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加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8232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1:43
一种双向加持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两侧等距排列有3个圆孔,每个圆孔上穿过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设置在爪子上,支撑板顶部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固定座,其中一个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固定座之间设置有齿轮轴,齿轮轴一端与锥齿轮相连,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等距圆周阵列的凸台且穿过固定座,凸台上配合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通过齿轮轴将动力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爪子,爪子为两端开口的夹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双向加持工件,具有结构简单、高效的特点。

A bi-directional holding device

A two-way holding device, including a support plate, 3 round hole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each round hole through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on the paw, and two vertical fixed seats on the top of the support plate, one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e gear, and a gear shaf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xed seat. One end of the gear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bevel gear, and a convex platform with an equal distance circle arra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other end, and a drive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protruding platform. The drive shaft passes the power through the gear shaft to the paw through the gear shaft, and the claws are clamped for the two ends.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effic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加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持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加持装置。
技术介绍
当需要对一些工件在工作台上实现加紧时,发现现有加持装置不能实现双向加持的功能,而且不能通过滑轨移动调节加持装置的位置。所以专利技术一种可以双向加持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加持装置,该装置可以双向加持工件,具有结构简单、高效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加持装置,包括支撑板1,所述的支撑板1上两侧等距排列有3个圆孔,每个圆孔上穿过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设置在爪子2上,所述的支撑板1顶部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固定座3,其中一个固定座3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5,固定座3之间设置有齿轮轴4,齿轮轴4一端固定有锥齿轮5相连,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等距圆周阵列的凸台12且穿过固定座3,所述的凸台12上配合设置有传动轴11,传动轴11通过齿轮轴4将动力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爪子2,所述的爪子2为两端开口的夹持结构。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与第一齿轮17相连,第一齿轮17通过第二齿轮16传递给第三齿轮9,第三齿轮9带动连杆,控制爪子2的开合。所述的连杆分为第一连杆10与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位于第一连杆10两侧,第一连杆10与爪子2为刚性连接,第二连杆6与爪子2为轴连接。所述的爪子2前端设有凸台。所述的固定座3与支撑板1刚性连接,固定座3上设置有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所述的第一圆孔14分布在第二圆孔15两侧,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呈三角状。所述的齿轮轴4为空心结构。所述的齿轮轴4与圆孔15配合处设有轴承。所述的传动轴11沿轴向设有4条凹槽,4条凹槽等距圆周阵列,与齿轮轴4内部凸台12形成配合。所述的传动轴11两侧设置有滑轨13,滑轨13与第一圆孔14配合,配合处设置有直线轴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加持机构装置,该装置可以双向加持工件,结构简单、节约了人力物力,具有高效的特点以及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图4为齿轮与固定座3和支撑板1的配合示意图。图5齿轮与固定板8的配合示意图。图6为固定座3与齿轮轴4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齿轮9与连杆10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叙述。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双向加持装置,包括支撑板1,所述的支撑板1上两侧等距排列有3个圆孔,每个圆孔上穿过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设置在爪子2上,所述的支撑板1顶部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固定座3,其中一个固定座3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5,固定座3之间设置有齿轮轴4,齿轮轴4一端与锥齿轮5相连,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等距圆周阵列的凸台12且穿过固定座3,所述的凸台12上配合设置有传动轴11(如图6所示),传动轴11通过齿轮轴4将动力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爪子2,所述的爪子2为两端开口的夹持结构。所述的传动轴11沿轴向设有4条凹槽,4条凹槽等距圆周阵列,与齿轮轴4内部凸台12形成配合。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与第一齿轮17相连,第一齿轮17通过第二齿轮16传递给第三齿轮9,第三齿轮9带动连杆,控制爪子2的开合。如图3所示:所述的连杆分为第一连杆10与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位于第一连杆10两侧,第一连杆10与爪子2为刚性连接,第二连杆6与爪子2为轴连接,连杆为上下双层结构,用于连接且带动爪子2的开合(如图7所示)。所述的爪子2前端设有凸台,方便爪子2的夹持。如图6所示:所述的固定座3与支撑板1刚性连接,固定座3上设置有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所述的第一圆孔14分布在第二圆孔15两侧,第一圆孔14与第二圆孔15呈三角状,提高稳定性。所述的齿轮轴4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减轻整体装置的质量。所述的齿轮轴4与圆孔15配合处设有轴承。如图2所示:所述的传动轴11两侧设置有滑轨13,滑轨13与第一圆孔14配合,配合处设置有直线轴承。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该装置通过传动轴11为齿轮轴4提供动力,第一锥齿轮5通过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将动力传输到第一齿轮17,再通过第二齿轮16与第一齿轮17和第三齿轮9的配合将动力传输到第三齿轮9,第三齿轮9转动带动连杆运动,进而实现爪子2的开合。通过控制传动轴的转向实现双向加持功能,通过滑轨13可以实现加持装置的平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加持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1)上两侧等距排列有3个圆孔,每个圆孔上穿过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设置在爪子(2)上,所述的支撑板(1)顶部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固定座(3),固定座(3)之间设置有齿轮轴(4),齿轮轴(4)一端固定有锥齿轮(5),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等距圆周阵列的凸台(12)且穿过固定座(3),所述的凸台(12)上配合设置有传动轴(11),传动轴(11)通过齿轮轴(4)将动力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爪子(2),所述的爪子(2)为两端开口的夹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加持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1)上两侧等距排列有3个圆孔,每个圆孔上穿过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设置在爪子(2)上,所述的支撑板(1)顶部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固定座(3),固定座(3)之间设置有齿轮轴(4),齿轮轴(4)一端固定有锥齿轮(5),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等距圆周阵列的凸台(12)且穿过固定座(3),所述的凸台(12)上配合设置有传动轴(11),传动轴(11)通过齿轮轴(4)将动力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爪子(2),所述的爪子(2)为两端开口的夹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加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与第一齿轮(17)相连,第一齿轮(17)通过第二齿轮(16)传递给第三齿轮(9),第三齿轮(9)带动连杆,控制爪子(2)的开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加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分为第一连杆(10)与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位于第一连杆(10)两侧,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飞桓源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