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90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9: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造影导管,用于在PDA封堵器植入手术中输送造影剂,包括头部、中间部和尾部,且头部和中间部连接并贯通,中间部和尾部连接并贯通,中间部是软管,头部是弧形结构且设有造影剂释放口,还包括两根牵引线来调节造影导管的弯曲方向,两根牵引线分别设置在导管内腔的两侧,一端与中间部连接,另一端从尾部伸出,牵拉第一牵引线时,中间部带动头部向一侧弯曲;当牵拉第二牵引线时,中间部带动头部向另一侧弯曲。如此设置,造影导管头端的卷曲方向可调,能够很好的固定于理想的主动脉内造影位置,利于PDA显影;且仅有头端设有造影剂释放口,造影剂不会从肺动脉端流出,不会干扰PDA显影,能看清PDA的具体形状和大小,选到合适型号的PDA封堵器。

Contrast catheter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iscloses an contrast catheter for conveying an contrast agent in the PDA occluder implantation, including the head, the middle and the tail. The head is connected to the middle part and through the middle part. The middle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tail, the middle part is a hose, the head is an arc structure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release mouth, and the two haulings are also included. The line is used to adjust the bending direction of the catheter. Two tracts are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atheter. On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part. The other end is extended from the tail. When the first traction line is drawn, the middle part drives the head to one side. When pulling the second lead, the middle part drives the head to bend to the other side. In this way, the curl direction of the head end of the catheter is adjustable and can be well fixed to the ideal internal aorta contrast position for PDA development, and only the head end is provided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release mouth. The contrast agent will not outflow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end,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e PDA development, and can see the specific shape and size of PDA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odel. The PDA occlu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影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造影导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环境、辐射、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新生儿发病的概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简称PDA)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约15%。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出生后不久动脉导管废用即应自行闭合;若患者1岁以后动脉导管仍持续开放,即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并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故应施行手术,中断其异常血流。PDA首选的的治疗方式为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即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将PDA封堵器植入到动脉导管部位堵闭动脉导管,从而达到根治PDA的目的。常规的经皮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需要穿刺股动脉,用猪尾导管行主动脉造影,以清楚显示PDA,便于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及术中操作。随着经验的积累及术者介入技术的提高,目前,大部分PDA可只穿刺股静脉、从肺动脉侧经PDA至主动脉造影后、单纯经静脉途径行PDA封堵,这样可以避免穿刺股动脉较易出现的血管并发症,且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避免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导致的血栓并发症。单纯经静脉途径行PDA封堵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使用猪尾巴导管从肺动脉经过动脉导管行主动脉造影,以清楚显示PDA,便于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及手术操作。如图2所示,主动脉内的血流方向是从主动脉近心端B流经PDA部位、再流向主动脉远心端A。主动脉造影时,造影剂从主动脉近心端B流经PDA到远心端A、从主动脉侧经动脉导管流向肺动脉侧才能很好显示PDA的解剖结构。现在常用的猪尾导管的卷曲方向不可调,不能很好的固定于理想的主动脉内造影位置,造影剂流失不利于PDA显影;如图1所示,且头端有侧孔段过长,在导管从肺动脉穿过动脉导管到达主动脉时,呈圆圈状的猪尾导管头端常不能自如的放置到PDA上方近心端的主动脉内(如图2所示)。这样,从股静脉侧通过肺动脉、动脉导管行主动脉造影,由于:(a),主动脉血流速度快,导管头端受血流冲击难以固定,容易晃动至PDA远心端A,猪尾导管释放的造影剂大部分随主动脉血流漂走,仅少量流向PDA;(b),由于有侧孔的猪尾导管头端过长,部分侧孔可能位于动脉导管的肺动脉侧,造影时造影剂不是从PDA主动脉侧流向肺动脉侧,而是在肺动脉侧和主动脉侧几乎同时显影,提前出现的肺动脉侧造影剂干扰PDA显影,这样就很难看清PDA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对PDA封堵器的选择及手术操作造成困难。因此,如何解决在PDA封堵器植入手术中,现有的猪尾造影导管的卷曲方向不可调,不能很好的固定于理想的主动脉内造影位置,造影剂流失不利于PDA显影;且侧孔段过长,部分侧孔位于动脉导管肺动脉侧,从肺动脉端侧孔流出的造影剂容易干扰PDA显影,很难看清PDA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因而难以选取合适型号的PDA封堵器的问题,成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造影导管,解决了在PDA封堵器植入手术中,现有的猪尾造影导管的卷曲方向不可调,不能很好的固定于理想的主动脉内造影位置,造影剂流失不利于PDA显影;且侧孔段过长,部分侧孔位于动脉导管肺动脉侧,从肺动脉端侧孔流出的造影剂容易干扰PDA显影,很难看清PDA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因而难以选取合适型号的PDA封堵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造影导管,用于在PDA封堵器植入手术中输送造影剂,包括:头部、与所述头部相连并贯通的中间部、与所述中间部相连并贯通的尾部,所述头部为弧形结构,所述中间部为软管,所述头部设有造影剂释放口;还包括: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所述第一牵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部的第一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部的第二点连接,且所述第一点沿着所述中间部的周向相对靠近所述头部一侧,所述第二点沿着所述中间部的周向相对远离所述头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由所述尾部伸出,当牵拉第一牵引线时,所述中间部带动所述头部向所述第一点所在的一侧弯曲;当牵拉第二牵引线时,所述中间部带动所述头部向所述第二点所在的一侧弯曲。优选地,还包括牵拉所述第一牵引线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牵拉所述第二牵引线的第二控制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均包括:壳体、摇臂、绕线盘、旋转体和底座,所述摇臂的一端插入所述旋转体的轴孔中,且所述摇臂能够固定停留在指定位置,所述绕线盘上设有卡线装置,且所述绕线盘上还设有沿轴向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旋转体上设置的凹槽配装,所述旋转体的一端安装有内臂扭转弹簧,所述内臂扭转弹簧的两臂位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之间,所述底座的轴孔侧壁沿周向设有环槽,所述内臂扭转弹簧安装在所述环槽内,所述壳体套在所述绕线盘外,且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固装。优选地,所述卡线装置为卡线销。优选地,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中间部直径上相对的两个顶点。优选地,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嵌在所述中间部和所述尾部的管腔内部。优选地,所述造影导管与竖直向上方向的夹角可调节范围为0°-90°。优选地,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的材质为镍钛合金丝或铜丝或不锈钢丝。优选地,所述造影剂释放口沿所述头部的周向环绕设置。优选地,所述造影剂释放口的数量为6-12个。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造影导管包括头部、中间部和尾部,且头部和中间部连接并贯通,中间部和尾部连接并贯通,中间部是软管,头部是弧形结构且设有造影剂释放口,还包括两根牵引线来调节造影导管的弯曲方向,两根牵引线分别设置在导管内腔的两侧,一端与中间部连接,另一端从尾部伸出,牵拉第一牵引线时,中间部带动头部向一侧弯曲;当牵拉第二牵引线时,中间部带动头部向另一侧弯曲。如此设置,造影导管头端的卷曲方向可以调节,便于将导管头端固定于主动脉内理想的造影位置——即动脉导管近心端的主动脉内;且仅在导管头端卷曲圆圈部设有造影剂释放口,圆圈部以外没有造影剂释放口,这样确保了造影剂释放口仅仅位于主动脉内、而不会在动脉导管内甚至动脉导管肺动脉侧,造影时不会干扰PDA显影,能够清楚显示PDA的具体形状和大小,便于选取到合适型号的PDA封堵器。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为普通猪尾造影导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普通猪尾导管经过动脉导管到达主动脉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造影导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造影导管经过动脉导管到达主动脉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在导管中位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在导管中位置的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爆炸图。图中:1-头部,2-中间部,3-尾部,4-造影剂释放口,5-第一牵引线,6-第二牵引线,7-壳体,8-摇臂,9-绕线盘,10-旋转体,11-底座,12-内臂扭转弹簧,13-卡线销,A-远心端,B-近心端。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影导管,用于在PDA封堵器植入手术中输送造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1)、与所述头部(1)相连并贯通的中间部(2)、与所述中间部(2)相连并贯通的尾部(3),所述头部(1)为弧形结构,所述中间部(2)为软管,所述头部(1)设有造影剂释放口(4);还包括:第一牵引线(5)和第二牵引线(6),所述第一牵引线(5)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部(2)的第一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线(6)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部(2)的第二点连接,且所述第一点沿着所述中间部(2)的周向相对靠近所述头部(1)一侧,所述第二点沿着所述中间部(2)的周向相对远离所述头部(1)的一侧,所述第一牵引线(5)和所述第二牵引线(6)由所述尾部(3)伸出,当牵拉第一牵引线(5)时,所述中间部(2)带动所述头部(1)向所述第一点所在的一侧弯曲;当牵拉第二牵引线(6)时,所述中间部(2)带动所述头部(1)向所述第二点所在的一侧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影导管,用于在PDA封堵器植入手术中输送造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1)、与所述头部(1)相连并贯通的中间部(2)、与所述中间部(2)相连并贯通的尾部(3),所述头部(1)为弧形结构,所述中间部(2)为软管,所述头部(1)设有造影剂释放口(4);还包括:第一牵引线(5)和第二牵引线(6),所述第一牵引线(5)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部(2)的第一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线(6)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部(2)的第二点连接,且所述第一点沿着所述中间部(2)的周向相对靠近所述头部(1)一侧,所述第二点沿着所述中间部(2)的周向相对远离所述头部(1)的一侧,所述第一牵引线(5)和所述第二牵引线(6)由所述尾部(3)伸出,当牵拉第一牵引线(5)时,所述中间部(2)带动所述头部(1)向所述第一点所在的一侧弯曲;当牵拉第二牵引线(6)时,所述中间部(2)带动所述头部(1)向所述第二点所在的一侧弯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拉所述第一牵引线(5)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牵拉所述第二牵引线(6)的第二控制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均包括:壳体(7)、摇臂(8)、绕线盘(9)、旋转体(10)和底座(11),所述摇臂(8)的一端插入所述旋转体(10)的轴孔中,且所述摇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彬肖智林李顺东曾凡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