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带圆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653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软带圆织机,其特征在于它由电动机,梭子总成,织环,双梭座总成,机架,断纱自动停车装置,中间传动总成,牵伸装置,轨圈总成,能耗制动装置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电动机为动力,通过中间传动总成将动力传递给各机构,使位于双梭座总成上的梭子总成绕织环在其上作圆周运动来实现经纱和纬纱的编织,编织好的织物由牵伸装置牵伸出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了断纱自动停车装置和能耗制动装置,具有织速快,织物平整、漂亮,制动可靠,断纱能自动停车等特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各种化纤、棉纤维及混纺纤维的圆形软带织机。目前国内的圆形织机一般皆采用单梭机构,其运动方式为上下往复运动,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织机速度非常慢,一般规格的水带产量仅为4m/小时,且需要专人守候。即一个人只能看一台机子,工效相当低;其制动方式皆采用电磁制动,很不可靠,容易引起传动部分的烧毁;同时它不具备断纱自动停车的功能,因而织物不平整、美观,质量很不稳定。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织速快,效率高、制动可靠且具备断纱自动停车功能的软带圆织机。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电动机,梭子总成,织环,双梭座总成,机架,断纱自动停车装置,中间传动总成,牵伸装置,轨圈总成,能耗制动装置组成,所述机架上设置一底板,底板中央固设一立柱,卡圈上设在立柱之顶端,通过固定在立柱顶面的织环座定位,织环安装在织环座上,卡圈下面设大伞齿轮,套于立柱上,可与双梭座总成上的小伞齿轮啮合;双梭座轴承套套于立柱上且位于大伞齿轮之下,其上一端固定一大斜齿轮,另一端与双梭座总成上双梭座相接;所述电动机上接能耗制动装置,其输出轴与中间传动总成联接,中间传动总成又与大斜齿轮相联;所述牵伸装置亦固定在底板上,其上所设的44齿斜齿轮可与大斜齿轮啮合形成传动关系;梭子总成设在双梭座总成上,可在其上作圆周运动,轨圈总成通过轨圈座固定在机架上,位于立柱之上方,断纱自动停车装置设置于机架外面,与电器控制系统联接。本技术将传统的单梭机构改为双梭机构,其上设置两个圆弧形梭子,并将上下往复运动改为圆周运动,使织机速度加快,工效提高,一般水带织速为26m/小时,其制动方式采用能耗制动,制动简单,可靠,传动部分不易磨损,本技术还设置了一套断纱自动停车装置,使纱断后能自动停车,便于接纱,以保证织物的平整、漂亮,由于设置此装置,可一个工人照管四台机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牵伸装置内还设置了一套辅助装置,当断电或发生故障可采取手动方式工作,以便及时退出和防止断纱现象,同时亦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中间传动总成结构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双梭座总成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双梭座总成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3之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梭子总成结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梭子总成结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牵伸装置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图8之B-B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图8之C-C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轨圈总成结构图;图12为本技术能耗制动装置电路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断纱自动停车装置结构简图;图14为本技术电器控制部分电路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电动机15,梭子总成1,织环2,双梭座总成6,机架7,断纱自动停车装置8,中间传动总成10,牵伸装置14,轨圈总成16,能耗制动装置17。整机安装在底板12上,其上设一机架7,起支承整机和联接各部分之用。在底板12中央固定一立柱13,卡圈4设在立柱13顶端,织环座3设在立柱13顶端端面,两者互相联接,织环2安装在织环座3上,位于整个机子上的中央;卡圈4下面设一大伞齿轮5,套于立柱13上固定不动,可与双梭座总成6上的小伞齿轮603啮合,带动双梭座总成6上各机构运动;立柱13上还设一双梭座轴承套11,位于大伞齿轮5之下,起衔接作用,其上一端固定一大斜齿轮9,另一端与双梭座总成6上双梭座617相接,可通过大斜齿轮9的旋转带动双梭座轴承套11一起转动,由于双梭座总成6与其固接,因而带动双梭座总成6一道绕立柱13旋转。本技术动力来自电动机15,其上设有能耗制动装置17,可实现整机的开启,闭合;电动机15上输出轴与中间传动总成10相接,而中间传动总成10又通过其上的30齿齿轮205与大斜齿轮9的啮合将动力传递给各机构,完成各机构的动作。大斜齿轮9是本技术的主要传动零件,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机器工作时的噪音。牵伸装置14是用来将织出的水带等织物牵引出来,整个装置亦固定在底板12上,通过其上所设的44齿斜齿轮77与大斜齿轮9啮合形成传动关系。梭子总成1是该机的心脏部分,置于双梭座总成6上,可在其上作圆周运动;轨圈总成16通过轨圈座18固定在机架上,位于立柱13上方,与双梭座总成6,梭子总成1形成对应的配合关系。本技术还在机架7外面设置了一套断纱自动停车装置8,通过电器控制系统19控制。下面分述各机构。图2为本技术中间传动总成10之结构图。它由托架204,30齿齿轮205,80齿齿轮206,45齿齿轮213组成,托架204位于立柱13下端凸缘上,端面固定一油封环201,环内设U型油封203;托架204上套有一中轴210,中轴210两端分别设一80齿齿轮206和30齿齿轮205,80齿齿轮206套于轮毂207上,80齿齿轮206和30齿齿轮205内端面均设轴承211,中间通过内环209,外环208隔开,80齿齿轮206可与电动机15之输出轴上45齿齿轮213相啮合,将动力传递到中轴210上,使另一端的30齿齿轮205同时转动,该齿轮又与位于立柱13上的大斜齿轮9相啮合,带动其绕立柱13转动,完成动力的传递过程。图3,图4,图5为本技术双梭座总成6之结构图。它包括双梭座617,前滚轮612,后滚轮604,小伞齿轮603,分线轮623,双梭座617固定在双梭座轴承套11上,其上设前轴承座616,中间套一前齿轮轴619,该轴一端设一与立柱13上大伞齿轮9啮合的小伞齿轮603,小伞齿轮603设3个或3个以上,前齿轮轴619另一端设中间小伞齿轮608,该齿轮可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中间轮轴611一端的中间大伞齿轮607啮合,中间轮轴611上套有中间轴套609,另一端设中间轮610;另外两个小伞齿轮603分别固定在前齿轮轴619和后齿轮轴627前端,前齿轮轴619后端设前小齿轮614,该齿轮可与前大齿轮615啮合,前大齿轮615位于前轮轴613的一端,另一端设前滚轮612;后齿轮轴627后端设后小齿轮620可与设在其上方的后大齿轮602啮合,后大齿轮602固定在后轮轴622一端,另一端设后滚轮604,中间用后轴承座621隔开;双梭座617上还固有分线轮支承625,其上设分线轮轴626,轴上套有分线轮623。本技术由于双梭座617上各小伞齿轮603可分别与大伞齿轮607啮合,带动各级齿轮及各滚轮一起旋转,同时带动分线轮623旋转,可起到分离经纱的作用。本装置上各滚轮均采用球铁铸造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各齿轮采用优质碳素钢加工,齿面经氮化处理,耐磨,耐高温,使用寿命较长。图6,图7为本技术梭子总成1之结构图。如图6,图7所示,梭子总成1为一弧状结构,本技术梭子总成1共设二个,皆固定在双梭座617上,它包括梭体116,梭子柄102,纬纱钩101,纬纱筒114,梭体116上开设有多个凹槽,后轮107通过后轮轴108固定在梭体116一端,另一端设前轮轴117,其上固定一前轮118,此两轮可分别与双梭座总成6上后滚轮604和前滚轮612相触,产生相对旋转运动;在梭体116弦两端,分别固定一左支承109,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带圆织机,其特征在于它由电动机(15),梭子总成(1),织环(2),双梭座总成(6),机架(7),断纱自动停车装置(8),中间传动总成(10),牵伸装置(14),轨圈总成(16),能耗制动装置(17)组成,所述机架(7)上设置一底板(12),底板(12)中央固设一立柱(13),卡圈(4)上设在立柱(13)之顶端,通过固定在立柱(13)顶面的织环座(3)定位,织环(2)安装在织环座(3)上,卡圈(4)下面设大伞齿轮(5),套于立柱(13)上,与双梭座总成(6)上的小伞齿轮(603)啮合;双梭座轴承套(11)套于立柱(13)上且位于大伞齿轮(5)之下,其上一端固定一大斜齿轮(9),另一端与双梭座总成(6)上双梭座(617)相接;所述电动机(15)上接能耗制动装置(17),其输出轴与中间传动总成(10)联接,中间传动总成(10)又与大斜齿轮(9)相联;所述牵伸装置(14)亦固定在底板(12)上,其上所设的44齿斜齿轮(77)与大斜齿轮(9)啮合形成传动关系;梭子总成(1)设在双梭座总成(6)上,轨圈总成(16)通过轨圈座(18)固定在机架(7)上,位于立柱(13)之上方,断纱自动停车装置(8)设置于机架(7)外面,与电器控制系统(19)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泵张向阳韩维尹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华云机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