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0538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依次包括管头段、侧孔段、管身段、操作柄和用于连接外部配套设施的尾端连接部,所述管头段为圆锥形结构,且管头段端头外壁上设置有顶部显影点,所述侧孔段管身开有若干侧孔,所述侧孔段两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上端显影点和下端显影点。整体结构简单、适应国内临床治疗,能有效抽吸颅内静脉血栓。

An intracranial venous thrombus aspiration cathe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racranial venous thrombus aspiration catheter, which in turn comprises a tube head section, a side hole section, a tube body, an operation handle and a tail end connection for connecting the external supporting facilities. The pipe head section is a conical structur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end section of the pipe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top display point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head section. The upper end development points and the lower end development point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s of the side holes section. The whol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suitable for domestic clinical treatment. It can effectively suck intracranial venous thrombo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
本技术涉及颅内静脉介入治疗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
技术介绍
对于一般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对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危重患者经足量抗凝治疗无效且无颅内出血,尤其是昏迷和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时,可在导管室行颅内静脉接触溶栓、经导管机械取栓术或者手术取栓术治疗。但现有导管机械取栓术或者手术取栓术存在如下缺点:1、在行颅内静脉接触溶栓后,多数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甚至增加了出血风险。2、现有的取栓产品材料以用在动脉血栓取栓为主,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不同,以及血栓构造外形均不一样,虽然用现有的取栓材料可以取出部分血栓,但临床效果仍不是很好,静脉再通率较低。3、现临床使用的颅内静脉介入治疗耗材均来自国外受保护的专利产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不能满足所需耗材的最佳规格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适应国内临床治疗,能有效抽吸颅内静脉血栓的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其特殊之处在于:依次包括管头段、侧孔段、管身段、操作柄和用于连接外部配套设施的尾端连接部,所述管头段为圆锥形结构,且管头段端头外壁上设置有顶部显影点,所述侧孔段管身开有若干侧孔,所述侧孔段两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上端显影点和下端显影点。进一步地,所述侧孔段管壁内沿轴线均匀布置有多个支撑环。为支持力较好的记忆金属材质构成,有支撑环的支持与加固更能保证管壁安全性。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之间的管壁中部均设置有侧孔,具体为,每两个支撑环之间设置有一个侧孔,且相邻两侧孔以侧孔段轴线为基准空间相距180°布置。再进一步地,所述侧孔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再进一步地,所述侧孔孔径不超过侧孔段管壁周长的一半。再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柄为碟形。再进一步地,所述侧孔段和管身段的管腔内径为1~10F。再进一步地,所述管头段头端开口内径与手术所选微导管外径相同,且最小为0.014inch。优选地,所述管头段、侧孔段和管身段均由金属钢丝或者尼龙、塑胶材料制成,且其外管壁均有硅胶涂层。其顺应性好,径向支撑力强,管腔牢固,不易被负压吸瘪;硅胶层不易破环静脉血管壁,保证血管安全。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或者其它溶栓药物作用于血栓体后,利用本技术的导管抽吸可松动或者抽吸出部分血栓。2、加速颅内静脉血液回流,可使血液粘滞系数下降,颅内静脉血栓再形成可能性降低。3、抽吸颅内回流受阻的静脉血液,可降低颅内压力,使脑疝,以及颅内出血风险的可能性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的管头段和侧孔段结构示意图。图3为颅内静脉植入微导丝示意图。图4为颅内静脉沿微导丝植入微导管示意图。图5为颅内静脉血栓处泵入溶栓药物示意图。图6为颅内静脉血栓泵入溶栓药物后再次植入微导丝示意图。图7在颅内静脉内沿微导丝和微导管植入本专利技术的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示意图。图8在图7的条件下撤回微导管示意图。图中:管头段1,侧孔段2,管身段3,操作柄4,尾端连接部5,顶部显影点6,上端显影点7,下端显影点8,支撑环9,侧孔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中所示的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主要由管头段1,侧孔段2,管身段3,操作柄4以及尾端连接部5组成。管头段1,侧孔段2,管身段3均由柔顺性好,表面光滑,径向支撑力强的记忆金属钢丝或者尼龙、塑胶等材质构成其管腔,其管壁均有硅涂层,可光滑安全的通过静脉血管,且整个管腔具备一定的抗负压能力,侧孔段2和管身段3的管腔内径为1~10F。管头段1为圆锥形结构,顶端开口内径最小直径为0.014inch,其最佳开口内径与手术所选微导管外径相同,顶端侧面有顶部显影点6。侧孔段2两端头分别设置有上端显影点7和下端显影点8,本技术的三个显影点均由不透放射线的材质构成,具有射线下的高度可视性,侧孔段2管壁内部有多个分布距离均匀的支撑环9,其为支持力较好的记忆金属材质构成,两支撑环9之间管壁中部有一个侧孔10,侧孔10在侧孔段3管壁上前后呈180°分布,侧孔10可为圆形,椭圆形等,其孔径为不超过管壁周长的一半,在支持环9和部分管壁的支撑下保证在一定负压作用下不会管壁被吸瘪或者破裂,在径向力作用下能保证顺应性,不会出现断裂。操作柄4与现有导管技术相同,为蝶形。保证良好的导管外部操控性。尾端连接部5为螺旋结构,其大小与外部配套的基础耗材Y阀10可连接。本技术的具体尺寸规格不做具体限定,根据临床上使用的其它配套产品制定符合实际使用的多种规格。本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行全脑血管造影,确定颅内静脉堵塞部位。从股静脉穿刺置入鞘管,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在超滑泥鳅导丝的引导下沿静脉血管上行至颈静脉段后撤出泥鳅导丝。将0.014inch的微导丝从指引导管尾部放入,沿指引导管上行直至颅内静脉血栓部位以上,如图3所示。将微导管从微导丝尾部穿入并进入指引导管内部上行直至颅内静脉血栓尾部部位,如附图4所示。后撤出微导丝,将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或者其它溶栓药物由微导管尾部缓慢泵入,并在一定时间内边泵入药物边后侧微导管至血栓阻塞尾部,使其溶栓药物充分与血栓体接触后溶解、软化或者破裂血栓,如附图5所示。溶栓药物停止泵入后一定时间,将微导丝沿微导管尾部上行至静脉血栓体远端以上,后撤出微导管,如附图6所示。选择规格适合的本技术抽吸导管,尾部连接部5连接常规用的Y阀,将微导管从本技术抽吸导管尾部Y阀穿入其选择的本技术抽吸导管管头段1为圆锥形结构,管头段1前端开口内径与微导管的外径相同,使其沿微导丝微导管上行时前端阻力小,顺应性好,避免损伤血管。待微导管头端露出管头段1前端开口一段距离后,将微导管和本技术抽吸导管一起从微导丝尾端送入沿导引导管上行,使其本技术抽吸导管侧孔段2直达颅内静脉血栓阻塞部位,其侧孔10与血栓体充分接触,如附图7所示。撤出微导管,固定微导丝与本技术血栓抽吸导管位置,如图8所示,从本技术血栓抽吸导管尾部Y阀一侧行适合的负压抽吸,将抽取的血液或血栓经抗凝,血栓过滤等处理后经表浅静脉回输患者体内。具体实施方式大部分时间是在射线的照射下进行,其本技术血栓抽吸导管定位主要来自三个不透射线的显影点。本技术中用到的配套耗材以及本技术血栓抽吸导管均需肝素盐水以及排气等预处理。未详细阐述的操作以及技术为临床介入手术人员常规应用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管头段,侧孔段,管身段均由柔顺性好,表面光滑,径向支撑力强的记忆金属钢丝或者尼龙、塑胶等材质构成其管腔,其管壁均有硅胶层。其主要好处是顺应性好,径向支撑力强,管腔牢固,不易被负压吸瘪;硅胶层不易破环静脉血管壁,保证血管安全。2、侧孔段管壁内部有多个分布距离均匀的支撑环,其为支持力较好的记忆金属材质构成,两支撑环之间管壁中部有一个侧孔。其主要好处是在负压吸引时侧孔位置段比较脆弱,有支撑环的支持与加固更能保证管壁安全性。3、顶端侧面有顶部显影点。侧孔段有上端显影点和下端显影点,本技术的三个显影点均由不透放射线的材质构成。好处是在射线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管头段(1)、侧孔段(2)、管身段(3)、操作柄(4)和用于连接外部配套设施的尾端连接部(5),所述管头段(1)为圆锥形结构,且管头段(1)端头外壁上设置有顶部显影点(6),所述侧孔段(2)管身开有若干侧孔(10),所述侧孔段(2)两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上端显影点(7)和下端显影点(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管头段(1)、侧孔段(2)、管身段(3)、操作柄(4)和用于连接外部配套设施的尾端连接部(5),所述管头段(1)为圆锥形结构,且管头段(1)端头外壁上设置有顶部显影点(6),所述侧孔段(2)管身开有若干侧孔(10),所述侧孔段(2)两端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上端显影点(7)和下端显影点(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段(2)管壁内沿轴线均匀布置有多个支撑环(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内静脉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9)之间的管壁中部均设置有侧孔(10),具体为,每两个支撑环(9)之间设置有一个侧孔(10),且相邻两侧孔(10)以侧孔段(2)轴线为基准空间相距180°布置。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斐刘煜敏梅斌孙冬王涛陈美桂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