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装置及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14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及发动机,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进气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阻隔板、第二阻隔板、导流板、排水件和排气件,壳体具有通气腔室,第一阻隔板位于通气腔室内,第二阻隔板位于通气腔室内,第一阻隔板与第二阻隔板将通气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导流板具有导流槽,相邻的两个导流板之间形成与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排水件具有排水通道,排气件具有排气通道。该进气装置能够通过导流板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包括进气装置,其具有该进气装置的全部功能。

Intake system and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 inlet device and an engin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gines. The intake device includes a shell, a first baffle plate, a second baffle plate, a diversion plate, a drainage piece, and an exhaust part. The housing has a ventilated chamber, the first baffle is located in the ventilation chamber, the second baffle is located in the ventilation chamber, and the first baffle plate and the second baffle separate the ventilated chamber into the first chamber and the second chamber and diversion. The plate has a flow guide slot, and between two adjacent guide plates form an inlet channel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hamber, the drainage part has a drainage channel, and the exhaust part has the exhaust passage. The intake device can guide the rain through the diversion plate, the first baffle plate and the second baffle design, 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water vapor or rain into the engine.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and the waterproofing effect is better, which greatly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engine. The engine includes an intake device, which has all the functions of the intak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气装置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汽车的动力来源于发动机,发动机的工作需要燃油和空气。在潮湿或者下雨的天气下,空气往往混着雨水等进入发动机内。当雨水或者周围环境中大量的水汽通过发动机的进气通道进入发动机后,其往往会损坏滤芯,使滤芯丧失过滤功能,带有雨水的空气进入发动机后,会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发动机至少存在以下缺点:防水效果较差;使用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通过导流板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进气装置,其具有该进气装置的全部功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用于发动机,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通气腔室;第一阻隔板,所述第一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一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第二阻隔板,所述第二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二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将所述通气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通气通道;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对应于所述导流槽,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排水槽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排水槽的一端的高度;排水件,所述排水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件具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排气件,所述排气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气件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具体的,该进气装置能够通过导流板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第一阻隔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90°-120°。可选的,所述第二阻隔板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竖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90°-120°。可选的,所述排气件的底部封闭,所述排气件的侧壁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可选的,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一封闭件,所述第一封闭件与所述排气件可拆卸的连接且用于封闭所述排气件的底部。可选的,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二封闭件,所述第二封闭件与所述排水件可拆卸的连接且用于封闭所述排水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封闭件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令所述排水通道内的流体单向流向所述排水件的外部。可选的,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一海绵层、第二海绵层和第三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位于所述排气件的底部,所述第二海绵层位于所述排水件的底部,所述第三海绵层位于所述通气通道内,所述第三海绵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阻隔板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阻隔板连接。可选的,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第四海绵层,所述第四海绵层与所述导流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导流槽内。可选的,所述导流板呈V型或U型,所述壳体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呈V型或U型,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嵌设于所述壳体两侧的所述固定槽内且与所述壳体可拆卸的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进气装置,其具有该进气装置的全部功能。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该进气装置能够通过导流板将雨水进行导流,第一阻隔板和第二阻隔板的设计,其可以有效避免水汽或雨水进入发动机内。该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较佳,大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导流板第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导流板第二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导流板第三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壳体与导流板第四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进气装置;10-壳体;11-通气腔室;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排水槽;15-排水孔;20-第一阻隔板;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30-第二阻隔板;31-第三连接板;32-第四连接板;40-通气通道;50-导流板;51-导流槽;52-进气通道;60-排水件;61-排水通道;70-排气件;71-排气通道;72-出气口;81-第一封闭件;82-第二封闭件;83-单向阀;91-第一海绵层;92-第二海绵层;93-第三海绵层;94-第四海绵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装置,用于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通气腔室;第一阻隔板,所述第一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一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第二阻隔板,所述第二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二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将所述通气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通气通道;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对应于所述导流槽,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排水槽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排水槽的一端的高度;排水件,所述排水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件具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排气件,所述排气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气件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装置,用于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通气腔室;第一阻隔板,所述第一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一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第二阻隔板,所述第二阻隔板位于所述通气腔室内,所述第二阻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阻隔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通气腔室内延伸,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将所述通气腔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阻隔板与所述第二阻隔板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通气通道;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具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对应于所述导流槽,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排水槽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排水槽的一端的高度;排水件,所述排水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件具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排气件,所述排气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气件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在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90°-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矩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