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933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8:28
本公开提供一种锅炉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锅炉能源利用率较低问题。所述系统包括:锅炉(100),接于所述锅炉(100)的进水管路(200),接于所述锅炉(100)的排水管路(300),以及换热器(400);所述换热器(400)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200)和所述排水管路(300)上;所述换热器(400)用于,将所述排水管路(300)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

Boiler system

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a boiler syste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utilization ratio of boiler energy in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system includes: a boiler (100), a water inlet line (200) connected to the boiler (100), a drain line (300) of the boiler (100), and a heat exchanger (400); the heat exchanger (400)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inlet line (200) and the drainage line (300), and the heat exchanger (400) is used for the fluid in the drainage pipeline (300). The heat is transferred to the fluid in the inlet line (2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系统
本公开涉及锅炉工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锅炉系统。
技术介绍
在锅炉设备生产蒸汽过程中,随着蒸发量的累积增加,锅炉内的水质发生变化,水中所含碱度和氯离子逐渐增高,在碱度和氯离子达到一定的含量后,将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和能源的浪费。为保证锅炉的连续安全运行,锅炉水质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相关技术中,采用开启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的方式,以排掉锅炉内含有高碱度和氯离子的炉水,并适时补充新的软水,以使锅炉内水质保持在要求范围之内,从而确保锅炉安全稳定的运行。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排出的是高温的,蒸汽压力在0.5MPa时,温度达到158℃。由于排放出的汽水混合物温度高,为保证后续的污水取样设备正常运行,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额外对锅炉排出的污水进行冷却,导致工艺功耗过高,能源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锅炉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锅炉能源利用率较低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锅炉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锅炉(100),接于所述锅炉(100)的进水管路(200),接于所述锅炉(100)的排水管路(300),以及换热器(400);所述换热器(400)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200)和所述排水管路(300)上;所述换热器(400)用于,将所述排水管路(300)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可选的,所述排水管路(300)包括连续排污管段(310),定期排污管段(320),以及共用排污管段(330);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10)的第一端接于所述锅炉(100),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10)的第二端接于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的第一端;所述定期排污管段(320)的第一端接于所述锅炉(100),所述定期排污管段(320)的第二端接于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的第一端;所述换热器(400)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200)和所述排水管路(300)的共用排污管段(330)上;所述换热器(400)用于,将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安置于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上的压力传感器(500),与所述压力传感器(500)相连的排水阀控制模块(600);所述排水阀控制模块(600)用于,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500)检测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中的压力值;在所述压力值处于预设压力值范围时,控制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10)的阀门(311)关闭。可选的,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20)上还设置有止回流阀(312)。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接于所述锅炉(100)的旁通进水管路(700)。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进水阀控制模块(800),与所述进水阀控制模块(800)相连的进水监测装置(900);所述进水监测装置(900)用于,分别采样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经所述换热器(400)加热之前的流体,以及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经所述换热器(400)加热之后的流体,并根据采样结果分析得到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经所述换热器(400)加热前后的参数变化结果;所述进水阀控制模块(800)用于,在所述参数变化结果与预设参数变化范围不符时,控制所述进水管路(200)的阀门(201)关断,并控制所述旁通进水管路(700)的阀门(202)开启。可选的,所述进水监测装置(900)包括:流量监测模块,水质监测模块。可选的,所述进水管路(200)包括备用进水排污口(210);所述进水阀控制模块(800)用于,在所述参数变化结果与预设参数变化范围不符时,控制所述备用进水排污口(210)的阀门(203)开启,以排出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排水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排水管路(300)中流体的参数。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接于所述进水管路(200)的进水水泵(220),以及与所述进水水泵(220)相连的进水水泵调节变频装置。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在锅炉的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上设置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可以将排水管路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中的流体。这样,可以在降低锅炉排水的温度的同时提高锅炉进水的温度,有利于锅炉热能的回收,提升了锅炉的能源利用率。并且,提高锅炉进水的水温可以减少锅炉内部的压力波动,提升锅炉运转的稳定性。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锅炉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锅炉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锅炉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锅炉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锅炉100,接于所述锅炉的进水管路200,接于所述锅炉的排水管路300,以及换热器400;所述换热器400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200和所述排水管路300上;所述换热器400用于,将所述排水管路300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锅炉进水为软水,其温度在20℃左右,该软水经除氧器处理后由进水水泵输送至锅炉进水口。软水进入锅炉后,经锅炉加热装置加热蒸腾,产生高温水和热蒸汽。锅炉的排水为高温气液混合物,其温度在158℃左右。相关技术中,锅炉排水直接排出进入排水处理装置。为便于工作人员对锅炉排水进行取样检测,需要对排水进行额外的冷却处理,冷却水消耗量较大并且工艺能耗较高。而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在锅炉100的进水管路200和排水管路300上设置换热装置400,该换热装置400可以将排水管路300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从而降低锅炉100排水的温度,减少排水冷却设备的功耗。同时,可以提高锅炉100进水的温度,有利于锅炉100热能的回收,提升了锅炉100的能源利用率。并且,提高锅炉100进水的水温可以减少锅炉100内部的压力波动,提升锅炉100运转的稳定性。在图1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锅炉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排水管路300包括连续排污管段310,定期排污管段320,以及共用排污管段330;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10的第一端接于所述锅炉100,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10的第二端接于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的第一端;所述定期排污管段320的第一端接于所述锅炉100,所述定期排污管段320的第二端接于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的第一端;所述换热器400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200和所述排水管路300的共用排污管段330上;所述换热器400用于,将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共用排污管段330中汇聚了连续排污管段310和定期排污管段320中的排水,这样能够使高温排水持续的流经热转换器400,使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持续接收高温排水的热量,减少进水的温度波动,从而减少锅炉100内压力的变化,使锅炉100运转更加稳定。可选的,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锅炉(100),接于所述锅炉(100)的进水管路(200),接于所述锅炉(100)的排水管路(300),以及换热器(400);所述换热器(400)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200)和所述排水管路(300)上;所述换热器(400)用于,将所述排水管路(300)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锅炉(100),接于所述锅炉(100)的进水管路(200),接于所述锅炉(100)的排水管路(300),以及换热器(400);所述换热器(400)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200)和所述排水管路(300)上;所述换热器(400)用于,将所述排水管路(300)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300)包括连续排污管段(310),定期排污管段(320),以及共用排污管段(330);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10)的第一端接于所述锅炉(100),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10)的第二端接于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的第一端;所述定期排污管段(320)的第一端接于所述锅炉(100),所述定期排污管段(320)的第二端接于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的第一端;所述换热器(400)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200)和所述排水管路(300)的共用排污管段(330)上;所述换热器(400)用于,将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中的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安置于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上的压力传感器(500),与所述压力传感器(500)相连的排水阀控制模块(600);所述排水阀控制模块(600)用于,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500)检测所述共用排污管段(330)中的压力值;在所述压力值处于预设压力值范围时,控制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10)的阀门(311)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排污管段(3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怀忠李兆廷石志强李震李俊生赵艳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