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纱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98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送纱器,属于针织横编机的给纱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彼此呈面对面设置;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可旋转地且彼此呈上下平行地设在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之间;一对彼此相接触的第一、第二摩擦轮,第一摩擦轮与第一滚筒相配接,而第二摩擦轮与第二滚筒相配接;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中的其中一个滚筒座上,并且与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摩擦轮中的任意一个摩擦轮直接传动联结。优点:缩短纱程,改善进纱速度;满足高速送纱要求;能避免振动和减小噪声;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颤动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针织横编机的给纱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送纱器,用 于将由挑线架上的纱盘上退出的纱线引送至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机头 纱咀。
技术介绍
业界周知,为了使线盘(习惯称纱筒)上退出的纱线连续均匀并且张力 一致地输送给编织机构的机头纱咀,因此在针织横编机上必须配置送纱器。关于送纱器的技术信息可由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75102Y、 CN2808954Y分别公开的横机的喂纱装置、具有光电检测功能的输纱装置得 到了解。这两种喂(输)纱装置实质上起着储纱的作用,自挑线架上的纱盘 上引出的纱线经喂纱装置储纱后再送至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机头纱咀, 储纱的作用能使纱线获得均匀的张力,藉以保障织物的质量。但是在实际使 用过程中(CN2808954Y已有产品应市)反映出以下不足 一是送纱方式表 现为被动送纱,即由机头纱咀带动纱线,不言而喻,被动送纱对纱线的张力 客观上难以控制,例如对于那些强度较为脆弱的羊毛、羊绒纱线在送纱过程 中容易频繁出现断裂情形,对织物的档次构成制约,而且还有碍编织效率的 提高;二是价格高(单套产品在1200元左右)而有失经济性,尤其是在停 车或调校机台时纱线会被反向巻入储纱轮;三是不能保证编织的纱线处于恒 定的速度,无法消除纱线本身在运动中的应力。基于上述情形,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928180A推荐有一种送纱器, 这种送纱器的技术优势如其说明书第3页第7至第10行所述,基本上能弥 补前述两项专利的不足。其结构可以由申请人给出的图3示意,它包括电机 1、第一、第二滚筒2、 3,在电机l的电机轴ll上固设主动轮lll (专利称传动轮),主动轮111通过皮带112与一对第一、第二滚筒2、 3传动联结。 由置于延设在针织横编机的机架顶部的挑线架的纱盘上引出的并由箭头所 示的纱线从第二滚筒3的底部环绕到第二滚筒3的滚筒面并引及第一滚筒2 的滚筒面,再经对应于第二滚筒3下方的挑线弹簧组件(也称夹纱器)引至 针织横编机的机头纱咀,整个送纱过程在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第6页最后一 段作了详细阐述,故申请人不再赘述。上述结构的送纱器所存在的欠缺之一,由于针织横编机的编织速度日益 提高,因此机头纱咀的喂纱线速度也随之提高,目前喂纱的线速度在1.2 1/8 已是常见情形,从而对送纱器的送纱速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也就是说 只有当第一、第二滚筒2、 3送纱速度大于机头纱咀喂纱的线速度时才能满 足送纱要求。然而,由于电机1的主动轮111与第一、第二滚筒2、 3之间 的传动关系是通过皮带112 (三角皮带)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电机l间接带 动第一、第二滚筒2、 3,三者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包角大,很难满足高速送 纱的线速度要求,皮带112的运动速度仅在1400-1600n/min;之二,如前述, 由于主动轮lll、第一、第二滚筒2、 3这三者之间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从而必须使第一、第二滚筒2、 3在轴向(水平方向)呈前后相间平行,正 是由于这种原因,使纱线在第一、第二滚筒2、 3上的绕纱方式表现为闭环 形即O形,因此纱程长,对纱线的走纱速度的提高构成制约;之三,工作时 的动平衡性差、振动大、噪声大;之四,第一、第二滚筒2、 3呈悬臂式结 构,在高速运动时易产生颤动,影响走纱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送纱的线速度、纱线在滚筒上的 纱程短、动平衡性能好而藉以减小振动和噪声、滚动在高速运动时不会发生 颤动的送纱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送纱器,它包括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彼此呈面对面设置; 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可旋转地且彼此呈上下平 行地设在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之间; 一对彼此相接触的第一、第二摩擦轮, 第一摩擦轮与第一滚筒相配接,而第二摩擦轮与第二滚筒相配接; 一电机, 固定在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中的其中一个滚筒座上,并且与所述的 一对第一、第二摩擦轮中的任意一个摩擦轮直接传动联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滚筒的一端枢置在第一调 整座上,第一调整座固定在第一滚筒座的上部,第一滚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一滚筒的第二调整座上,第二调整座固定在第二滚筒座的上部;所述的第二 滚筒的一端枢置在第一滚筒座的下部,第二滚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摩擦 轮的第二摩擦轮轴的一端配接,而第二摩擦轮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电机的电 机轴联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摩擦轮的轮缘上凹设有 至少一道第一摩擦圈槽;所述的第二摩擦轮的轮缘上凹设有至少一道第二摩 擦圈槽,第二摩擦圈槽上套设有摩擦圈,该摩擦圈与所述的第一摩擦圈槽相 配合。在本专利技术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摩擦圈为非金属的摩擦圈。 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非金属的摩擦圈为橡胶圈或 尼龙圈。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滚筒座之间设有 一用于增强第一、第二滚筒座的稳固性的定位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和连 结板,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滚筒座后侧偏上部固定,而连结板的 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滚筒座的前侧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调整座上开设有第一调整孔,而在第二调整座上开设有第二调整孔。本专利技术所推荐结构的优点由于将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呈上下平行设置, 从而能使绕经于滚筒上的纱线表现为S形走向而有助于縮短纱程,改善进纱 速度;将电机直接通过第一、第二摩擦轮中的任一摩擦轮带动第一、第二滚 筒中的任一滚筒,从而能改善速度(2800n/min),满足高速送纱要求;由于 采用了摩擦运动,因此能避免振动和减小噪声;变已有技术中的第一、第二 滚筒悬臂式为采用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支承,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 颤动现象。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送纱器的一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送纱器的一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送纱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l,给出了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4、 5,在本实施例中,申请 人将所推荐的电机1固定在了第二滚筒座5的偏下部,如果将电机1固定在 第一滚筒座4的偏下部,则同样是可以的,只要将第一滚筒座4加工成第二 滚筒座5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第一、第二滚筒座4、 5可以互换;又,如 果将电机1固定在第二滚筒座5的偏上部或固定在第一滚筒座4的偏上部, 则同样是可以的。前一种情形(即本实施例的图示情形)由电机l通过第二 摩擦轮7在带动第二滚筒3的同时经第一摩擦轮6带动第一滚筒2,而后一 种情形则由电机1通过第一摩擦轮6在带动第一滚筒2的同时经第二摩擦轮 7带动第二滚筒3。据于上述之理,不能也不应当用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 实施例来限制要专利技术,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针对前一种情形即目前图示的情 形而言的。由图示, 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4、 5彼此面对面设置,第一滚筒2的左端即面向第一滚筒座4的一端通过其轴头并且借助于轴承而枢置在第一调 整座21上,在第一调整座21的中央对应于轴承开设有注油孔212,并且在 第一调整座21上开设有一对用于纵向调整的第一调整孔211,用第一调整螺 钉2111将第一调整座21固定到第一滚筒座4上预制的第一调整座槽41内, 并在第一调整螺钉2111穿过第一滚筒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纱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4、5),彼此呈面对面设置;一对第一、第二滚筒(2、3),可旋转地且彼此呈上下平行地设在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4、5)之间;一对彼此相接触的第一、第二摩擦轮(6、7),第一摩擦轮(6)与第一滚筒(2)相配接,而第二摩擦轮(7)与第二滚筒(3)相配接;一电机(1),固定在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滚筒座(4、5)中的其中一个滚筒座上,并且与所述的一对第一、第二摩擦轮(6、7)中的任意一个摩擦轮直接传动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良周万群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