水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沉淀设备是水处理工艺中悬浮物与水分离的最重要环节,其设备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沉淀池常用的型式有:(1)平流沉淀池:施工方便,水力条件好,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但有占地面积大,排泥困难等缺点。(2)斜管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率高,一般应用较多。排泥不好是由于斜管的结构形式造成的,因为其排泥面积只占其沉淀面积的一半,在特殊时期,如高浊期、低温低浊期,加药失误期,污泥沉降性能、特别是排泥性能明显变坏时,在斜管排泥面的边缘处由于沉积数量与由斜面上滑落下来的污泥的数量大于排走数量,造成了污泥堆积,这样就使斜管过水断面减少,上升流速增加,增加了污泥下滑的顶托力,会进一步增加污泥堆积。(3)机械搅拌澄清池:澄清是利用原水中的颗粒和池中积聚的沉淀泥渣相互碰撞接触、吸附、聚合,然后形成絮粒与水分离,使原水得到澄清的过程。目前,微砂高效沉淀池是所有类型的雨水、河道水、污水和景观水处理的理想工艺,对土建工程所需最小,供货和调试所需时间非常短。然而,现有的微砂高效沉淀池的工作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方法,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混合有混凝剂的污水注入混凝池中并搅拌,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一级沉降处理;步骤二,经过一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絮凝池,向絮凝池中加入预定配比的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砂并搅拌,使污水中的污物以微砂为核心产生絮凝,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二级沉降处理;步骤三,经过二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沉淀池,经预定时间的沉淀,污泥沉积在沉淀池的底部,上清液从沉淀池上部排出;以及步骤四,通过泵将污泥抽入水力旋流器中进行泥砂分离,将分离出的微砂再次投入至絮凝池中循环使用。优选地,当所述污水为河道水或景观水时,混凝剂采用液体PAC(10%Al2O3),投加量为470mg/L;絮凝剂采用PAM干粉,投加量为1.5mg/L;微砂投加量为3-5mg/L。优选地,所述污水在步骤一中的沉淀时间为60-90s;所述污水在步骤二中的沉淀时间为60-90s;所述污水在步骤三中的沉淀时间为180-240s。优选地,所述污水在步骤一中的沉淀时间为62s;所述污水在步骤二中的沉淀时间为62s;所述污水在步骤三中的沉淀时间为190s。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装置,用于采用上述的污水处理方法来处理污水,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以及沉淀池;其中,絮凝池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的外围设置有用于引导污水沿着搅拌器的轴线上下循环流动的导流装置。优选地,搅拌器由变速发动机驱动。优选地,导流装置包括筒状主体部,搅拌器安装在所述导流装置的内部,搅拌器的转动叶片与筒状主体部的轴线垂直。优选地,导流装置还包括用于引导微砂和高分子絮凝剂朝向所述搅拌器的内部流动的斜面,斜面形成在所述导流装置的顶部开口端并外扩式倾斜。优选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分离泥砂的水力旋流器和用于将沉淀池内的污泥输送至所述水力旋流器的微砂循环泵;水力旋流器设置在絮凝池的上方且出口与导流筒的内部对齐。优选地,水力旋流器与微砂循环泵成套设置,水力旋流器的容量与微砂循环泵的容量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人为投加微砂,人工制造絮状物的核心,既可以增加絮状物的密度和絮凝效率,又可以提高絮状物在后续处理工艺中的沉淀速度。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装置,即使加入更轻的固体颗粒,依旧能更容易、更快速地产生大的絮凝物,一旦絮凝物产生并附着于微砂,絮凝物沉淀的速率足以产生高速沉淀。因此,相较于常规的沉淀装置,本装置的沉淀停留时间更短、沉淀速度更快,在处理同等水量的情况下,设备体积更小。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混凝池;200-絮凝池、201-导流装置、200a-第一絮凝池、200b第二絮凝池;300-沉淀池、301-污泥收集装置、302-澄清水收集槽;400-水力旋流器;500-微砂循环泵;1-原水、2-混凝剂、3-絮凝剂、4-清水、5-泥砂混合物、6-微砂、7-污泥。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方法,改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混合有混凝剂的污水注入混凝池中并搅拌,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一级沉降处理;步骤二,经过一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絮凝池,向絮凝池中加入预定配比的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砂并搅拌,使污水中的污物以微砂为核心产生絮凝,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二级沉降处理;步骤三,经过二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沉淀池,经预定时间的沉淀,污泥沉积在沉淀池的底部,上清液从沉淀池上部排出;以及步骤四,通过泵将污泥抽入水力旋流器中进行泥砂分离,将分离出的微砂再次投入至絮凝池中循环使用,并将清水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人为投加微砂,人工制造絮状物的核心,既可以增加絮状物的密度和絮凝效率,又可以提高絮状物在后续处理工艺中的沉淀速度。相较于常规的沉淀,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沉淀停留时间更短、沉淀速度更快,污水处理效率得以提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原水的进水水质和流量、预达到的处理标准来对药剂种类、配比及投加浓度等参数进行调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具体的实施案例中,以河道水和景观水为例,试验数据如下:表1.进水水质指标污水性质单位原水污物浓度CODcrmg/L≤200BOD5mg/L≤60SSmg/L≤200T-Pmg/L≤4表2.出水水质指标污水性质单位处理后出水性质CODcrmg/L≤120BOD5mg/L≤40SSmg/L≤20T-Pmg/L≤0.5从上述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方法进行试验,当污水为河道水或景观水时,混凝剂采用液体PAC(10%Al2O3),投加量为470mg/L;絮凝剂采用PAM干粉,投加量为1.5mg/L;微砂投加量为3-5mg/L。处理后的的污水均可以达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污水时,污水在步骤一中的沉淀时间为60-90s;污水在步骤二中的沉淀时间为60-90s;污水在步骤三中的沉淀时间为180-240s。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污水在步骤一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混合有混凝剂的污水注入混凝池中并搅拌,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一级沉降处理;步骤二,经过一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絮凝池,向絮凝池中加入预定配比的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砂并搅拌,使污水中的污物以微砂为核心产生絮凝,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二级沉降处理;步骤三,经过二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沉淀池,经预定时间的沉淀,污泥沉积在沉淀池的底部,上清液从沉淀池上部排出;以及步骤四,通过泵将污泥抽入水力旋流器中进行泥砂分离,将分离出的微砂再次投入至絮凝池中循环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混合有混凝剂的污水注入混凝池中并搅拌,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一级沉降处理;步骤二,经过一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絮凝池,向絮凝池中加入预定配比的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砂并搅拌,使污水中的污物以微砂为核心产生絮凝,对污水中的污物进行二级沉降处理;步骤三,经过二级沉降处理的污水流入沉淀池,经预定时间的沉淀,污泥沉积在沉淀池的底部,上清液从沉淀池上部排出;以及步骤四,通过泵将污泥抽入水力旋流器中进行泥砂分离,将分离出的微砂再次投入至絮凝池中循环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污水为河道水或景观水时,所述混凝剂采用液体PAC(10%Al2O3),投加量为470mg/L;所述絮凝剂采用PAM干粉,投加量为1.5mg/L;所述微砂投加量为3-5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在步骤一中的沉淀时间为60-90s;所述污水在步骤二中的沉淀时间为60-90s;所述污水在步骤三中的沉淀时间为180-240s。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在步骤一中的沉淀时间为62s;所述污水在步骤二中的沉淀时间为62s;所述污水在步骤三中的沉淀时间为190s。5.可循环利用微砂的污水处理装置,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涛苏杨
申请(专利权)人:阳昕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