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性布帛及使用了该布帛的衣服及耐热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960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热性布帛为含有耐热性纤维丝和花式捻丝的针织物或织物,在一个面上较多地存在所述耐热性纤维丝,在另一个面上较多地存在所述花式捻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热性手套由含有耐热性纤维丝(11)和花式捻丝(12)的针织物构成,所述针织物是编织组织,在外表面上较多地存在耐热性纤维丝(11),在内表面上较多地存在花式捻丝(12)。该耐热性布帛、衣服和耐热性手套具有透气性,作业性也良好,还可以洗涤。另外,通过制成含有耐热性纤维丝和花式捻丝的针织物或织物,在表面配置耐热性丝,在组织内配置花式捻丝,从而使其含有大量的空气,由此提供绝热性、耐热性、防火性、阻燃性、防护性高的耐热性布帛以及使用了该布帛的衣服及耐热手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热性、耐热性、防火性、阻燃性高的耐热性布帛及使 用了该布帛的衣服及耐热手套。
技术介绍
在电弧焊接等焊接作业、高炉等炉前作业、加热烹调等处理高热物 体的作业中,从安全面出发必需有耐热手套。在过热作业中的耐热手套 的材料通常使用动物皮。另外,消防服也要求有耐热性。而且,汽车、 电车等车辆内装饰材料也要求耐热性、防火性、阻燃性。一直以来,提出了使用芳族聚酰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聚苯并 噁唑纤维、聚苯并吡咯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蜜胺纤维和聚酰亚胺 纤维等耐热性纤维制作耐热手套或消防服(例如非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消防服使用95%的间位型芳族聚酰胺 纤维以用于提高防火性和作业性,使用5%的对位型芳族聚酰胺纤维以 用于提高尺寸稳定性和防止收縮。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芳 族聚酰胺纤维系单体来编织手套,在手掌部分上加热熔融粘合合成树 脂。但是,以往的使用了动物皮的耐热手套,手指难以活动,作业性上 具有问题,且没有吸汗功能,不能洗涤,是使用性差的材料。另外,以 往的使用了耐热性纤维系单体的布帛的手套在绝热性方面具有问题,例 如因电弧焊接而发生电弧掉落到上述手套上时,具有肌肤被烧伤的问 题。如果增大布帛的厚度,则可以解除该问题,但又会发生手指难以活 动、作业性变差、成本变高的问题。另外,使用了耐热性纤维的消防服, 在最外层形成有铝箔(含有涂层),在其内部形成有上述耐热性纤维单体的布帛,在其内部配置有无纺布以用于绝热,整体的重量变重,具有 防碍作业、会有伤人体的问题。近年来,还要求具有耐热性和防护性的 衣服。非专利文献1:《纤维百科全书》、丸善、平成14年3月25日、619页专利文献l:技术第3048633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通过制成含有耐热性纤维丝和花 式捻丝的针织物或织物,并在表面配置耐热性丝、在组织内配置花式捻 丝从而使其含有较多的空气,由此提供绝热性、耐热性、防火性、阻燃 性、防护性高的耐热性布帛及使用了该布帛的衣服及耐热手套。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布帛是含有耐热性纤维丝和花式捻丝的针织物或 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面上较多地存在上述耐热性纤维丝,在另一 个面上较多地存在上述花式捻丝。本专利技术的衣服的一部分或全部含有上述耐热性布帛。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手套的特征在于,由含有耐热性纤维丝和花式捻丝 的针织物构成,上述针织物是编织组织(knit),在外表面上较多地存在 耐热性纤维丝,在内表面上较多地存在花式捻丝。本专利技术的其它耐热性手套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在内表面配置下述耐 热性手套,在外侧配置由耐热性纤维丝构成的手套,并在指尖将两手套 固定的多层结构,其中所述在内表面配置的耐热性手套由含有耐热性纤 维丝和花式捻丝的针织物构成,所述针织物是编织组织,在外表面上较 多地存在耐热性纤维丝,在内表面上较多地存在花式捻丝。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一实施例的花式捻丝的侧面图、图1B为 其截面图。图2A-B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双罗纹针织物的组织图。图3A-B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的双层织物的例子、图3A为经双层织物的组织图、图3B为讳双层织物的组织图。图4为构成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获得的耐热手套的双罗纹针织物的示意截面图。图5A为4层结构的耐热手套的示意立体图、图5B为其截面图、图5C是表示其粘接位置的说明图。图6A为3层结构的耐热手套的示意立体图、图6B为其截面图、图6C是表示其粘接位置的说明图。图7A是在表层配置有碳纤维和芳族聚酰胺纤维的2层结构的耐热手套的针织物组织图、图7B为其示意截面图。图8A-D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中的燃烧试验的说明图。 图9A-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中的燃烧试验的说明图。 图10A-B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耐热手套的热阻断性的截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长型耐热手套的使用例。图12A-B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7中编织的圆型罗纹双面针织物的组织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8中编织的单面3组织间断背面起绒针织 物(single 3-stitch skip fleecy knit fabric)的组织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7中编织的单面2组织间断背面起绒针织 物(single 2-stitch skip fleecy knit fabric)的组织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布帛和耐热性手套通过使用耐热性纤维丝和花式 捻丝,并按照在一个面上较多地存在上述耐热性纤维丝,在另一个面上 较多地存在上述花式捻丝的方式形成针织物或织物,从而可以在组织内 含有较多的空气,由此,可以提供绝热性、耐热性、防火性、阻燃性和防护性高的耐热性布帛。即,由于在花式捻丝中存在许多线圈,因此使 用其的针织物或织物可以在组织内含有很多的空气。空气由于绝热性 高,因此上述针织物和织物的绝热性也高。而且,由于在一个面上较多 地存在上述耐热性纤维丝,因此此部分可发挥耐热性、防火性、阻燃性、 防护性的作用。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耐热性布帛和使用了该布帛的衣服及耐 热性手套具有透气性,作业性也良好,还可以洗涤。本专利技术中,耐热性纤维只要熔点或分解点约为35(TC以上、优选为 400'C以上,则可以为无机纤维或有机纤维的任一种。优选为选自芳族 聚酰胺纤维(对位系芳族聚酰胺的熔点或分解点480~570°C、间位系 芳族聚酰胺的熔点或分解点400~430°C)、聚苯并咪唑纤维(玻璃化转 移温度40(TC以上)、聚苯并噁唑纤维(熔点或分解温度650°C)、聚 苯并噻唑纤维(熔点或分解温度650°C)、聚酰胺酰亚胺纤维(熔点或 分解温度350。C以上)、蜜胺纤维(熔点或分解温度40(TC以上)、聚 酰亚胺纤维(熔点或分解温度35(TC以上)、聚芳酯(polyaiylate)纤 维(熔点或分解温度40(TC以上)及碳纤维(熔点或分解温度 2000~3500°C)中的至少一种。这些纤维易于加工成针织物或织物。纤 度优选为118 5905dtex(棉支数0.5~50号)左右。既可以以单丝使用, 也可以集中多根或并捻后使用。作为上述花式捻丝的一个优选例子是,由芯丝、起圈花线和加固纱 构成,起圈花线为选自木棉、人造丝、麻、羊毛和丙烯腈系纤维中的至 少一种。芯丝和加固纱例如可以使用聚酯单丝。当相对于芯丝,起圈花 线过量进料2~6倍来进行制作时,可以在芯丝周围的所有方向上无规地 形成线圈。花式捻丝的纤度优选为118 11811dtex (棉支数0.5 50号) 左右。既可以以单丝使用,也可以集中多根或并捻后使用。上述耐热性布帛形成为多层结构,并按照在一个面上较多地存在耐 热性纤维丝、在另一个面上较多地存在花式捻丝的方式形成针织物或织 物。作为这种针织物或织物的组织,有选自双面针织物(doubleknit)、 双面乔赛(double jersey)、双罗纹针织物(interlock knit fabric)、双面拉舍尔经编针织物、双层针织物、双层织物、单面针织物和棉毛针织物(smooth knitted fabric )中的至少一种组织。在上述组织中,起圈花线的一部分线圈有时会突出至耐热性纤维丝 比较多的面,因此,此时优选切除呈现在外表面上的线圈而制成割绒。 这样,当使用耐热手套作为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热性布帛,其为含有耐热性纤维丝和花式捻丝的针织物或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面上较多地存在所述耐热性纤维丝,在另一个面上较多地存在所述花式捻丝。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萩原朗史林宽川口良忠
申请(专利权)人:林捻丝株式会社萩原朗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