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开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815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20:41
为解决传统触点开关为点触式,摩擦阻力大,接通与断开时,导通位置变化大,不能实现1.5mm行程的可靠接通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微动开关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动开关结构包括外壳、顶头、静触点、触点底板、自攻螺钉,所述的顶头里面装有动触点压紧弹簧和动触点;所述的静触点采用压铆方式装配在触点底板上;所述的外壳上装有外壳背板;所述的外壳里面装有顶头回位弹簧、顶头和触点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金属圆柱体作为动触点,动触点运动时,用滚动摩擦替代了滑动摩擦,减小了摩擦阻力,且金属圆柱体的滚动运动使导通点的位置变化小,能有效实现1.5mm的小行程导通。

A micro switch structu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oint touch type of the traditional contact switch,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is large, the connecting and disconnecting, the change of the position of the guide is large, the 1.5mm stroke can not be reliably connected, and a micro moving switch structure is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utility model consists of a shell, a head, a static contact, a contact plate and a self tapping screw. The head is equipped with a spring and a moving contact; the static contact is assembled on the contact plate by pressure riveting; the shell is equipped with a shell back; the outer shell is equipped with a head inside. Back spring, head and contact plate. The useful technic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metal cylinder is used as the movable contact. When the moving contact is moved, the sliding friction is replaced by the rolling friction, and the friction resistance is reduced. And the rolling motion of the metal cylinder makes the position of the guide point small and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small path conduction of the 1.5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动开关结构
本技术属于开关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微动开关结构。
技术介绍
微动开关广泛用于各类机械、电子、医疗等行业的控制设备中,现有技术触点开关为点触式,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时为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大,且受摩擦阻力的影响,接通与断开时,导通位置变化大,不能实现1.5mm行程的可靠接通。显然,现有技术存在传统触点开关为点触式,摩擦阻力大,接通与断开时,导通位置变化大,不能实现1.5mm行程的可靠接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触点开关为点触式,摩擦阻力大,接通与断开时,导通位置变化大,不能实现1.5mm行程的可靠接通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微动开关结构。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包括外壳、顶头、静触点、触点底板、自攻螺钉,所述的顶头里面装有动触点压紧弹簧和动触点;所述的静触点采用压铆方式装配在触点底板上;所述的外壳上装有外壳背板;所述的外壳里面装有顶头回位弹簧、顶头和触点底板。进一步的,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所述的动触点为金属圆柱体。进一步的,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所述的外壳背板上可安装自攻螺钉。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金属圆柱体作为动触点,动触点运动时,用滚动摩擦替代了滑动摩擦,减小了摩擦阻力,且金属圆柱体的滚动运动使导通点的位置变化小,能有效实现1.5mm的小行程导通。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俯视图;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附图3为附图1的B-B剖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动触点自由状态图;附图5为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动触点初始导通状态图;附图6为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动触点可靠导通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俯视图,附图1中,2为顶头,3为外壳;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附图2中,1为顶头回位弹簧,2为顶头,3为外壳,4为动触点压紧弹簧,5为动触点,6为静触点,7为触点底板,8为外壳背板,9为自攻螺钉;附图3为附图1的B-B剖视图,附图3中,3为外壳,5为动触点,6为静触点,7为触点底板,8为外壳背板。由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可知,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包括外壳3、顶头2、静触点6、触点底板7、自攻螺钉9,所述的顶头2里面装有动触点压紧弹簧4和动触点5,其中动触点5为金属圆柱体,采用金属圆柱体作为动触点5,动触点5运动时,用滚动摩擦替代了滑动摩擦,减小了摩擦阻力,且金属圆柱体的滚动运动使导通点的位置变化小,能有效实现小行程导通。所述的静触点6采用压铆方式装配在触点底板7上;所述的外壳3上装有外壳背板8;所述的外壳3里面装有顶头回位弹簧1、顶头2和触点底板7。所述的外壳背板8上可安装自攻螺钉9。装配过程为先将动触点压紧弹簧4装入顶头2,再将动触点5装入顶头2。将静触点6采用压铆方式装配在触点底板7上。将装配了动触点5的顶头2装入外壳3。将装配了静触点6的触点底板7装入外壳3。将顶头回位弹簧1装配外壳3中,并将外壳背板8装配到外壳3上,用自攻螺钉9拧紧。附图4为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动触点自由状态图,附图4中,5为动触点,6为静触点;附图5为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动触点初始导通状态图,附图5中,5为动触点,6为静触点;附图6为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动触点可靠导通状态图,附图6中,5为动触点,6为静触点。由附图4、附图5和附图6可知,当动触点5处于自由状态时,动触点5未与静触点6发生接触;当动触点5处于初始导通状态时,动触点5运动了1.2mm,动触接触到静触点6;当动触点5处于可靠导通状态时,动触点5运动了3mm,滚动到静触点6上,并与静触点6发生接触,能有效实现1.5mm的小行程导通。采用金属圆柱体作为动触点5,动触点5运动时,用滚动摩擦替代了滑动摩擦,减小了摩擦阻力,且金属圆柱体的滚动运动使导通点的位置变化小,能有效实现1.5mm的小行程导通。本技术微动开关结构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金属圆柱体作为动触点5,动触点5运动时,用滚动摩擦替代了滑动摩擦,减小了摩擦阻力,且金属圆柱体的滚动运动使导通点的位置变化小,能有效实现1.5mm的小行程导通。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动开关结构,包括外壳(3)、顶头(2)、静触点(6)、触点底板(7)、自攻螺钉(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头(2)里面装有动触点压紧弹簧(4)和动触点(5);所述的静触点(6)采用压铆方式装配在触点底板(7)上;所述的外壳(3)上装有外壳背板(8);所述的外壳(3)里面装有顶头回位弹簧(1)、顶头(2)和触点底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开关结构,包括外壳(3)、顶头(2)、静触点(6)、触点底板(7)、自攻螺钉(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头(2)里面装有动触点压紧弹簧(4)和动触点(5);所述的静触点(6)采用压铆方式装配在触点底板(7)上;所述的外壳(3)上装有外壳背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瑜舒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