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4882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格栅井、隔油池、电气浮装置、臭氧池、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三处理池、第一投料罐、第二投料罐、第一反应罐、第三投料罐、第四投料罐、第五投料罐、第二反应罐、第六投料罐、第七投料罐、第三反应罐、微滤膜过滤装置与收集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可有效降低含油污泥的处理成本,含油废水处理效果显著,实现油与水的分离,符合国家排水标准。

A treatment system for oily wastewat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oily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including a grille well, an oil separation pool, an electric floating device, an ozone pool, a first treatment pool, a second treatment pool, a third treatment pool, a first feeding tank, a second feeding tank, a first reverse stress tank, a third feeding tank, and a fourth feeding tank. The fifth feeding tank, the second reaction tank, the sixth feeding tank, the seventh feeding tank, the third reaction tank, the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filter device and the collection pool, the treatment system of the oil containing wastewat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reatment cost of the oily sludge,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oily wastewater is remarkable, and the separation of oil and water can be realized, which conforms to the national row. Water stand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为含油雨水和清洗油库、加油机、场地等产生的含油污水,存在水量具有水量变化大、排放不连续等特点。可生化性较差,传统的处理工艺有:如物理法(沉降、机械、离心、粗粒化、过滤、膜分离等);物理化学法(浮选、吸附、离子交换等);化学法(凝聚、酸化、盐析、电解等);生物化学法(活性污泥、生物滤池、氧化塘等),其传统的絮凝沉淀、气浮隔离方法不仅加药量大运行成本高,而且造成二次污染,产生大量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弃物,处理费用昂贵;吸附、过滤等方法也需要人工频繁清理,管理不便,也同样有处理污泥的难题,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可有效的处理含油废水,其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格栅井、隔油池、电气浮装置、臭氧池、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池、第三处理池、第一投料罐、第二投料罐、第一反应罐、第三投料罐、第四投料罐、第五投料罐、第二反应罐、第六投料罐、第七投料罐、第三反应罐、微滤膜过滤装置与收集池;所述格栅井的出水口与所述隔油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隔油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气浮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电气浮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臭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臭氧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处理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处理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处理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收集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投料罐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投料罐的出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反应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池设有第一加药口,所述第一反应罐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加药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投料罐的出料口、第四投料罐的出料口与第五投料罐的出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反应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池设有第二加药口,所述第二反应罐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加药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六投料罐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七投料罐的出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反应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处理池设有第三加药口,所述第三反应罐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三加药口通过管道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反应罐、第二反应罐与第三反应罐内均设有搅拌装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全部所述管道上均设有调节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可有效降低含油污泥的处理成本,含油废水处理效果显著,实现油与水的分离,符合国家排水标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格栅井,2、隔油池,3、电气浮装置,4、臭氧池,5、第一处理池,6、第二处理池,7、第三处理池,8、微滤膜过滤装置,9、收集池,10、第一投料罐,11、第二投料罐,12、第一反应罐,13、第二反应罐,14、第三投料罐,15、第四投料罐,16、第五投料罐,17、第六投料罐,18、第七投料罐,19、第三反应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格栅井1、隔油池2、电气浮装置3、臭氧池4、第一处理池5、第二处理池6、第三处理池7、第一投料罐10、第二投料罐11、第一反应罐12、第三投料罐14、第四投料罐15、第五投料罐16、第二反应罐13、第六投料罐17、第七投料罐18、第三反应罐19、微滤膜过滤装置8与收集池9;所述格栅井1的出水口与所述隔油池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隔油池2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气浮装置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电气浮装置3的出水口与所述臭氧池4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臭氧池4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处理池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池5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处理池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池6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处理池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处理池7的出水口与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8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8的出水口与所述收集池9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投料罐10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投料罐11的出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反应罐12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池5设有第一加药口,所述第一反应罐12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加药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投料罐10内的过硫酸钠与第二投料罐11内的铁粉在第一反应罐12内进行混合,混合后得到的混合物加入第一处理池5中对含有废水进行处理;所述第三投料罐14的出料口、第四投料罐15的出料口与第五投料罐16的出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反应罐13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池6设有第二加药口,所述第二反应罐13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加药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三投料罐14内的硅氧烷、第四投料罐15内的聚乙二醇醚与第五投料罐16内的扩链剂,加入有第二反应罐13中进行反应混合,其中第二反应罐13内事先存放有丙二醇,第二反应罐13得到的产物直接排放于第二处理池6中;所述第六投料罐17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七投料罐18的出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反应罐19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处理池7设有第三加药口,所述第三反应罐19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三加药口通过管道连通,第六投料罐17内的壳聚糖与第七投料罐18内的聚乙二醇加入第三反应罐19内,反应得到的产物加入第三处理池7中;所述第一反应罐12、第二反应罐13与第三反应罐19内均设有搅拌装置;全部所述管道上均设有调节阀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井(1)、隔油池(2)、电气浮装置(3)、臭氧池(4)、第一处理池(5)、第二处理池(6)、第三处理池(7)、第一投料罐(10)、第二投料罐(11)、第一反应罐(12)、第三投料罐(14)、第四投料罐(15)、第五投料罐(16)、第二反应罐(13)、第六投料罐(17)、第七投料罐(18)、第三反应罐(19)、微滤膜过滤装置(8)与收集池(9);所述格栅井(1)的出水口与所述隔油池(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隔油池(2)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气浮装置(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电气浮装置(3)的出水口与所述臭氧池(4)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臭氧池(4)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处理池(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池(5)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处理池(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池(6)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处理池(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处理池(7)的出水口与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8)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8)的出水口与所述收集池(9)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投料罐(10)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投料罐(11)的出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反应罐(12)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池(5)设有第一加药口,所述第一反应罐(12)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加药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投料罐(14)的出料口、第四投料罐(15)的出料口与第五投料罐(16)的出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反应罐(13)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池(6)设有第二加药口,所述第二反应罐(13)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加药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六投料罐(17)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七投料罐(18)的出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反应罐(19)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处理池(7)设有第三加药口,所述第三反应罐(19)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三加药口通过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井(1)、隔油池(2)、电气浮装置(3)、臭氧池(4)、第一处理池(5)、第二处理池(6)、第三处理池(7)、第一投料罐(10)、第二投料罐(11)、第一反应罐(12)、第三投料罐(14)、第四投料罐(15)、第五投料罐(16)、第二反应罐(13)、第六投料罐(17)、第七投料罐(18)、第三反应罐(19)、微滤膜过滤装置(8)与收集池(9);所述格栅井(1)的出水口与所述隔油池(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隔油池(2)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气浮装置(3)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电气浮装置(3)的出水口与所述臭氧池(4)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臭氧池(4)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处理池(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池(5)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处理池(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池(6)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处理池(7)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处理池(7)的出水口与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8)的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微滤膜过滤装置(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翠谢应权汪君晖陈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耐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