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和自动内撑定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232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和自动内撑定位机。该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包括:装夹套柱,装夹套柱的顶端沿着装夹套柱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内撑部,每两个内撑部之间形成有沿装夹套柱的轴向延伸的分割槽,装夹套柱内形成有止挡台阶;顶端形成有锥形端头的撑紧拉杆,撑紧拉杆可移动的插入装夹套柱内,锥形端头被配置为能从装夹套柱的顶端伸出或缩回,锥形端头缩回时向外撑开内撑部,撑紧拉杆上形成有挡台,挡台与止挡台阶位置相对;碟片弹簧组件,碟片弹簧组件套设在撑紧拉杆上,碟片弹簧组件的两端分别止顶在止挡台阶和挡台,碟片弹簧组件被配置为驱动锥形端头从装夹套柱的顶端向内缩回。

Automatic internal bracing and automatic support position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lamping device and an automatic internal positioning machine. The clamp automatic bracing assembly includes the clamping sleeve column, the top of the clamping sleeve column is set at least two inner bracing parts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jacket column, and each two inner bracing parts form an axial extension dividing groove along the clamping sleeve, and a stop step is formed in the clamping sleeve column; the top forms a bracing rod with a conical end head. The tapered end head is configured to extend or retracted from the top of the jacket column. The conical end head is retracted outside the inner bracing part, and the bracing rod is formed to form a stopper. The block is relativ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top step; the disc spring assembly is set on the tight pull rod. The disc spring assembly ends at the end of the stop step and the stopper, and the disc spring assembly is configured to drive the tapered end back inward from the top of the jacket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和自动内撑定位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夹工装
,具体地,涉及一种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和自动内撑定位机。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加工
中,采用装夹工装对待加工的工件进行定位是常用的技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在一些改进的装夹工装上,可以采用气动机或电缸等机构对装夹工装进行驱动,使其能够自动夹紧或松开工件。以对具有内腔的精密产品的加工为例,精密产品的外表面上往往需要进行抛光、拉丝等表面处理,并且要防止精密产品的外表面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伤。所以,需要充分利用其内腔进行夹紧定位。对于用于定位上述精密产品的装夹工装,如需要实现自动夹紧和松开的动作,往往需要外接多个驱动机构以驱动装夹工装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这种实现方式对生产线的配置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一些没有驱动机构的机械或者配置驱动机械后存在加工风险的机械,不便于配置过多驱动机构。而且,设置过多的驱动机构也会造成生产线过于复杂,搭建和维护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现有的用于对具有内腔的精密产品进行定位的装夹工装自身也存在泛用性较差的缺点。对于尺寸不同的上述精密产品,往往需要生产新的尺寸相匹配的装夹工装。产品的加工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用于定位具有内腔的精密产品的装夹工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夹工装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包括:装夹套柱,所述装夹套柱的顶端沿着装夹套柱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内撑部,每两个所述内撑部之间形成有沿所述装夹套柱的轴向延伸的分割槽,所述装夹套柱内形成有止挡台阶;顶端形成有锥形端头的撑紧拉杆,所述撑紧拉杆可移动的插入所述装夹套柱内,所述锥形端头被配置为能从所述装夹套柱的顶端伸出或缩回,所述锥形端头缩回时向外撑开所述内撑部,所述撑紧拉杆上形成有挡台,所述挡台与所述止挡台阶位置相对;碟片弹簧组件,所述碟片弹簧组件套设在所述撑紧拉杆上,碟片弹簧组件的两端分别止顶在所述止挡台阶和挡台,所述碟片弹簧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锥形端头从装夹套柱的顶端向内缩回。可选地,所述内撑部包括内撑凸缘和定位块,所述内撑凸缘形成在所述装夹套柱的顶端,每个所述内撑凸缘上可拆卸的固定一个所述定位块。可选地,所述定位块的外围底部边缘形成有承载沿。可选地,所述碟片弹簧组件包括四组碟片弹簧,四组所述碟片弹簧层叠均套设在所述撑紧拉杆上。可选地,所述装夹套柱顶端设置有四个内撑部,每个所述内撑部在装夹套柱的圆周方向占据90°的角度范围。可选地,所述撑紧拉杆包括撑紧段和碟簧导向轴,所述撑紧段与所述碟簧导向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碟片弹簧组件套设在所述碟簧导向轴上,所述锥形端头形成在所述撑紧段上。可选地,所述撑紧拉杆还包括限位段,所述撑紧段和碟簧导向轴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段的两端,所述限位段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装夹套柱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限位孔和通孔中插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孔沿撑紧拉杆的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销的直径。可选地,所述挡台形成在所述撑紧拉杆的底端,所述挡台从所述装夹套柱的底端露出,所述装夹套柱在从所述止挡台阶到自身底端的区域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碟片弹簧组件的柱形容纳腔,所述撑紧拉杆从所述柱形容纳腔中穿过。可选地,所述装夹自动内撑工装还包括底座,所述装夹套柱的底端形成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底座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插入定位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内撑定位机,包括:上述装夹自动内撑工装,所述撑紧拉杆的底端从所述装夹套柱的底端露出;承载平台,所述装夹自动内撑工装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驱动机,所述驱动机位于所述撑紧拉杆下方,所述驱动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撑紧拉杆向从装夹套柱的顶端伸出的方向移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技术效果在于能够通过碟片弹簧组件自动实现工装的撑紧,无需额外配置驱动机构。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夹自动内撑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夹自动内撑工装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夹自动内撑工装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自动内撑定位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夹自动内撑工装,该工装包括装夹套柱1、撑紧拉杆和碟片弹簧组件3。如图1、2所示,装夹套柱1是装夹自动内撑工装的主体结构,其内部具有中空的管状结构,用于容纳撑紧拉杆和碟片弹簧组件3。装夹套柱1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内撑部,所述内撑部沿着装夹套柱1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装夹套柱1沿着自身的轴向从顶端向下形成延伸的分割槽12,如图1、3所示,所述分割槽12将所述内撑部相互分开,每两个所述内撑部之间形成有一个分割槽12。装夹套柱1中的上述中空管状结构位于各内撑部围合所围合的中心区域,当有其它零部件从内撑部围合的中心区域向外挤压施力时,由于各个内撑部之间开设有分割槽12,所以各内撑部会向外围移动、张开。所述装夹套柱1的管状结构内还形成有止挡台阶13,如图2所示。所述撑紧拉杆的顶端形成有锥形端头21,撑紧拉杆整体插入到所述装夹套柱1内。撑紧拉杆能够在装夹套柱1内移动,从而使锥形端头21能够从装夹套柱1的顶端伸出或缩回。如图3所示,所述锥形端头21的锥形侧壁配置为从撑紧拉杆的杆部到端部直径逐渐增大。当所述锥形端头21从撑紧拉杆的端部向内缩回时,所述锥形端头21的侧表面止顶在内撑部的内侧,使各个内撑部向外撑开。所述撑紧拉杆上还形成有挡台22,当撑紧拉杆插在装夹套柱1中时,所述挡台22与上述止挡台阶13位置相对。所述碟片弹簧组件3套设在所述撑紧拉杆上,如图3所示,所述碟片弹簧组件3的两端分别止顶在所述止挡台阶13和挡台22之间。所述碟片弹簧组件3被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锥形端头21从装夹套柱1的顶端向内缩回。当所述撑紧拉杆向上移动使锥形端头21伸出时,所述挡台22会向止挡台阶13靠近,从而压缩碟片弹簧组件3在轴向上的长度,使碟片弹簧组件3变形。所述碟片弹簧组件3的形变产生使挡台22远离止挡台阶13的作用力,从而能够使锥形端头21从装夹套柱1的顶端向内缩回。碟片弹簧组件3的变形程度被配置为能够使锥形端头21向内缩回一定距离,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夹套柱,所述装夹套柱的顶端沿着装夹套柱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内撑部,每两个所述内撑部之间形成有沿所述装夹套柱的轴向延伸的分割槽,所述装夹套柱内形成有止挡台阶;顶端形成有锥形端头的撑紧拉杆,所述撑紧拉杆可移动的插入所述装夹套柱内,所述锥形端头被配置为能从所述装夹套柱的顶端伸出或缩回,所述锥形端头缩回时向外撑开所述内撑部,所述撑紧拉杆上形成有挡台,所述挡台与所述止挡台阶位置相对;碟片弹簧组件,所述碟片弹簧组件套设在所述撑紧拉杆上,碟片弹簧组件的两端分别止顶在所述止挡台阶和挡台,所述碟片弹簧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锥形端头从装夹套柱的顶端向内缩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夹套柱,所述装夹套柱的顶端沿着装夹套柱的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内撑部,每两个所述内撑部之间形成有沿所述装夹套柱的轴向延伸的分割槽,所述装夹套柱内形成有止挡台阶;顶端形成有锥形端头的撑紧拉杆,所述撑紧拉杆可移动的插入所述装夹套柱内,所述锥形端头被配置为能从所述装夹套柱的顶端伸出或缩回,所述锥形端头缩回时向外撑开所述内撑部,所述撑紧拉杆上形成有挡台,所述挡台与所述止挡台阶位置相对;碟片弹簧组件,所述碟片弹簧组件套设在所述撑紧拉杆上,碟片弹簧组件的两端分别止顶在所述止挡台阶和挡台,所述碟片弹簧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锥形端头从装夹套柱的顶端向内缩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部包括内撑凸缘和定位块,所述内撑凸缘形成在所述装夹套柱的顶端,每个所述内撑凸缘上可拆卸的固定一个所述定位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外围底部边缘形成有承载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片弹簧组件包括四组碟片弹簧,四组所述碟片弹簧层叠均套设在所述撑紧拉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套柱顶端设置有四个内撑部,每个所述内撑部在装夹套柱的圆周方向占据90°的角度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自动内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紧拉杆包括撑紧段和碟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赟韩锋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