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11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内侧螺纹连接有移动管道,所述移动管道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铰接有与凹槽的槽壁卡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与转动件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将主管道打入边坡后,扳动转动件让转动件与槽壁分离,旋转转动件让转动件移动至移动管道远离边坡的一端,随便转动转动件进而靠转动件与凹槽的槽壁的挤压带动移动管道转动进而让移动管道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让移动管道能够更加深入边坡内部。接着往移动管道和主管道内浇筑砂浆即可,砂浆会从移动管道处于边坡内的一端流出进而分布于移动管道和主管道的周边,实现主管道、移动管道和边坡的固定连接。

Slope support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slope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main pipe, the inner thread of the mai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moving pipe, the inner side of the mobil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groove is articulated with a rotating piece connected with the groove wall of the groove, and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threaded rod connected with the thread of the rotating part. After the main pipe is knocked into the slope, the rotating part is separated from the wall wall by the wrench, and the rotating part moves the rotating part to the end of the side of the side of the side of the slope. The moving pipe can go deeper into the side of the side of the slope. Then the mortar can be poured into the moving pipe and the main pipe, and the mortar will flow out from the side of the side of the slope and then distribute around the mobile pipe and the main pipe, so as to realize the fixed connection of the main pipe, the mobile pipe and the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坡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防护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工程建设中形成的边坡,在遇到雨天或强烈震动时,往往会出现滑坡、崩塌、膨胀或剥落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放置上述地质灾害的发生,就需要进行边坡治理,其中,抗滑桩或预应力索、或者抗滑性与预应力索的结合,属于是常用的边坡治理用支护结构。边坡按地质成分自外而内可分为滑坡体和滑床,其中滑坡体又称为非稳定区,相对的,滑床被称为稳定区,抗滑桩或预应力索是通过穿过滑坡体深入滑床,用于支挡滑坡体的滑动力,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公告号为CN10480584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锚索、锚固单元和至少一条沿边坡横向布置的格梁,锚固单元沿格梁纵向设置至少一个,锚固单元间通过锚索拉紧连接;每一锚固单元均包括锚杆、外套管和旋紧件,锚杆下端设置有向端部扩大的下部锥度胀头,外套管与下部锥度胀头对应的管段设置至少三个纵向切口形成下膨胀部;通过锚固单元与格梁共同加固,并通过锚索对锚固单元间进行紧固,增加彼此间的抗拉扯力,锚杆内套于外套管形成整体的抗滑桩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弯和抗剪力,从而提高抗滑力,另外,锚杆末端的下部锥度胀头与下膨胀部形成自锁结构,不但安装方便快捷,而且安装后具有相当好的固定效果,不易产生轴向的移动。上述方法采用机械安装,步骤繁琐,对边坡的土质要求高,并不适用于一些土质较为松软的边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其适用于松软的边坡且具有防滑坡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内侧螺纹连接有移动管道,所述移动管道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铰接有与凹槽的槽壁卡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与转动件螺纹连接的螺纹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管道打入边坡后,扳动转动件让转动件与槽壁分离,旋转转动件让转动件移动至移动管道远离边坡的一端,随便转动转动件进而靠转动件与凹槽的槽壁的挤压带动移动管道转动进而让移动管道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让移动管道能够更加深入边坡内部。接着往移动管道和主管道内浇筑砂浆即可,砂浆会从移动管道处于边坡内的一端流出进而分布于移动管道和主管道的周边,实现主管道、移动管道和边坡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管道朝向边坡的一端设置为圆锥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锥形的构造让移动管道能够方便地旋进边坡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凹槽长度的固定轴,所述转动件包括与固定轴套接且绕着固定轴的轴心线转动的转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转动杆,可以根据需要切换转动杆处于移动管道内部或外部的状态,因此可以在需要旋转的移动管道的时候,将转动杆转动至移动管道的外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远离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关于转动杆轴心线对称设置的卡入弹簧,每个所述卡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倾斜板,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倾斜板的容纳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在不使用转动杆时,转动杆能够稳定地处于移动管道内,转动杆朝向凹槽的方向转动时,两个倾斜板因为自身的倾斜度而很方便地卡入凹槽内,随后倾斜板处于容纳槽内,倾斜板在卡入弹簧的作用下与容纳槽的槽壁产生挤压,起到限制倾斜板与容纳槽分离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螺纹连接有贯穿转动杆且与螺纹杆挤压的限位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纹杆移动至需要的位置时,旋转限位螺栓进而让限位螺栓挤压螺纹杆,实现螺纹杆与转动杆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管朝向边坡的一端的周向一体连接有多个三角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板的存在让主管道容易打入边坡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管的管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螺纹连接有同时贯穿滑板和滑槽的紧固螺栓,所述移动管的管壁设置有与滑槽连通且用于紧固螺栓移动的轨道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利用螺纹杆旋转移动管道的时候,容易让螺纹杆绕着固定轴转动,因此拉动滑板移动至凹槽的开口处,起到限制螺纹杆转动的目的,另外移动后,通过旋转紧固螺栓可以实现滑板与凹槽的相对固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朝向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板处于凹槽的开口处时,弹性块与处于凹槽内的螺纹杆或转动杆挤压,从而限制螺纹杆或转动杆的晃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主管道打入边坡后,扳动转动件让转动件与槽壁分离,旋转转动件让转动件移动至移动管道远离边坡的一端,随便转动转动件进而靠转动件与凹槽的槽壁的挤压带动移动管道转动进而让移动管道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让移动管道能够更加深入边坡内部。接着往移动管道和主管道内浇筑砂浆即可,砂浆会从移动管道处于边坡内的一端流出进而分布于移动管道和主管道的周边,实现主管道、移动管道和边坡的固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去除主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D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滑板、紧固螺栓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管道;2、移动管道;3、凹槽;4、螺纹杆;5、固定轴;6、转动杆;7、卡入弹簧;8、倾斜板;9、容纳槽;10、限位螺栓;11、三角板;12、滑槽;13、滑板;14、弹性块;15、轨道槽;16、紧固螺栓;17、把手;1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主管道1。如图1所示,主管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关于主管道1轴心线对称分布的三角板11。三角板11能够减少主管道1卡入边坡的难度。如图1和图2所示,主管道1内侧螺纹连接有移动管道2。当主管道1打入边坡后,移动管道2朝向边坡的一端设置为圆锥状,因此移动管道2与主管道1发生相对移动后,移动管道2会很容易得钻入边坡内。当砂浆从主管道1和移动管道2内注入后,砂浆将会顺着移动管道2的一端流出,随后顺着移动管道2的圆锥状的侧壁流出能够溢满主管道1和边坡之间的缝隙。如图3所示,移动管道2内设置有沿着移动管道2长度方向分布的凹槽3。凹槽3与外界连通,凹槽3固定连接有与凹槽3长度方向垂直的固定轴5。固定轴5套接有转动件。转动件包括套接在固定轴5上的转动杆6。转动杆6与凹槽3的槽壁抵接。如图4、图7和图8所示,转动杆6远离固定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入弹簧7,两个卡入弹簧7关于转动杆6的轴心线对称设置。每个卡入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倾斜板8。每个倾斜板8具有弹性。倾斜板8相对于凹槽3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当转动杆6卡入凹槽3内时,倾斜板8让转动杆6更容易卡入凹槽3内。凹槽3内设置有容纳倾斜板8的容纳槽9,当转动杆6卡入凹槽3内后,倾斜板8会卡在容纳槽9内,而此刻倾斜板8受到卡入弹簧7的作用而与凹槽3的槽壁产生挤压,两者的摩擦力让倾斜板8较难与凹槽3分离。另外在倾斜板8卡入容纳槽9内后,容纳槽9的槽壁将会限制倾斜板8与容纳槽9分离。如图4所示,当移动管道2在边坡内插入较深后,转动杆6的长度可能不够,不方便人们继续转动移动管道2。转动杆6螺纹连接有与转动杆6轴心线重合的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主管道(1),所述主管道(1)内侧螺纹连接有移动管道(2),其特征是:所述移动管道(2)的内侧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铰接有与凹槽(3)的槽壁卡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与转动件螺纹连接的螺纹杆(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主管道(1),所述主管道(1)内侧螺纹连接有移动管道(2),其特征是:所述移动管道(2)的内侧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铰接有与凹槽(3)的槽壁卡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置有与转动件螺纹连接的螺纹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移动管道(2)朝向边坡的一端设置为圆锥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凹槽(3)的槽壁固定连接有垂直于凹槽(3)长度的固定轴(5),所述转动件包括与固定轴(5)套接且绕着固定轴(5)的轴心线转动的转动杆(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杆(6)远离凹槽(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关于转动杆(6)轴心线对称设置的卡入弹簧(7),每个所述卡入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倾斜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相
申请(专利权)人:苍南县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