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装卸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848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第一装卸装置;提供一第二装卸装置;使第二装卸装置的对接侧与该第一装卸装置的对接侧对接;使第一装卸装置的一入料轨道与第二装卸装置的一卸载轨道对应接轨;使第一装卸装置入料轨道中的一第一推料机构将待装卸物自第二装卸装置的卸载轨道移进入与其接轨的第一装卸装置的入料轨道中,以搬送及装卸待装卸物。

Material handl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terial handling method, which includes: providing a first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providing a second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connecting the butt side of the second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to the butt side of the first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making the first loading track of the first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correspond to a unloading orbit of the second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A first feeding mechanism in the loading track of the first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will move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material from the unloading track of the second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into the incoming track of the first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that is connected to the rail, in order to carry and load and unload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obj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料装卸方法及装置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119131.6”、申请日为“2015年03月18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物料装卸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物料装卸方法及装置,尤指一种用在支持主制程设备物料的供应,以使主制程设备的制程加工可自动化持续进行的物料装卸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按,一般电子组件的加工通常具有量大而微细的特性,且具有一致的规格制程,例如IC半导体组件的封装制程;此类制程为求自动化生产,常将待加工(例如点胶封装的加工)的电子组件以矩阵排列方式放置在矩形的载盘(Boad)上,再将载盘经由轨道输送及在定点作激光测高、点胶、CCD镜头的影像检测等制程,此种进行主要制程加工的设备可称为主制程设备。而所述主制程设备中的载盘通常被层层叠置地装置在一矩形框盒中,由操作人员提至主制程设备的输送轨道起点被自动提送其中的逐层载盘,以进行对载盘上电子组件的加工;然而为提供自动化的程度,目前在主制程设备的输送轨道入口及出口常会加装附属的支持设备,即通称LOAD/UNLOAD的装卸料装置,其通常为具有多层上下循环位移的载层,以供操作人员可在主制程设备的输送轨道入口处将多个装有载盘的框盒同时分别置于各载层中,俾借自动控制逐次升降各载层的框盒对应主制程设备的输送轨道,而将各框盒中的载盘逐次送入加工,同理,在主制程设备的输送轨道出口处,亦可相对以多个空的框盒同时分别置于各载层中,以承接完成加工的各载盘,如此操作人员可以因多个框盒的自动循环,获得可以同时兼顾多台主制程设备的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该多个作为主制程设备附属的LOAD/UNLOAD支持设备,虽然借自动控制逐次升降各载层的框盒对应主制程设备的输送轨道,而提供较具经济效益的自动化生产支持,但在更大量的制程加工需求上,其仍是相当有限的自动化生产支持,因为上下循环升降的载层每次仅能置放一个框盒,操作人员一次仅能装卸一个循环约三到四个框盒在LOAD/UNLOAD支持设备上,在还未完成整个循环前就必须进行递补框盒的操作;另一方面,操作人员必须从前一制程的主制程设备中去进行卸除及搬送完成装载的框盒,再把该框盒转运到下一制程支持设备LOAD/UNLOAD上逐一装载框盒于各载层,如此繁复的搬运装卸将仍不符经济效益!爰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供待装卸物进行自动搬送以支持主制程设备的物料装卸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执行所述物料装卸方法的装置。依据本专利技术目的的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第一装卸装置;提供一第二装卸装置;使第二装卸装置的对接侧与该第一装卸装置的对接侧对接;使第一装卸装置的一入料轨道与第二装卸装置的一卸载轨道对应接轨;使第一装卸装置入料轨道中的一第一推料机构将待装卸物自第二装卸装置的卸载轨道移进入与其接轨的第一装卸装置的入料轨道中。依据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的物料装卸装置,包括:用以执行如所述物料装卸方法的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物料装卸方法及装置,在实施上使第一装卸装置与第二装卸装置对接,而形成第一装卸装置的入料轨道与第二装卸装置的卸载轨道对应接轨,以形成第一输送路轨道,及使第一装卸装置的出料轨道与第二装卸装置的装载轨道对应接轨,以形成第二输送轨道,并借由转换轨道所提供的轨道转换,以获得相互平行的第一输送路轨道及第二输送轨道在同一工作平面高度上形成入料与出料的搬送回路,并使容置多个框盒的柜体物料可被该搬送回路所装卸,并借由自动的装卸而使操作人员仅需将第二装卸装置推至与第一装卸装置对接,柜体中框盒即可自动被逐次由第一装卸装置构成的LOAD/UNLOAD支持设备传送到主制程设备,操作人员完全无须对柜体中框盒作往复而频繁的取放装卸;且由于柜体形成周围呈环状封闭而前后呈对向开放的框体状,使位于其中的各框盒亦为前后呈对向开放方式与柜体等同置放方位,并在柜体前后呈对向开放的部位所形成敞开部的卷帘设计下,使柜体的敞开部掀启及其中框盒的装卸、防尘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装置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卸除柜体及第一装卸装置的上部机体外壳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嵌扣机构的部分放大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卸除第一装卸装置上部机体外壳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柜体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柜体上卷轮与绳缆是扣状态的构造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柜体拉下帘幕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柜体底部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装卸装置中各轨道及对接侧构造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装卸装置中对接侧构造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装卸装置中对接侧构造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卸扣驱动机构与卡掣机构的对应作用关系立体示意图。【符号说明】A第一装卸装置A1物料入口A11入料轨道A111轨架A112轨架A12出料轨道A121轨架A122轨架A13转换轨道A131轨架A132轨架A14供料轨道A141X轴向滑轨A142Z轴向滑轨A143提取机构A15第一推料机构A151第一支架A152第二支架A153第三支架A16嵌扣机构A161驱动组件A162扣件A163扣槽A17第二推料机构A171滑轨A18对接侧A19卸扣驱动机构A191驱动件A192推拨部A2物料出口A31操作区A32操作区A33定位机构A331驱动组件A332扣座A333扣孔A41导引组件A411斜锥面A42第一导引开口A43第二导引开口B第二装卸装置B1装卸平台B11卸载轨道B12装载轨道B2把手B3车轮B4对接侧B5导轮B6固定架B7定位销B8卡掣机构B81卡掣体B82固定座B83枢杆B84拨推件B841轴轮B85弹性组件C框盒D柜体D1敞开部D2卷帘D21帘幕D22横杆D23滑槽D3卷轮D31缆座D311导引沟槽D32绳缆D4扳拨座D41扣耳D42滑轨D5扳扣D6扣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物料装卸方法可以图中所示物料装卸装置为例作说明,包括:一第一装卸装置A,其为一附属于主制程设备的支持设备,本身并不作制程的加工,而是仅用于物料的装卸搬送,整个第一装卸装置A平时并不被随意搬送,而是被安置定位在主制程设备旁侧以提供物料的支持;第一装卸装置A上设有一物料入口A1及一物料出口A2,二者可以依须要形成适当的角度,例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形成九十度夹角;一第二装卸装置B,可与第一装卸装置A联结而将其上所承载的物料移送进入第一装卸装置A,或与第一装卸装置A脱离而被移动或推送;第二装卸装置B上设有一装卸平台B1,并在装卸平台B1上设有卸载轨道B11及与卸载轨道B11相并邻及平行的装载轨道B12;请参阅图2、3,第一装卸装置A设有在同一工作平面上的入料轨道A11、出料轨道A12、以及转换轨道A13,其中,入料轨道A11、出料轨道A12相互平行并设于X轴向,转换轨道A13设于Y轴向;另,该转换轨道A13具有Z轴向的上、下升降功能,且入料轨道A11、出料轨道A12分别各设有一段轨道部位与转换轨道A13重叠;第一装卸装置A在入料轨道A11旁侧同时设有一可活动地作X、Z轴向位移的供料轨道A14,其是由位于X轴向的滑轨A141及Z轴向滑轨A142所驱动,在供料轨道A14上并设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第一装卸装置;提供一第二装卸装置;使第二装卸装置的对接侧与该第一装卸装置的对接侧对接;使第一装卸装置的一入料轨道与第二装卸装置的一卸载轨道对应接轨;使第一装卸装置入料轨道中的一第一推料机构将待装卸物自第二装卸装置的卸载轨道移进入与其接轨的第一装卸装置的入料轨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6.09 TW 1031199501.一种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第一装卸装置;提供一第二装卸装置;使第二装卸装置的对接侧与该第一装卸装置的对接侧对接;使第一装卸装置的一入料轨道与第二装卸装置的一卸载轨道对应接轨;使第一装卸装置入料轨道中的一第一推料机构将待装卸物自第二装卸装置的卸载轨道移进入与其接轨的第一装卸装置的入料轨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第一装卸装置的一出料轨道与第二装卸装置的一装载轨道对应接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接步骤中更包括在对接时,使用导引组件以导引第二装卸装置的对接侧与第一装卸装置对接侧进行对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接时使用一定位机构将第一装卸装置与第二装卸装置联结定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装卸装置中以一第二推料机构,将待装卸物于入料轨道中进行移动,该第二推料机构设于入料轨道的两侧轨架内侧,其以一嵌扣机构可受驱动设于一滑轨上作前后位移。6.如权利要求1所述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卸装置中设有一出料轨道,在该入料轨道、出料轨道间更设有一转换轨道,该转换轨道具有上、下升降功能,且入料轨道、出料轨道分别各设有一段轨道部位与转换轨道重叠。7.如权利要求1所述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待装卸物包括:一柜体形成框体状;多数框盒,框盒前后呈对向开放,该框盒置于该柜体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物料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推料机构设有第一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耀廷郑伟呈
申请(专利权)人: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