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控制旋转及升降的新型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271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自动控制旋转及升降的新型传动机构,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传动效率高等优点,机构由步进电机、丝杆、电机支撑板、机架、电磁阀、支撑架内外滑轨、外筒和上分度盘组成,机架可通过螺栓固定、焊接等方式整合到需要本传动机构的机械中;机构通过自动控制实现较为准确的旋转角度控制和上下运行距离的控制,适用于嵌入工业机器人、分拣机、磨耗机等机械产品。

A new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rotation and lift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control rotation and lift.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clever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high reliability and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The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step motor, silk rod, motor support plate, frame, electromagnetic valve, inner and outer sliding rail, outer tube and upper dividing plate, and the frame can be passed. Bolt fixing and welding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machinery that need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mechanism can control the precise angle of rotation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up and down through automatic control. It is suitable for mechanical products such as embedded industrial robot, sorting machine, abrasion machine and so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控制旋转及升降的新型传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机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旋转及升降的机械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自动控制旋转及升降的新型传动机构,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传动效率高等优点,机构由步进电机、丝杆、电机支撑板、机架、电磁阀、支撑架内外滑轨、外筒和上分度盘组成,机架可通过螺栓固定、焊接等方式整合到需要本传动机构的机械中。机构通过自动控制实现较为准确的旋转角度控制和上下运行距离的控制,适用于工业机器人、磨耗机、分拣机等机械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巧妙的机械装置,实现旋转和升降这两种机械动作,并且能够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控制旋转的角度,能够解决现有机器为实现类似功能所采取结构的复杂,可靠性低,传动效率低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传动机构整体的一端为步进电机连接丝杆,介绍整个装置时以步进电机这端为上端,相对步进电机较远一端为下端,步进电机与电机支撑板相连接,当所遇工况比较特殊,支撑板强度不够时,可用支撑梁来代替支撑板,支撑板与上方法向量垂直,与四周与向上法向量相平行的竖直梁相固定。丝杆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控制旋转及升降的新型传动机构,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步进电机(1)输出轴与丝杆(12)固联,步进电机(1)通过螺栓固联于电机支撑板(2)上,电机支撑板(2)开有可通过丝杆(12)的孔位,电机支撑板(2)与机架(3)固联;丝杆(12)上靠近电机支撑板(2)位置固定有上分度盘(11),丝杆(12)于上分度盘(11)中心穿过上分度盘(11),上分度盘(11)通过上平面轴承(14)与外筒(10)相配合,相对位置由上到下为上分度盘(11)‑上平面轴承(14)‑外筒(10);外筒(10)靠近上分度盘(11)外表面固定有转动电磁阀(4),外筒(10)内表面固定有外滑轨(8),外滑轨(8)与内滑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控制旋转及升降的新型传动机构,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步进电机(1)输出轴与丝杆(12)固联,步进电机(1)通过螺栓固联于电机支撑板(2)上,电机支撑板(2)开有可通过丝杆(12)的孔位,电机支撑板(2)与机架(3)固联;丝杆(12)上靠近电机支撑板(2)位置固定有上分度盘(11),丝杆(12)于上分度盘(11)中心穿过上分度盘(11),上分度盘(11)通过上平面轴承(14)与外筒(10)相配合,相对位置由上到下为上分度盘(11)-上平面轴承(14)-外筒(10);外筒(10)靠近上分度盘(11)外表面固定有转动电磁阀(4),外筒(10)内表面固定有外滑轨(8),外滑轨(8)与内滑轨(7)相配合,内滑轨(7)固定于滑块(9)外表面;滑块(9)轴心开有带内螺纹通孔,通过内螺纹与丝杆(12)相配合,外筒(10)下表面与下平面轴承(13)接触,并通过下平面轴承(13)与支撑架(6)相配合,相对位置关系由上到下为外筒(10)-下平面轴承(13)-支撑架(6);支撑架(6)与下平面轴承(13)相配合的一端的外侧与机架(3)相固联;机架(3)上由上到下固定有电机支撑板(2)、升降电磁阀(5)和支撑架(6);升降电磁阀(5)固定位置位于靠近外筒(10)下端分度盘的上表面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分度盘(11),其特征在于:上分度盘(11)中心开有可通过丝杆(12)的通孔,并且与丝杆(12)固联,可随丝杆(12)一同转动,上分度盘(11)下表面设置有与上平面轴承(14)内圈相配合的轴承挡肩,上分度盘(11)最外圈根据精度需要开有一圈通孔,通孔可以使转动电磁阀(4)插销进入使上分度盘(11)卡死为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筒(10),其特征在于:外筒(10)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平面轴承(14)内圈相配合的轴承挡肩;外筒(10)内表面根据需要设置数条上下布置的外滑轨(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燕白文娟潘玮楚电明张江辉王岩成涛刘瑶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