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带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16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在针织横机上制造带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其具有针织横列,它的线圈由底线和至少一种花纹线形成,其中所述至少一种花纹线作为集圈线圈插入到位于对面的针床的未占用的织针上,并且这个集圈线圈移圈到期望的位置并同位于接收织针上的线圈进行编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具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针床的针织横机上制造带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其具有针织横列,它的线圈由底线和至少一种花纹线形成。
技术介绍
为在针织横机上制造带花纹的单面针织物,根据现有技术基本有两种方法提花技术和嵌花技术。在提花技术中,使用底线形成线圈的织针或者织针组在同一针床上与用花纹线形成线圈的针或针组交替。这导致在每个织针横列中,底线作为浮线位于花纹线形成的线圈之后和花纹线作为浮线位于底线形成的线圈之后。这种浮线降低了代表针织物特征的交叉弹性,并由此也降低了穿着舒适性。此外对于底线和对于每种花纹线需要单独的导纱器和单独的编织系统。例如如果针织横列包括三种不同的纱线,那么为了能够形成针织横列需要三个编织系统。使用嵌花技术也可以制造单面的针织物,其具有使用不同的纱线制成的线圈组。这些使用不同纱线形成的针织物区域在边缘处相互连接。但是为此需要特殊的嵌花导纱器,其可以被控制只对选择了的织针范围供应纱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制造带花纹的单面针织物的方案,其在同一针织横列中具有底线形成的线圈和至少一种花纹线形成的线圈,然后具有高的交叉弹性,并在制造中可以无需使用特殊的导纱器。这项任务通过一种在具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针床的针织横机上制造带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完成,其具有针织横列,它的线圈由底线和至少一种花纹线形成,其特征在于下列步骤a)在花纹循环开始时,使用底线形成线圈横列,并将所述至少一种花纹线的集圈线圈插入位于对面的针床的未占用的织针上;b)在那些根据要形成的花纹必须用底线占用的织针上,形成底线的线圈横列;c)集圈线圈从位于对面的针床移圈至第一针床的那些根据要形成的花纹必须插入至少一种花纹线的织针上,并且这些被移圈的集圈线圈各自同位于接收织针上的底线的线圈进行编织。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述至少一种花纹线的所有集圈线圈被移圈并由此织入针织物。在形成针织横列后在花纹循环开始时,在每个针织横列中只需要供应底线的导纱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由此可以只使用一个编织系统制造带花纹的针织物。在针织物背面绝对没有浮线。由此这种针织物保持其全部的交叉弹性。花纹线首先作为集圈线圈插入位于具有底线线圈的针床的对面针床的织针上,并一个接一个地在花纹循环高度上移圈至承载底线线圈的、根据花纹的织针上,用于通过同底线的线圈的编织织入针织物。对于花纹线的集圈线圈移至位于对面的带有底线线圈的织针的针钩上的这个移圈过程,可以优选使用两种变型方案。在第一种变型方案中,集圈线圈总是这样从移交织针移圈到接收织针并编织,即在底线的线圈处于接收织针的闭合的针舌上后,移交织针驱至移交位置,然后接收织针前驱至集圈线圈的腿之间,直到在移交织针退回之前,接收织针针钩处于集圈线圈之上,由此集圈线圈到达接收织针的针钩并从由接收织针穿过底线的线圈。在这种变型方案中,在集圈线圈被接收到接收织针的织针针钩之前,底线的线圈处在接收织针的闭合的针舌上。在可选择使用的第二变型方案中,集圈线圈总是这样从移交织针移圈到接收织针并编织,即移交织针驱至移交位置,接收织针尽可能远地前驱并穿过集圈线圈的腿,由此在移交织针退回之前,底线的线圈处于接收织针的开启的针舌之后,由此集圈线圈滑动到接收织针的杆上并通过接收织针的退回运动到达它的织针针钩,并穿过底线的线圈。这里只要集圈线圈到达织针针钩并且接收织针接着退回,那么底线的线圈就位于接收织针的开启的针舌之后并将针舌闭合。优选在花纹循环开始时,使用至少一种花纹线形成同底线的线圈数目相同的集圈线圈。由此可以避免各个花纹线浮线。此外花纹线可以在针织物的各个任意位置通过移圈和编织作为线圈置于针织物的正面上。在多种花纹线的情况下,集圈线圈可以由单个的花纹线交替形成。这保证了每种花纹线必须最多浮于一个或者两个织针上,就是说针织物可能小地失去其交叉弹性。以公知的方式,针织物可以使用每个或者每隔一个织针形成。这实现了制造不同强度的针织物,也使得针织物在其正面上既有右边的、也有左边的线圈。当然这种针织物在其正面也可以只有右边或者只有左边线圈。根据期望的针织物花纹可以至少使用一种花纹线,其在颜色和/或结构和/或粗细上不同于底线。取决于花纹线的选择而形成配色花纹的针织物和/或结构花纹的针织物。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物,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之一制造。其中这种针织物是平面针织物或者圆筒针织物。为了制造圆筒针织物,只使用每个针床的每隔一个织针进行编织。附图说明随后将借助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物的花纹示例、用于集圈线圈的可能的移圈方法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实施方式。附图示出图1a-h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物的八个花纹示例;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用于集圈线圈的移圈的第一变型方案的示意图;图3用于集圈线圈的移圈的第二变型方案的相应于图2的示意图;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纱线走向;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纱线走向;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纱线走向;图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纱线走向;图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纱线走向;图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纱线走向;图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生产针织物的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纱线走向;具体实施方式图1在示意图中示出了由花纹线形成的线圈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成的针织物上的不同布置方案。全部在图1中示出的八个变型方案都是针织物,其使用针床的每个织针加工而成。“I”表示由底线形成的线圈,而“X”表示由花纹线形成的线圈。每个针织横列使用字母A-M表示,而起始针织横列使用字母S、其他针织横列使用号码1-13表示。在图1a示出的针织物示例中,花纹线的集圈在每个针织横列中织入针织物,使得其形成“V”形状。在针织横列1中,织针G接收花纹线的集圈线圈并且将其通过线圈编织,该线圈在针织过程之前就已经保持在织针针钩中。在随后的针织横列中,织针F和H承担这项任务,然后是E和I、D和J、C和K、B和L和最后织针A和M。在这种花纹线线圈的布置中,花纹线的13个集圈线圈在七个针织横列后同针织物连接扎。在根据图1b示出的示例中,花纹线的集圈线圈在每个针织横列中织入针织物,使得形成倒转的“V”形状。花纹线集圈线圈的接收过程和其同之前已经处于织针针钩上的底线线圈的编织,都与在图1a中的过程一致。在根据图1c的花纹中,花纹线的集圈线圈只在每隔一个针织横列中织入针织物,其中还是形成“V”形状。集圈线圈在奇数的针织横列中织入。在偶数的针织横列中使用每个织针用底线形成线圈。在这种花纹中,花纹线的13个集圈线圈在形成13个针织横列后同针织物连结。在图1d中示出的针织物示例中,花纹线的集圈线圈在每隔一个针织横列中织入针织物,使得形成倒转的“V”形状。集圈线圈织入针织物的过程同在图1b中的过程一致,但是其中集圈线圈只在奇数的针织横列中织入。在偶数的针织横列中用底线形成线圈。图1e示出这样一种花纹,其中花纹线的集圈线圈织入针织物,使得出现“V”形状,它的边有两个线圈宽度。集圈线圈的织入过程同在图1a中的过程一致,但是其中在每个针织横列中四个织针接收花纹线的集圈线圈。在这种花纹线线圈的布置中,花纹线的13个集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在具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针床(V、H)的针织横机上制造带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该针织物具有针织横列,它的线圈由底线(GF)和至少一种花纹线(MF)形成,其特征在于下列步骤:a)在花纹循环开始时,使用底线(GF)形成线圈横列,并将所述至少一种花纹线(MF)的集圈线圈插入位于对面的针床的未占用的织针上;b)在那些根据要形成的花纹必须插入底线(GF)的织针上,形成底线(GF)的线圈横列;c)集圈线圈从位于对面的针床移圈至第一针床的那些根据要形成的花纹必须插入至少一种花纹线(MF)的织针上,并且这些被移圈的集圈线圈各自同位于接收织针上的底线(GF)的线圈进行编织。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述至少一种花纹线(MF)的所有集圈线圈被移圈并由此织入针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费边R费希尔
申请(专利权)人:H斯托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