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结构加强的管状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77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织物结构加强的管状织物,由若干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经纱原料纱中至少一种为氨纶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纱占织物总重量范围为6%~12%,所述氨纶纱在所述管状织物内管壁表面的浮线长度不小于3根纬纱,所述纬纱密度范围为14纬/cm~30纬/cm。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状织物的特殊结构,即氨纶的经浮点较长,使管状织物内壁上覆盖大量的氨纶纱,从而起到加强织物强力的作用,有效防止钢圈穿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物,具体地说,涉及窄幅机织物中的管状织物。技术背景某些内衣,例如胸罩,通常带有容纳定型钢圈的纺织套体,该套体一般为机 织管状织物。目前市面上内衣用的钢圈织物套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织物套 的织物成份中含有热熔丝;另一类是织物成份中不含热熔丝。不含热熔丝的钢圈织物套结构比较疏松,造成织物套两端容易发生钢圈穿透现象。含热熔丝钢圈织 物套由于在讳纱中添加了热熔丝,织物在进行染色后处理工艺时热熔丝受热熔 化,能将织物中的交织点粘连在一起,达到提高织物强力,有效防止钢圈穿透现象,例如,Roy Richardson等人的美国专利US6,071,578,揭示了一种含有热熔 丝的管状织物,通过热熔丝在该管状织物内壁形成一障壁,来防止钢圈穿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不含有热熔丝的钢圈织物套易穿透问题,提供一种含 有氨纶原料纱的管状织物(下面也称为钢圈套),该管状织物原料成份中不含有任 何热熔丝或类似于热熔丝的原料,通过工艺处理改良后,能达到甚至超过含有热 熔丝钢圈套所具有的强力,有效防止穿透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织物,由若干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经纱原料 纱中至少一种为氨纶纱,且氨纶纱在管状织物内管壁表面的浮线长度不小于3根纬纱。所述管状织物中氨纶纱的组织结构优选为三中一下、三中一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选用其它结构,只要所选取的结构能使所述氨纶纱较大范围地覆盖管状织物内壁表面即可。较佳地,所述氨纶纱占织物总重量不小于6%,纬纱密度不小于14纬/cm。 所述氨纶纱占织物总重量比优选范围为6% ~ 12%,所述讳纱密度优选范围为14讳/cm ~ 30讳/cm。所述氨纶纱占织物总重量更优选为8%,讳纱密度更优选为15.7讳/cm。 所述经纱至少为两种,其中一种为氨纶纱,另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尼龙纱,也可以是其它适合的原料纱。所述管状织物原料纱中可以不包含任何热熔丝,或是类似于热熔丝性质的其它原料纱。本技术管状织物由于运用了不同于以往的一种特殊结构,氨纶的经浮点 较长,使管状织物内壁上覆盖大量的氨纶纱,从而起到加强织物强力的作用。钢 圈在穿破钢圈套时首先要穿破内壁,所以适当的加大内壁上氨纶纱可加大钢圈套 强力,能有效起到防止穿透。本技术可应用于服装,特别是内衣领域的管状 织物,具体如胸罩、女用短上衣、泳衣、等。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管状织物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管状织物的内壁表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管状织物的织物结构图,图中示出氨纶纱的组织结构。 图4为本技术管状织物一实施例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管状织物的内壁表面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管状织物的织物结构简图,图中示出氨纶纱的组织结构。 图7为图4所示管状织物的经纱排列图。图8为图4所示管状织物的经纱组织图。图9为图4所示管状织物的纵向织物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氨纶由于其优良的弹性、良好的回复性能,在织物中能起到很好的收縮作用, 从而达到加强织物防穿透能力的作用。图1至图3所示为普通钢圈套l'类织物的 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见,氨纶纱2'处在织物中间层,氨纶经浮点3'短。图4至图6示出本技术管状织物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织物套(或称 钢圈套)l由片层结构ll, 12构成,两片层ll, 12是通过锁边线缝合在一起形成 一中空管状套体。每一片层由一条纬纱和若干经纱编织而成。经试验后我们发现 在钢圈内层内壁上覆盖大量氨纶纱,能有效的起到加强织物强力的作用。本实用 新型织物套的经纱原料中至少包含有氨纶纱,织成后的织物套内壁表面覆盖有氨 纶纱2,且氨纶经纱在织物表面的浮线3较长,至少超过三根纬纱,该织物结构 通过图7所示的经纱排列及图8所示的经纱组织可达成。请参见图9,图中曲线表示氨纶经纱,圆圈表示纬纱,图中只示出上下两片 层的氨纶经纱和纬纱的走向。在本实施例中,氨纶经纱在织物套内壁表面的浮线 每间隔一讳纱跨越3根讳纱,即其结构为三中一下、三中一上。当然,类似于此 结构使氨纶经纱表面浮线较长的的其它织物结构也可采用。以下是现有技术与本技术的氨纶纱百分含量和钢圈穿破强力测试的比 较结果。<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注样品A为含有热熔丝的钢圈套织物,样品B为本技术的不含热熔丝的钢圈套织物。在本实施例中,氨纶纱占织物总重量比为8%,纬纱密度为15.7纬/cm,此 为较佳结果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结果,能够达到本技术目的,有效防止钢 圈穿破织物的氨纶含量及纬纱密度的参数如下氨纶纱占织物总重量比不小于 6%;纬纱密度不小于14纬/cm 30纬/cm。较佳地,氨纶纱占织物总重量比范围 为6%~12%,纬纱密度的范围为14纬/cm 30纬/cm。从上表可以看出,样品A氨纶纱处于织物中间且氨纶含量只有3.6o/n,纬纱 密度为11.7纬/cm,其强力平均值达不到玛莎要求的25.0Kg。样品B氨纶纱覆盖在织物套内壁上,氨纶含量增加到8.0%时,强力明显提 升。本技术织物套适于机织,机织物织造时纬密度越大,其手感偏硬,同时 强力越好,也就不容易顶破织物了。从上表可知,当纬纱密度由11.7纬/cm提高 到15.7纬/cm时,强力得到加强,超过了玛莎要求的25Kg。目前市面上所有管状织物均为双层结构,织物中氨纶纱的组织结构为一中一 上、 一中一下。此结构很普通,只能将氨纶纱交织在管状织物中间。而本实用新 型管状织物的氨纶纱组织结构为三中一上、三中一下,打破了管状织物结构的思 维禁区。此氨纶纱走三中一上、三中一下结构能最大程度的将氨纶覆盖于管状织 物内层内壁上,有效提升管状织物强度,且此管状织物经相关测试机构测试符合 玛莎测试标准。本技术织物所用机器较佳是由瑞士 Muller制造的,机器型号为NF 6/27 的窄幅织机,氨纶纱产品较好是由日本旭化成出品的规格为420D, 40条的氨纶 纱。当然,本技术的织物套也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选择其它适合的机器或其 它型号的氨纶原料纱来实施。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解释和描述本技术的织物套,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 于上述的例子。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其 它变型或修改。权利要求1. 一种织物结构加强的管状织物,由若干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经纱原料纱中至少一种为氨纶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纱在所述管状织物内管壁表面的浮线长度不小于3根纬纱。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织物中氨纶纱的组织 结构为三中一下、三中一上。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密度不小于14纬/cm。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讳纱密度范围为14 ~ 30 讳/cm。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织物,其特征在于,讳纱密度为15.7讳/cm。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至少为两种,其中一 种为氨纶纱。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织物原料纱不是热熔丝。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织物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物结构加强的管状织物,由若干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经纱原料纱中至少一种为氨纶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纱在所述管状织物内管壁表面的浮线长度不小于3根纬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润达弹性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