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起绒织物织机的起毛圈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115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以使用小容量的驱动电动机以实现起毛圈运动,并保证生产高质量起绒织物的起毛圈装置,上述起毛圈装置包含构成驱动电动机输出轴的滚球螺杆18a,从动螺母20A及20B与滚珠螺杆18a以螺纹结合。从动螺帽20A以连杆23与位移方向转换连杆22的第一臂22a连接运转。由滚珠螺杆18a的转动引起的从动螺母20A及20B的位移通过连杆23、杠杆22、杆24、中间杠杆13、杆17及支承杠杆16传递给伸展棒6,然后使机上织物W的织口W1位移。(*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起绒织物织机的起圈方法及装置,在该织机中通过钢筘打纬位置与织物织口之间相对距离的改变而形成毛圈。关于通过钢筘打纬位置与织物织口之间相对距离的改变以形成毛圈的方法,已有报导有关于改变钢筘打纬位置的方法,还有通过移动或转移织物运动路线(下文中简称织物路线)以改变织口的方法。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的申请发布中NOS,73141/1981,47337/1990及156546/1993(JP-A-56-73141,JP-A-H2-47337及JP-A-H5-156546)专利中公布一种起绒织物织机,在该织机中通过转移织物路线改变织口位置。至于日本专利JP-A-H2-47337公布的起绒织物织机中,支承着伸展棒的支承杆上有一蜗轮部分,固定安装在伺服电动机的输出轴的蜗杆与上述蜗轮部分啮合。通过伺服电动机的正反方向转动,伸展棒以摆动方式位移,织口位置随即改变。但是在蜗轮与蜗杆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齿隙,则在正向与反向之间,伺服电动机的旋转方向转换时将有大量的滑动负荷作用在蜗轮与蜗杆之间。由于上述滑动负荷,在蜗杆与蜗轮之间产生摩擦,该摩擦导致在蜗杆与蜗轮之间进一步增加齿隙。因此引起伸展棒的位置从为紧纬操作及松纬操作所制订的各自的正常位置偏离,更确切的说,在紧纬运转相位上,织口位置朝向钢筘打纬力增加的方向偏离,而在松纬操作相位上,织口位置朝织口位置及钢筘打纬位置之间的距离增加的方向偏离。当产生上述的偏离,则钢筘的打纬力变得太大而且起毛所消耗的起毛毛圈量也引起变化或增加。不言而喻,太大的钢筘打纬力及起毛毛圈量的变化均对形成绒毛产生不利影响,招致生产的起绒织物的质量下降。此外,由于上面提及的大量滑动负荷,在蜗轮蜗杆之间,驱动力的传动效率降低,其中包括施加予伺服电动机的大量负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上述的伺服电动机需要用大容量的电动机,当然这是不理想的,不仅从经济观点考虑,而且在安装上也需要很大的空间。另外,至于上面提到的在JP-A-56-73141专利中公布的起绒织物织机中,作为形成或限定织物路线的部件中之一元件的卷取辊被起毛圈机构以可换向的方式驱动,而在JP-A-H5-156546专利中公布的起绒织物织机中,作为限定织物路线的部件中之一元件的伸展棒被起毛圈机构以可换向的方式驱动。显然地,形成毛圈的各种条件对起绒织物织机生产的起绒织物的质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假如仅在织物的一面形成毛圈时,在另一面形成的毛圈将丢失。当然,在JP-A-56-73141及JP-A-H5-156546专利中公布的起绒织物织机在织机运转过程中可以改变绒毛长度。但是,在这些现有技术的织机中应注意到在形成绒毛时未涉及到检测,而起绒织物的质量却有赖于检测。按照上面有关这方面技术的陈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为起绒织物织机提供起毛圈装置,该装置以小容量的驱动电动机满足起毛圈机构的需要并可阻止织物成品的质量下降。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圈方法,以该方法在上述起圈装置中进行织物一个表面的起圈,在起圈过程中可以抑制绒毛脱落。鉴于上述及其它目的,这些目的在继续的叙述中将更清楚,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观点提供一种起圈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滚球螺杆机构,用以将各从动件配置在适当位置,这些从动件与滚珠螺杆按旋向啮合旋转滚珠丝杆可使从动件可换向地转移到无毛圈位置和有毛圈位置。它还包括,伴随从动件位移,用以改变钢筘打纬位置及织物织口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起毛圈机构部件,还包括一驱动滚珠螺杆往复旋转的驱动电动机。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上述滚珠螺杆最佳以柔性或可折迭的罩覆盖,上述罩在从动件位移时能经得住收缩及膨胀。起毛圈机构部件可由伸展棒构成,上述伸展棒用以限定织物路线或者与钢筘交替限定,此时从动件的起毛圈运动位移传递给起毛圈机构部件。因为滚珠介于螺杆及从动件之间,不可能出现滑动负荷,仅有小量的滚动负荷作用在滚球螺杆与从动件之间。因而,滚珠螺杆、滚珠及从动件能得到保护不受磨损,换言之,毛圈机构部件受到保护,在紧纬操作相位及松纬操作相位均可避免从正常位置上偏离。另外上述滚珠螺杆及从动件之间驱动力的传递效率增加了,换言之驱动电动机的容量可以相应的减小。以柔性罩覆盖滚珠螺杆,可以阻止飞扬的尘埃附着或沉积在滚珠螺杆上,也可以避免由于尘埃的沉积而降低驱动力的传递效率。此外,鉴于上面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起绒织物织机的起圈方法,根据该方法,在第二松纬运转相位上,毛圈量有选择地大于第一松纬运转上的毛圈量,因此它仅在织物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绒毛。换句话说,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形成毛圈的方法,仅在织物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绒毛,第一松纬运转相位的毛圈量设置得与第二松纬运转相位上的毛圈量仅有微小的差别。更准确的说,在第二松纬运转相位上,钢筘的打纬位置与织口位置之间的相对距离要设置得大于钢筘打纬位置及织口之间的距离与相应于打纬操作一个循环的织口位移之和。由于存在上述的毛圈量的差别,在织物一个表面上形成毛圈的操作中可以积极地抑制毛圈脱落的缺陷。实现上面叙述的起绒装置的起绒方法的一种模式是对紧纬运转而言,起毛圈机构元件的设置需达到可换向地配置或移动织物路线限定部件至上述织物路线限定的位置,在第一织物路线位移位置处可以获得第一松纬运转的毛圈量以及在第二织物路线位移位置可以获得用于第二松纬运转的毛圈量。对于熟悉这方面技术者,在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陈述将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优点及成就,现以本专利技术实例的实施方案结合图示进行说明。在详述过程中将对照以下附图,其中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的织机结构的侧视图。图2所示为用于图1中的织机的滚珠螺杆机构部分剖面的放大侧视图。图3所示为沿图2中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4所示为用于按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案中织机起毛圈机构部件的放大剖视图。图5所示为在第一松纬运转状态的伸展棒的放大剖视图。图6所示为在第二松纬运转相位的伸展棒的放大剖视图。图7为以实例图示毛圈量变化。图8(A)所示为毛圈形成实例的放大剖视图。图8(B)所示为在另一操作相位的毛圈形成实例的放大剖视图。图9所示为按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的织机一主要部分的部分剖视放大正视图。图10所示为仍按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的织机一主要部分的部分剖视放大正视图。现在参照典型的实施方案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在详述中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或相当的部件均用同样的参考符号表示。此外,在下面的叙述中必需了解,一些语句如“左”“右”“前”“后”“向前”“向后”以及类似语句均为方便用词,不能解释为具有限制的述语。参见各图,特别是图1所示为按照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方案的织机全部结构的侧立视图,参考数字1所示为地经轴(也称经纱轴),该经轴将选用的地组织经纱T(即用以机织地组织的径纱)传递给织机,经纱传递由与选用的地组织经纱轴1配套的供纱电动机(未示出)驱动。更确切的说,从地组织经纱轴1送出的地径纱T经过后辊2及张力辊3导向通过综丝4及经改进的钢筘5。织成后的织物W通过构成起毛机构部件的伸展棒6、卷取辊7及导向辊8及9被卷取或卷绕在卷布辊10上。配置在地组织经纱轴1上面的是绒毛经纱轴11。当配套供纱电机(未示出)在运转时上述绒毛经纱(即,用以形成毛圈的经纱)TP经过张力辊12再经导向通过综丝4及经改进的钢筘5。从与图纸平面垂直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毛圈装置,在起绒织物织机中以改变钢筘打纬位置与机上织物的织口之间的相对距离而形成毛圈,其中包含有: 一起毛圈机构以可移动的方式配置在织机上,用以改变上述钢筘的打纬位置及上述织物的织口间的相对距离。 -滚珠螺杆机构,其中包括:一滚珠螺杆及与上述滚珠螺杆以螺纹接合的从动件,上述从动件适应在无毛圈位置及有毛圈位置之间位移及转换方向,因而使上述起毛圈机构相应于上述从动件的位移而运动,并通过上述起毛圈机构来改变相对位置。 一与上述滚珠螺杆连接运动的驱动电动机以正反向转动驱动上述滚珠螺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信行岩野义美白木雅雄铃木一三宅厚仁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