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针织横机
,特别是涉及针织横机起底装置。技术背景针织横机可完成一个完整衣片的编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衣片主要由废纱、拆线、起底、空转、罗紋、大身等部分组成;因针织物在成圈 退圈后的牵拉输出过程,是将成形的针织物从成圈区域中牵引出来,给织 物一定的张力后送出,牵拉对成圈过程和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应具备下列 基本要求由于成圈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应要求牵拉运动也连续不断地运 行;作用在每一线圈的牵拉张力要稳定、均匀、 一致;且牵拉张力、单位 时间内的牵拉量与成圏工艺需同步进行,因针织横机中针床口与牵拉装置 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衣片编织下来时不可能马上就被牵拉装置所 夹持,此时若直接进行衣片的正常编织,则刚编织下的衣片(即未被罗拉 所夹持住的衣片)由于缺乏均匀的拉力而不平整,因此影响了衣片的整体 编织效果;此外,当机器需连续编织V领或圆领等衣片时,由于衣片起始 幅宽不同而需重新编织废纱才可进行下一衣片的编织,由此可知,开始编 织前必须借助于废纱来实现衣片的整体编织,这样不仅降低了整体工作效 率,而且还大大浪费了纱线的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技术保护点】
针织横机起底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起底针板和起口针,起口针安装在起底针板上,由驱动装置带动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口针由槽针(41)和摇杆(42)组成,槽针(41)下端安装在起底针板槽内,槽针两侧槽壁上对应地设置U形开口(41a),摆杆(42)主体容置在槽针的纵向槽(41c)内,与槽针转动连接,可在纵向槽(41c)内左右摆动,摆杆上端头部(42a)为“7”字形钩状,其宽度小于U形开口(41a)一侧的槽壁(41d)宽度,摆杆下端(42c)探出槽针纵向槽;还包括摇摆装置,该摇摆装置设置在起底针板上,由驱动装置带动运动,摆杆的下端(42c)与摇摆装置活动连接,并由摇摆装置带动左右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