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823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包含:第一模板,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二模板,具有一第二通孔;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定位元件,呈柱形,可套进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通孔中并沿轴向移动,且其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匹配连接的第一定位部,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凸轴匹配连接的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元件,呈柱形,可套进所述第二模板的第二通孔中并沿轴向移动,且其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凸轴匹配连接的第三定位部,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凹孔匹配连接的第四定位部。其优点是:可以对安装配合面进行测量和调整,确保车头裙板和车体托臂两者安装的中心距离完全一致。

Install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the head skirt plate and its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d skirt installation positioning tooling, including a first template with a first pass hole, a second template with a second hole, a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he first template and a second template, the first positioning element, in a column shape, which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through hole of the first template an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n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sitioning section for matching the first concave hole of the head skirt, the other end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ositioning section for matching the second convex axis of the car body bracket; the second positioning element is columnar, and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second pass Kong Zhong of the second template and move along the axis, and one end is set at one end. There are third positioning parts for matching the first convex shaft of the head skirt, and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ourth positioning section for matching the second concave hole of the car body bracket. The advantage is that the fitting surface can be measured and adjusted to ensure that the center distance between the head skirt plate and the carbody bracket is exactly the s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零部件安装定位
,具体涉及一种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磁浮车辆车头裙板是磁浮列车高速运行车头导流部件。在生产维护过程中需要拆卸和更换车头裙板,由于部件制造公差和安装的调整位置不同,每次更换后与裙板配合的车体托臂定位法兰盘的中心距离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差。车头裙板制作材料为玻璃钢且为原装进口,价格昂贵,安装时由于高空空间狭小,裙板重量又重,要用叉车托起移动到配合位置之后渐渐靠拢,在离定位点较远的距离观察,指挥叉车水平移动将裙板定位孔套入托臂配合位置,如有毫米级误差根本看不清楚,一旦中心距出现偏差就无法安装到位,有时出现少量偏差安装人员在长时间反复安装不到位的情况下会尝试通过螺栓收紧的方法强行吊紧螺栓安装,会造成玻璃钢裙板长期受力异常情况,甚至会造成玻璃钢开裂,加上高速运行中由于振动和轨道沉降造成的晃动会加剧受力异常裙板的损坏如出现开裂会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如图1所示,根据车头裙板6和车体托臂7安装示意图,标注尺寸通过勾股定理可以计算出两定位孔中心距离为589.4887mm,理论上可以通过直接测量保证两配合部件中心距一致。但实际使用中需要在现场用1米游标卡尺测量,且两侧一端为孔,一端为轴,需要通过孔与轴的半径换算,车头裙板侧中心距离测量换算后,通过反复测量调整垫片改变托臂侧中心距,直至与车头裙板侧中心距一致。尽管两个定位中心相互平行,但端面不在一个平面内,考虑到车体托臂和车头裙板配合孔和轴加工公差及量具的内外卡脚误差及测量方法与测量人员熟练程度等各种综合因素的叠加,测量得到的中心距在实践中误差很大,经常出现同一位置不同人员或同一人员前后两次的测量数据差异很大,最关键的是以上各种因素叠加后造成的误差在安装前还不能及时发现。往往多次试安装配合面不能安装到位后再从头开始,浪费大量维护时间,因此直接测量的方法在现场多次验证效果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及其方法,可以在每次裙板的维护更换时,对安装配合面进行测量和调整,确保车头裙板和车体托臂两者安装的中心距离完全一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用于使车头裙板配合面上的第一凹孔和第一凸轴的中心距与车体托臂上的第二凸轴与第二凹孔的中心距一致,其特征是,所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包含:第一模板,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二模板,具有一第二通孔;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定位元件,呈柱形,可套进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通孔中并沿轴向移动,且其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匹配连接的第一定位部,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凸轴匹配连接的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元件,呈柱形,可套进所述第二模板的第二通孔中并沿轴向移动,且其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凸轴匹配连接的第三定位部,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凹孔匹配连接的第四定位部。上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其中:所述的第一定位部为一外径与第一凹孔内径匹配的凸状结构;所述的第二定位部为一内径与第一凸轴外径匹配的凹状结构;所述的第三定位部为一内径与第二凸轴外径匹配的凹状结构;所述的第四定位部为一外径与第二凹孔内径匹配的凸状结构。上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其中,所述的连接件包含:两个连接块;两组螺栓,分别将两个连接块与第一模板以及第二模板连接,以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连成一体。上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其中:两个连接块与第一模板的两个不同部位连接;两个连接块与第二模板的两个不同部位连接。一种车头裙板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S1、通过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以及连接件将第一定位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和第一凸轴对应配合连接后,模拟出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与第一凸轴的中心距;S2、将模拟出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与第一凸轴的中心距的工装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凹孔和第二凸轴对应配合连接,若能直接匹配则表示车体托臂与车头裙板两者配合中心距离一致,结束,若不能,则继续执行步骤S3;S3、通过观察中心距的偏差来改变车体托臂的第二凸轴与第二凹孔的中心距,直到第二凸轴与第二凹孔的中心距与第一定位元件与第二定位元件的中心距一致。上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S1具体包含:S11、将第一定位元件套入第一模板的第一通孔中,同时将第一定位元件的第一定位部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匹配连接;S12、松开连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连接件;S13、将第二定位元件套入第二模板的第二通孔中,同时将第二定位元件的第三定位部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凸轴匹配连接;S14、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与车头裙板的配合面平行,并在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车头裙板的中心距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用连接件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连接紧固以模拟出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与第一凸轴的中心距。上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S2具体包含:将第一模板、第二模板、连接件、第一定位元件以及第二定位元件整体与车头裙板分离并移位到车体托臂处,将第一定位元件的第二定位部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凸轴匹配连接,以及将第二定位元件的第四定位部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凹孔匹配连接,若能直接匹配则表示车体托臂与车头裙板两者配合中心距离一致,结束,若匹配不成功,则继续执行步骤S3。上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S3具体包含:将第一定位元件的第二定位部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凸轴匹配连接,松开车体托臂第二凹孔中的工字零件固定螺栓,通过观察中心距的偏差调整垫片的厚度来改变第二凸轴与第二凹孔的中心距,直到第二凸轴与第二凹孔的中心距与第一定位元件与第二定位元件的中心距一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在每次裙板的维护更换时,对安装配合面进行测量和调整,确保车头裙板和车体托臂两者安装的中心距离完全一致,防止了裙板中心距误差造成结构损坏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车头裙板和车体托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定位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定位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工字零件的工作原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车体托臂的上定位元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如图5所示,用于使车头裙板6配合面上下定位元件(金属预埋插件)上的第一凹孔61和上定位元件(金属预埋插件)上的第一凸轴62的中心距与车体托臂7配合面上下定位元件(隔离环)上的第二凸轴71与上定位元件(连接件)上的第二凹孔72的中心距一致。如图2~5所示,所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包含:第一模板3,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二模板4,具有一第二通孔;连接件5,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一模板3和第二模板4,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为两块开有腰型孔的连接块以及多个螺栓,第一模板3和第二模板4上对应位置设有螺孔,连接块的厚度较佳的与车头裙板6的上定位元件以及下定位元件的端面距离一致,使用时,第一模板3、第二模板4通过连接块的厚度来保证彼此平行,即连接块夹在第一模板3和第二模板4之间使第一模板3、第二模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用于使车头裙板配合面上的第一凹孔和第一凸轴的中心距与车体托臂上的第二凸轴与第二凹孔的中心距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包含:第一模板,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二模板,具有一第二通孔;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定位元件,呈柱形,可套进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通孔中并沿轴向移动,且其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匹配连接的第一定位部,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凸轴匹配连接的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元件,呈柱形,可套进所述第二模板的第二通孔中并沿轴向移动,且其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凸轴匹配连接的第三定位部,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凹孔匹配连接的第四定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用于使车头裙板配合面上的第一凹孔和第一凸轴的中心距与车体托臂上的第二凸轴与第二凹孔的中心距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包含:第一模板,具有一第一通孔;第二模板,具有一第二通孔;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定位元件,呈柱形,可套进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通孔中并沿轴向移动,且其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匹配连接的第一定位部,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凸轴匹配连接的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元件,呈柱形,可套进所述第二模板的第二通孔中并沿轴向移动,且其一端设有用于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凸轴匹配连接的第三定位部,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凹孔匹配连接的第四定位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定位部为一外径与第一凹孔内径匹配的凸状结构;所述的第二定位部为一内径与第一凸轴外径匹配的凹状结构;所述的第三定位部为一内径与第二凸轴外径匹配的凹状结构;所述的第四定位部为一外径与第二凹孔内径匹配的凸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包含:两个连接块;两组螺栓,分别将两个连接块与第一模板以及第二模板连接,以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连成一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头裙板安装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块与第一模板的两个不同部位连接;两个连接块与第二模板的两个不同部位连接。5.一种车头裙板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S1、通过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以及连接件将第一定位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与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和第一凸轴对应配合连接后,模拟出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与第一凸轴的中心距;S2、将模拟出车头裙板的第一凹孔与第一凸轴的中心距的工装与车体托臂的第二凹孔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平刘齐山顾晓亮高小强胡怀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