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93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压缩组件,用于压缩流体,包括动涡旋盘;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动涡旋盘;排气腔,经所述压缩组件压缩的流体排入所述排气腔;第一流体通路,能够引导所述排气腔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动涡旋盘的配合面之间,以减小所述动涡旋盘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小动涡旋盘对支撑部的摩擦力,有利于减小动涡旋盘和支撑部的工作磨损,提高涡旋压缩机的结构可靠性,增长压缩机使用寿命,并能够在压缩机停机时,将高压排气腔内沉积的润滑油送回压缩机吸气腔,提高润滑油的循环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旋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机械效率高且运转平稳等优点。对于低压侧的涡旋压缩机,含有一定油量的冷媒经动静涡旋盘压缩后进入上盖组件与分隔板所形成的高压排气腔中,然后经排气管排出。由于冷媒充满整个排气腔,冷媒中的润滑油粘附在上盖内壁和分隔板上,最终一定量的润滑油会残留在排气腔内,随着时间的积累,分隔板上的润滑油会越来越多,导致压缩机内参与循环润滑的油量减少,从而影响压缩机的性能。此外,对于动涡旋盘不浮动的低压侧涡旋压缩机,在正常工作时,其动涡旋盘被气体力压紧在上支架支撑面上,动涡旋盘围绕曲轴中心转动,则动涡旋盘与上支架之间将产生摩擦,相对摩擦产生高温,而高温则降低润滑油的粘度,减弱润滑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涡旋盘与上支架之间的接触面将会磨损,该摩擦副产生的摩擦功耗逐渐增大,轻则导致压缩机的能效降低,重则随着二者磨损的加剧,引发压缩机内其它零部件的损坏,从而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目的在于,减小动涡旋盘的回转磨损,保证压缩机的可靠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压缩组件,用于压缩流体,包括动涡旋盘;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动涡旋盘;排气腔,经所述压缩组件压缩的流体排入所述排气腔;第一流体通路,能够引导所述排气腔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动涡旋盘的配合面之间,以减小所述动涡旋盘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摩擦力。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通路包括:第一端,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第二端,用于将所述第一流体通路内的流体引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动涡旋盘的配合面之间。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所述动涡旋盘相对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端连通,使所述排气腔内的流体能够流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动涡旋盘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有布油凹槽,所述布油凹槽与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排气腔内的流体能够流入所述布油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为环形槽,进入所述环形槽的流体能够均匀分布于所述环形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壁面处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三密封结构能够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动涡旋盘围成密封的背压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背压腔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为同心设置的环形凹槽;当所述第一凹槽为环形槽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均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但小于所述第三凹槽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所述第三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结构。优选地,当所述涡旋压缩机运转时,所述背压腔内的流体对所述动涡旋盘施加的、远离所述支撑板方向的作用力,小于所述动涡旋盘所受到的、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作用力。优选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排气腔沿重力方向的底部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通路包括回油管和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内的通孔结构;所述回油管连通所述排气腔和所述通孔结构,所述通孔结构能够将所述回油管内的流体引入所述动涡旋盘和所述支撑板的配合面之间。优选地,所述回油管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的外部。优选地,所述回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头、直管段和U形管段,所述接头用于与所述通孔结构相连接,所述U形管段设置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的外部。优选地,所述接头的外壁处设置有接头密封圈;所述通孔结构包括接口;所述接头能够插设于所述接口内,并与所述接口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回油管设置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的内部。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通所述回油管和所述通孔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通孔结构相连通;所述回油管包括接头,所述接头的外壁处设置有接头密封圈;所述接头插设于所述第二通道内,与所述第二通道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气腔与所述压缩组件之间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回油孔;所述分隔板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连通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回油孔。优选地,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吸气腔,用于容纳待压缩流体;第二流体通路,当所述涡旋压缩机停机时,所述第二流体通路能够引导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动涡旋盘的配合面之间的流体流入所述吸气腔。优选地,所述第二流体通路包括:回油进口端,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动涡旋盘的配合面之间;回油出口端,所述回油出口端处设置有与所述吸气腔连通的回油阀;当所述涡旋压缩机停机时,所述回油阀能够连通所述回油出口端与所述吸气腔,使所述第二流体通路内的流体能够流入所述吸气腔;当所述涡旋压缩机运转时,所述回油阀能够密封所述回油出口端。优选地,所述回油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回油出口端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吸气腔相连通的出油孔;阀芯,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阀壳内;当所述涡旋压缩机停机时,所述阀芯能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出油孔,使所述第二流体通路内的流体能够由所述出油孔流入所述吸气腔;当所述涡旋压缩机运转时,所述阀芯能够关闭所述出油孔。优选地,所述阀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吸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阀芯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流体压力和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流体压力改变位置,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油孔。优选地,所述回油阀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阀壳内,并抵接于所述阀芯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当所述涡旋压缩机运转时,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流体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流体压力,所述阀芯挤压所述弹性件并定位于第一位置,所述阀芯的侧壁堵塞所述出油孔;当所述涡旋压缩机停机时,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流体压力不大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流体压力,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回复作用下,所述阀芯定位于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出油孔。优选地,当所述支撑部包括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壁面处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回油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涡旋压缩机为低压侧涡旋压缩机,所述流体包括换热媒介和/或润滑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够将排气腔内的高压换热媒介和/或润滑油引入支撑部和动涡旋盘之间,减小动涡旋盘对支撑部的轴向压力,并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小动涡旋盘与支撑部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减轻动涡旋盘和支撑部的结构磨损,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增长压缩机使用寿命;2.能够在压缩机停机时,将高压排气腔内沉积的润滑油送回压缩机吸气腔,提高润滑油的循环利用效率,避免由于润滑不足造成压缩机性能降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涡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涡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支撑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支撑板、上支架与回油阀相装配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组件,用于压缩流体,包括动涡旋盘(17);支撑部(60),用于支撑所述动涡旋盘(17);排气腔(100),经所述压缩组件压缩的流体排入所述排气腔(100);第一流体通路(30),能够引导所述排气腔(100)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支撑部(60)和所述动涡旋盘(17)的配合面之间,以减小所述动涡旋盘(17)与所述支撑部(60)之间的摩擦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组件,用于压缩流体,包括动涡旋盘(17);支撑部(60),用于支撑所述动涡旋盘(17);排气腔(100),经所述压缩组件压缩的流体排入所述排气腔(100);第一流体通路(30),能够引导所述排气腔(100)内的流体流入所述支撑部(60)和所述动涡旋盘(17)的配合面之间,以减小所述动涡旋盘(17)与所述支撑部(60)之间的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路(30)包括:第一端,与所述排气腔(100)相连通;第二端,用于将所述第一流体通路(30)内的流体引入所述支撑部(60)和所述动涡旋盘(17)的配合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60)包括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具有与所述动涡旋盘(17)相对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处设置有第一凹槽(5a),所述第一凹槽(5a)与所述第二端连通,使所述排气腔(100)内的流体能够流入所述第一凹槽(5a);和/或,所述动涡旋盘(17)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有布油凹槽,所述布油凹槽与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排气腔(100)内的流体能够流入所述布油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5a)为环形槽,进入所述环形槽的流体能够均匀分布于所述环形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处还设置有:第二凹槽(5f),所述第二凹槽(5f)内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第三凹槽(5e),所述第三凹槽(5e)内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三密封结构能够与所述支撑板(5)和所述动涡旋盘(17)围成密封的背压腔,所述第一凹槽(5a)位于所述背压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5f)和所述第三凹槽(5e)为同心设置的环形凹槽;当所述第一凹槽(5a)为环形槽时,所述第一凹槽(5a)与所述第二凹槽(5f)、所述第三凹槽(5e)均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凹槽(5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凹槽(5f)的直径,但小于所述第三凹槽(5e)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5f)内的第二密封圈(25),所述第二密封圈(25)与所述第二凹槽(5f)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26);所述第三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5e)内的第三密封圈(23),所述第三密封圈(23)与所述第三凹槽(5e)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结构(24)。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涡旋压缩机运转时,所述背压腔内的流体对所述动涡旋盘(17)施加的、远离所述支撑板(5)方向的作用力,不大于所述动涡旋盘(17)所受到的、朝向所述支撑板(5)的作用力。9.根据权利要求2,4-6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排气腔(100)沿重力方向的底部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路(30)包括回油管(300)和设置于所述支撑部(60)内的通孔结构;所述回油管(300)连通所述排气腔(100)和所述通孔结构,所述通孔结构能够将所述回油管(300)内的流体引入所述动涡旋盘(17)和所述支撑板(5)的配合面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300)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的外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300)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头(27)、直管段(29)和U形管段(32),所述接头(27)用于与所述通孔结构相连接,所述U形管段(32)设置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的外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27)的外壁处设置有接头密封圈(28);所述通孔结构包括接口(5d);所述接头(27)能够插设于所述接口(5d)内,并与所述接口(5d)密封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港郭求和曹贞文李立民余世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