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20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座结构,包括轴承座本体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轴承座本体相对两侧上的轴承盖,且所述轴承座本体和两个所述轴承盖还共同围成一用以储存油的储油腔;另外,在所述轴承座本体上还开设有进油口,在其中一所述轴承盖上还开设有回油口;该轴承座结构很好的降低了漏油几率、扩大了储油腔体积、提高了回油的畅通性、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配件
,具体提供一种轴承座结构。
技术介绍
稀油润滑系统能够保证数量众多、分布较广的润滑点及时得到润滑,同时将摩擦产生的摩擦热、机械杂质等带走,达到润滑良好、减轻摩擦、降低磨损和减少易损件的消耗、减少功率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等功效。然而,传统的用以支撑导辊的轴承座结构还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1)轴承座上设置的进、回油口不能直接与外部的进油管接头、回油管接头连接,需要额外配置过渡管接头,这样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因多了额外的连接而加大漏油的几率。2)原轴承座的储油空间较小,且回油的通畅性不佳,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座结构,其很好的降低了漏油几率、扩大了储油腔体积、提高了回油的畅通性、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座结构,包括轴承座本体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轴承座本体相对两侧上的轴承盖,且所述轴承座本体和两个所述轴承盖还共同围成一用以储存油的储油腔;另外,在所述轴承座本体上还开设有进油口,在其中一所述轴承盖上还开设有回油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轴承座结构进行改进:①通过将进油口布设于轴承座本体上,将回油口布设于轴承盖上,进而可使得进油口直接与外部的进油管接头连接,使得回油口直接与外部的回油管接头连接,无需额外配置过渡管接头,既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大大降低了漏油几率。②储油腔由轴承座本体和两个轴承盖共同围成,再配以回油口的位置布设,既大大扩大了储油腔体积,又提高了回油的畅通性,进而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满足了轴承座于不同方向上的安装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轴承座结构处于第一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轴承座结构处于第二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0——轴承座本体11——轴承盖12——进油口13——回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所述轴承座结构处于两个不同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包括轴承座本体10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轴承座本体10相对两侧上的轴承盖11,且所述轴承座本体10和两个所述轴承盖11还共同围成一用以储存油的储油腔;另外,在所述轴承座本体10上还开设有进油口12,在其中一所述轴承盖11上还开设有回油口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具有以下优点:①通过将进油口布设于轴承座本体上,将回油口布设于轴承盖上,进而可使得进油口直接与外部的进油管接头连接,使得回油口直接与外部的回油管接头连接,无需额外配置过渡管接头,既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大大降低了漏油几率。②储油腔由轴承座本体和两个轴承盖共同围成,再配以回油口的位置布设,既大大扩大了储油腔体积,又提高了回油的畅通性,进而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满足了轴承座于不同方向上的安装要求。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本体(10)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轴承座本体(10)相对两侧上的轴承盖(11),且所述轴承座本体(10)和两个所述轴承盖(11)还共同围成一用以储存油的储油腔;另外,在所述轴承座本体(10)上还开设有进油口(12),在其中一所述轴承盖(11)上还开设有回油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本体(10)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轴承座本体(10)相对两侧上的轴承盖(11),且所述轴承座本体(10)和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友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东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