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流水槽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11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流水槽总成,包括流水槽,流水槽包括依次连接呈U形的第一折弯部、底板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上端分别连接有向流水槽外延伸的第一翻边部和第二翻边部;底板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且在两端分别开设有下水孔,第一翻边部在中部设有下凹段,第二翻边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右气撑杆支架组件和左气撑杆支架组件,其上还连接有流水槽横梁总成,第一翻边部上方依次向上连接有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总成和前风窗下横梁,第一折弯部朝向流水槽外的面上连接有踏板管梁安装支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积水导流不良导致的零件锈蚀问题,能有效保证刚度及与整车连接后整车的刚度,且方便与整车的其它零部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流水槽总成
本技术属于机动车上部结构分总成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流水槽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上的流水槽总成主要由风窗横梁,流水槽本体等组成,起到安装前风窗玻璃、引导前风窗玻璃上的雨水流出的作用,在整车结构中连接车身左右A柱、减震器安装座等结构,对整车的局部扭转刚度性能影响较大。现有的流水槽本体通常采用多段焊接而成,型面设计较为复杂,不利于受力载荷传递,降低了车身局部扭转刚度,也影响了车身整体扭转刚度;在汽车流水槽总成设计中,需要在汽车前端有限的布置空间内综合考虑与整车其它零部件的连接问题、整车车身刚度问题和雨水有效导流防止积水锈蚀的问题,寻找到一个能较好的达到各要求的平衡点,同时还需考虑满足汽车流水槽总成中制件的冲压、焊接的要求,汽车流水槽总成的拼焊工序,表处理工序的实施时机问题以提升整车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流水槽总成,避免积水导流不良导致零件锈蚀,未能有效保证整车刚度,与其它零部件连接性不足的问题,同时达到有效传递撞击载荷,降低对行人的撞击伤害,方便加工,便于表面处理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流水槽总成,包括流水槽,所述流水槽包括依次连接呈U形的第一折弯部、底板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的上端连接有向流水槽外延伸的第一翻边部,第二折弯部的上端连接有向流水槽外延伸的第二翻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沿其长度方向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且在两端分别开设有下水孔,所述第一翻边部沿其长度方向在中部设有下凹段,所述第二翻边部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右气撑杆支架组件和左气撑杆支架组件,所述第二翻边部上还连接有流水槽横梁总成,所述第一翻边部上方依次向上连接有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总成和前风窗下横梁,第一折弯部朝向流水槽外的面上连接有踏板管梁安装支架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流水槽总成,包括流水槽,所述流水槽包括依次连接呈U形的第一折弯部、底板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的上端连接有向流水槽外延伸的第一翻边部,第二折弯部的上端连接有向流水槽外延伸的第二翻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沿其长度方向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且在两端分别开设有下水孔,所述第一翻边部沿其长度方向在中部设有下凹段,所述第二翻边部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右气撑杆支架组件和左气撑杆支架组件,所述第二翻边部上还连接有流水槽横梁总成,所述第一翻边部上方依次向上连接有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总成和前风窗下横梁,第一折弯部朝向流水槽外的面上连接有踏板管梁安装支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总成包括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板包括与所述第一翻边部和第一折弯部对应并连接的第一翻边部Ⅰ和第一折弯部Ⅰ,所述第一折弯部Ⅰ下端连接有向流水槽内延伸的第二翻边部Ⅰ;所述第一翻边部Ⅰ上连接有若干仪表板安装支架,所述第一翻边部Ⅰ沿其长度方向在中部设有与所述下凹段对应并连接的下凹段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管梁安装支架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翻边部和第一折弯部对应并连接的第一翻边部Ⅱ和第一折弯部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包括与所述第一折弯部Ⅰ和第二翻边部Ⅰ对应并连接的第一折弯部Ⅲ和第二翻边部Ⅲ,所述第一折弯部Ⅲ上端连接有向流水槽外延伸的第一翻边部Ⅲ,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西芳陈杰黄云飞刘洪江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