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335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即使在织机运行中,所述纱头处理装置也可以可靠地进行吸引后的纱头回收处理。将排气装置(11)连接到回收容器(21)所具有的排气口(23),同时将设置在与织机引纬装置相反侧的纱头吸引装置也就是吸引管道(4)连接到吸气口(22),对在织机运行中从被引纬的纬纱上切断的纱头(7)进行吸引处理的纱头处理装置(20)中,在上述回收容器(21)中分别独立设置回收室(25)和(26),设置了隔板(24),隔板(24)作为有选择地将连接到上述排气装置(11)上的排气口(23)和连接到吸引管道(24)上的吸气口(22)与上述1个回收室连通的切换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其对织机运行中由于切断被引纬的纬纱端部而产生的纱头进行处理。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容器61是将纱头与气流同时收入,并积聚在内部的容器,具有吸气口62和排气口63。吸气口62连接到设置在织机侧方的纱头吸引装置上,排气口63与使容器61内部成为负压状态的排气装置29相连。而且,过滤器67安装在排气口63。回收箱64设置在比吸气口62和排气口63靠下方的位置,使从吸气口62流入的纱头落下并积聚,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容器61取出。遮蔽部件70设置在比回收箱64靠上方的位置,并设置得能够在容器61内取出放入。该遮蔽部件70在回收箱64的上方部分对容器6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将容器6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包含吸气口62和排气口63的上部空间80以及包含回收箱64的下部空间。在这种结构的纱头回收装置中,引纬后被切断的纱头由纱头吸引装置吸引,由吸气口62进入容器61内,碰到翼片68并落下,顺次堆积到下方的回收箱64内。在对堆积到回收箱64内的纱头进行排出处理时,将遮蔽部件70插入,对容器6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将上部空间80变成气密状态后,将回收箱64取出,进行纱头的排出处理。在该排出处理期间,在上部空间80内能够继续进行纱头的吸引回收,没有必要使织机停止操作。专利文献1特开2000-336557号公报(第2-3页,图1)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介绍的技术中,通过遮蔽部件70的插入,将回收箱64和其上部空间80分开,将回收箱64取出,对积存在其内部的纱头进行排出处理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织机高速运行,由吸气口62所吸引的纱头在很短时间内大量堆积在遮蔽部件70上,成为导致设置在排气口63的过滤器67堵塞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即使在织机运行中,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也能可靠地对吸引后的纱头进行回收处理,能够防止回收容器内的排气口堵塞。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记载的专利技术在纱头处理装置中,将回收容器具有的排气口与排气装置相连,并且将吸气口与设置在织机中的纱头吸引装置相连,对从织机运行中被引纬的纬纱上切断的纱头进行吸引处理,特征在于,在上述回收容器内分别独立设置2个以上的回收室,设置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有选择地使与上述排气装置相连的排气口和与上述纱头吸引装置相连的吸气口与上述各个回收室连通。根据方案1的专利技术,由于回收容器具有2个以上的回收室,并具有有选择地使排气口和吸气口与各个回收室连通的切换装置,因此,即使纱头堆满了1个回收室,也可以切换到另一个回收室而继续进行纱头的吸引处理,并且对堆满后回收室内的纱头进行排出处理,能够使织机不停止地实施可靠的纱头回收处理。而且,在对堆满后的回收室进行纱头排出处理期间,也可以在另一个回收室内继续进行纱头的回收处理。方案2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上述回收室由设置在上述回收容器内的隔板划分形成,上述切换装置是上述隔板,所述隔板以上述吸气口和排气口为界并构建为可在各个回收室侧移动。根据方案2的专利技术,由于通过使隔板在回收容器内移动,能使排气口和吸气口与各个回收室连通,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切换装置。方案3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方案2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在上述隔板上设置了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在与连接在上述排气装置中的排气口和连接到纱头吸引装置的吸气口连通的回收室内,该分隔板在上述吸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空间内延伸。根据方案3的专利技术,由于在排气口和吸气口之间设置了分隔板,通过从吸气口所吸引的纱头与分隔板碰撞而改变行进方向,能够防止纱头直接进入排气口内,能够可靠地将纱头回收到回收室内。方案4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方案2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上述隔板包括穿过长孔并突出到回收容器外部的操作杆,所述长孔在形成于上述回收容器的隔板的转动方向上延伸。根据方案4的专利技术,由于隔板具有突出到回收容器外部的操作杆,因而操作者能够从外部简单地进行回收室的切换。方案5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在上述回收容器内的上方,在上述各个回收室的开口部形成公用连通室,在该连通室的壁面配设上述排气口和吸气口,上述切换装置由有选择地使上述各个回收室的开口部与上述连通室开放的切换盖构成。根据方案5的专利技术,由于能够借助切换盖对回收室进行切换,因而无需特殊的切换部件,而且切换操作简单。方案6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在上述回收容器和上述排气装置之间设置第2回收容器,将上述排气口连接在第2回收容器的入口部,并且时将第2回收容器的出口部连接到排气装置,在上述第2回收容器的出口部安装有过滤器。根据方案6的专利技术,由于回收容器连接为双连式,因而能够由吸气口附近的第1回收容器,对尺寸大的纱头进行回收,由第2回收容器,对尺寸小的纱头进行回收,从而能够对纱头进行分别回收。方案7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上述回收容器的各个回收室具有使回收室内向外部开放的开闭门。根据方案7的专利技术,由于各个回收室具有向外部开放的开闭门,因而在对积存的纱头进行排出处理时,通过开启所述开闭门,能够将其中积存的纱头排出到外部。根据上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回收容器包括多个回收室,并能够由切换装置进行切换,因而能够不停止织机并可靠地对纱头进行回收处理,并且防止回收容器内的排气口堵塞。附图说明图1是用局部剖面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纱头处理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侧视图;图4是用局部剖面表示第二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图7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图8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3 纬纱4 吸引管道6 切断器7 纱头11 排气装置20 纱头处理装置21 回收容器22 吸气口 23 排气口24 隔板25 回收室26 回收室27 分隔板28 分隔板31 操作杆32 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文根据图1~3对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设置在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织机引纬装置相反侧的纱头处理装置20的示意性俯视图。通过中继喷射将从未图示的引纬用喷嘴喷出的纬纱3推进的多个引纬用辅助喷嘴2设置在筘座1上,在其末端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纬纱3的纬纱检测器12。在纬纱检测器12外侧设置作为吸引纬纱3前端部的纱头吸引装置的吸引管道4。吸引管道4设置在变形筘5的工作区域外侧,具有覆盖工作范围尺寸的吸引口4a。借助吸引管道4的吸引作用使被引入的纬纱3前端部保持适当张紧状态的情况下,用变形筘5进行打纬,形成织物W。而且,在织物W和吸引管道4之间设置有切断器6,通过切断器6将从织布W突出到外侧的纬纱3的端部切断。切断后的纱头7被吸引到吸引管道4内。吸引管道4通过具有可挠性的吸引管8连接到回收容器21,回收容器21通过排气管9与排气装置11相连。如图2和图3所示,回收容器21是箱状容器,在回收容器21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在所述纱头处理装置中,回收容器具有的排气口与排气装置相连,并且吸气口与设置在织机中的纱头吸引装置相连,对从在织机运行中被引纬的纬纱上切断的纱头进行吸引处理,其特征在于:上述回收容器分别独立设置2个以上的回收室,设置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使与所述排气装置相连的排气口和与所述纱头吸引装置相连的吸气口有选择地与所述各回收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野功荒井隆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