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053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模具,包括外模、至少两个内模、底模和底架,外模设于内模的外侧,底模设于内模的底部,底架设于底模的底部,底模、外模和内模围构成预制空腔;外模包括至少四块外模板,外模板通过外模锁紧机构首尾相连;外模板的底部设有平移机构;内模的底部设有内模滑轮,内模的内侧设有内模脱模机构。该综合管廊模具相比传统的明挖现浇法管廊施工,具有对环境影响少,施工难度低,操作简单和人工成本低的优点,且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预制管廊管道,且该综合管廊模具为多仓模具,能够用于制造多仓管廊。

A mold for a comprehensive Galler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grated Gallery mold, including an external mold, at least two internal models, bottom dies and bottom frames. The outer die is loca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inner mold, the bottom di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mold, the bottom fram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die, the bottom die, the outer die and the inner die are composed of the prefabricated cavity; the outer die comprises at least the prefabricated cavity. Four outer templates are connected by the outer die locking mechanism;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tem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lation mechanism;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mold is equipped with an internal mold pulley and the inner of the inner mold is provided with an internal mold release mechanis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ug cast-in-place tube Gallery, the comprehensive Gallery mol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environmental impact, low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simple operation and low labor cost, and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It is suitable for large scale prefabricated pipe corrido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Gallery mold is a multi warehouse mold and can be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multi warehous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管廊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模具。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且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现在的国内已建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大多以明挖现浇法为主。明挖现浇法的施工成本较低,但是,明挖现浇法存在以下缺点:1.对环境影响较大;2.施工难度大,施工步骤繁琐;3.耗费的人工多。现在市面上也有新型的管廊模具用于预制管廊,但是,这些管廊模具大多为单仓模具,但是,市面上需要的大多是多仓模具。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综合管廊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综合管廊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综合管廊模具,包括外模、至少两个内模、底模和底架,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模间隔设置;所述外模设于所述内模的外侧,所述底模设于所述内模的底部,所述底架设于所述底模的底部,所述底模、所述外模和所述内模围构成预制空腔;所述外模包括至少四块外模板,所述外模板通过外模锁紧机构首尾相连;所述外模板的底部设有平移机构;所述内模的底部设有内模滑轮组件,所述内模的内侧设有内模脱模机构。较优地,所述内模呈环形,所述内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首尾相连处经内模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活动板、第一折弯部、支撑板、第二折弯部和右活动板。较优地,所述内模脱模机构包括对拉手轮、对拉丝杆、开合手轮、开合丝杆和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两侧对应设有支撑杆;所述连接架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连接架分别和所述对拉丝杆连接,所述对拉手轮分别设于所述对拉丝杆的一端;所述左活动板、所述右活动板与所述连接架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开合丝杆,所述开合丝杆上分别设有所述开合手轮。较优地,所述内模滑轮组件包括平移滑轮和万向轮,所述平移滑轮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万向轮分别设于所述左活动板和所述右活动板的底部。较优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外模滑轮和导轨,所述外模滑轮设于所述外模板的底部,所述导轨设于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导轨向外侧延伸,所述外模板和所述导轨滑动连接。较优地,所述外模锁紧机构包括外模螺杆以及与所述外模螺杆螺接的外模螺母;两块相邻的所述外模板上分别设有定位柱体以及与所述定位柱体相对应的锥形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柱体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凹槽的底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模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外模螺母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末端。较优地,所述内模的顶面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上设有调节螺帽;所述外模的顶面设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杆相对应的螺杆缺口。较优地,所述外模板的顶部还设有栏杆;所述外模板的外侧设有工作楼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综合管廊模具用于预制管廊管道,工作时,底模、外模和内模围构成预制空腔,往预制空腔内浇注水泥,水泥凝固后得到管廊管道;脱模时,外模板通过平移机构向外侧滑动,内模脱模机构使内模向内侧收缩,管廊管道预制完成;该综合管廊模具相比传统的明挖现浇法管廊施工,具有对环境影响少,施工难度低,操作简单和人工成本低的优点,且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预制管廊管道,且该综合管廊模具为多仓模具,能够用于制造多仓管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综合管廊模具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综合管廊模具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综合管廊模具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综合管廊模具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综合管廊模具的工作示意图;图6为图3中所示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综合管廊模具,包括外模1、两个内模2、底模3和底架4,两个所述内模2间隔设置;所述外模1设于所述内模2的外侧,所述底模3设于所述内模2的底部,所述底架4设于所述底模3的底部,所述底模3、所述外模1和两个所述内模2围构成“日”字形的预制空腔;预制空腔上设有浇注进口,从所述浇注进口中往预制空腔内浇注水泥,水泥凝固后得到管廊管道。所述外模1呈环状,所述外模1包括四块外模板11,所述外模板11通过外模锁紧机构12首尾相连;所述外模板11的底部设有平移机构13;所述内模2的底部设有内模滑轮组件,所述内模2的内侧设有内模脱模机构21。请参阅图2和图5,脱模时,四块外模板11通过平移机构13向外侧滑动,内模脱模机构21使内模2向内侧收缩,完成预制,将管廊运走。该综合管廊模具用于预制管廊管道,相比传统的明挖现浇法管廊施工,具有对环境影响少,施工难度低,操作简单和人工成本低的优点,且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该综合管廊模具有两个内模2,其为多仓管廊模具,可以用来制造多仓管廊。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内模2呈环形,所述内模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模22和第二半模23,所述第一半模22和所述第二半模23首尾相连处经内模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内模连接件为内模螺杆和内模螺母;所述第一半模22和所述第二半模23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活动板221、第一折弯部222、支撑板223、第二折弯部224和右活动板225,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222和所述第二折弯部224均为软质铁板,当所述左活动板221和所述右活动板225受到拉力时能够向内侧活动。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内模脱模机构21包括对拉手轮211、对拉丝杆212、开合手轮213、开合丝杆214和连接架215,所述连接架215的两侧对应设有支撑杆216;所述连接架215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板223上,所述连接架215分别和所述对拉丝杆212连接,所述对拉手轮211设于所述对拉丝杆212的一端;所述左活动板221、所述右活动板225与所述连接架215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开合丝杆214,所述开合丝杆214上分别设有所述开合手轮213。请参阅图3和图4,该内模脱模机构21的工作原理为:对拉手轮2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螺纹套筒,对拉丝杆212和第一螺纹套筒螺接,当旋转对拉手轮211时,对拉丝杆212旋入或旋出第一螺纹套筒。开合手轮213的一侧设有第二螺纹套筒,开合丝杆214和第二螺纹套筒螺接,当旋转开合手轮213时,开合丝杆214旋入或旋出第二螺纹套筒。所述内模滑轮组件包括平移滑轮和万向轮,所述平移滑轮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板223的底部,所述万向轮分别设于所述左活动板221和所述右活动板225的底部。请参阅图5,脱模时,旋转开合手轮213,开合丝杆214旋入第二螺纹套筒后,左活动板221和右活动板225在开合丝杆213的拉动下,向内侧折弯滑动。旋转对拉手轮211,对拉丝杆212旋入第一螺纹套筒,支撑板223在对拉丝杆212的拉动下,向内侧平移滑动,完成脱模。请参阅图1和图6,所述平移机构13包括外模滑轮131和导轨132,所述外模滑轮131设于所述外模板11的底部,所述导轨132设于所述底架4的底部,所述导轨132向外侧延伸,所述外模板11和所述导轨132滑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模具,包括外模(1)、至少两个内模(2)、底模(3)和底架(4),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模(2)间隔设置;所述外模(1)设于所述内模(2)的外侧,所述底模(3)设于所述内模(2)的底部,所述底架(4)设于所述底模(3)的底部,所述底模(3)、所述外模(1)和所述内模(2)围构成预制空腔;所述外模(1)包括至少四块外模板(11),所述外模板(11)通过外模锁紧机构(12)首尾相连;所述外模板(11)的底部设有平移机构(13);所述内模(2)的底部设有内模滑轮组件,所述内模(2)的内侧设有内模脱模机构(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模具,包括外模(1)、至少两个内模(2)、底模(3)和底架(4),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模(2)间隔设置;所述外模(1)设于所述内模(2)的外侧,所述底模(3)设于所述内模(2)的底部,所述底架(4)设于所述底模(3)的底部,所述底模(3)、所述外模(1)和所述内模(2)围构成预制空腔;所述外模(1)包括至少四块外模板(11),所述外模板(11)通过外模锁紧机构(12)首尾相连;所述外模板(11)的底部设有平移机构(13);所述内模(2)的底部设有内模滑轮组件,所述内模(2)的内侧设有内模脱模机构(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2)呈环形,所述内模(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模(22)和第二半模(23),所述第一半模(22)和所述第二半模(23)首尾相连处经内模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模(22)和所述第二半模(23)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活动板(221)、第一折弯部(222)、支撑板(223)、第二折弯部(224)和右活动板(2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脱模机构(21)包括对拉手轮(211)、对拉丝杆(212)、开合手轮(213)、开合丝杆(214)和连接架(215),所述连接架(215)的两侧对应设有支撑杆(216);所述连接架(215)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板(223)上,所述连接架(215)分别和所述对拉丝杆(212)连接,所述对拉手轮(211)分别设于所述对拉丝杆(212)的一端;所述左活动板(221)、所述右活动板(225)与所述连接架(215)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开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玖源金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