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70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其中,内锅包括:锅本体,锅本体包括锅身、锅底和连接锅身和锅底的过渡段,锅底包括位于其中心的平坦区域;其中,过渡段的内表面和锅底的除平坦区域以外部分的内表面的轴向截面呈波浪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锅,通过将过度段的内表面和锅底除平坦区域外均设置为波浪形结构的方式,破坏了以往现有技术锅壁的连续性,打破了米粒向上的受力链,形成一定向外的突变空间,有效保证烹饪完成的米饭上表面平整,不会出现中间凹陷,四周凸起的情况发生,提升外观美感,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Cooker and cooking utensil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ner pot and a cooking utensil, in which the inner pot comprises a pot body, which comprises a pot body, a pan bottom and a connecting pot body and a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bottom of the pot, and the bottom of the pot includes a flat area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pot;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transition section and the axial section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part except the flat area except the flat area of the pan bottom. It is wavy. The inner po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set as a wave structure by remov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excessive section and the bottom of the pot, which destroys the continuity of the former technology wall, breaks the force chain of the rice grain upward, forms a certain outward mutation space, and effectively ensures the surface of the cooked rice on the surface smooth. There will be no intermediate sag, and the surrounding bulge will take place to enhance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and enhance the us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锅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电饭煲的内锅一般由锅口、锅身、锅底部分组成,其中锅身和锅底通常用一个垂直截面为弧形的过渡段过渡,这种内锅做出来的米饭很容造成米饭四周隆起,远高于内锅中心米饭的高度,给消费者呈现的观感不好;这是由于现有电饭煲尚无法做到使内锅均匀加热;现有的内锅一般是锅底和弧线过渡处先受热,并通过锅身向上传递,靠近内锅锅身的米粒会先受热膨胀,这部分米粒膨胀的同时会受到其上部米和水的压力,因为内锅弧线过渡处的存在,此处的米粒因为受到弧线处部分向上力的支撑及下方的米粒对其的支撑,向下传递的压力没有靠近内锅中部米粒所受的压力大,米粒受热膨胀后很容易造成向靠近锅身的地方移动,造成米饭四周隆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锅。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内锅的烹饪器具。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锅本体,锅本体包括锅身、锅底和连接锅身和锅底的过渡段,锅底包括位于其中心的平坦区域;其中,过渡段的内表面和锅底的除平坦区域以外部分的内表面的轴向截面呈波浪形。本技术提供的内锅,通过在锅身与锅底之间设置有过渡段的方式,完成锅本体的连接;进一步地,将过度段的内表面和锅底除平坦区域外均设置为波浪形结构,通过此方式的设置,可以避免以往现有技术中锅身与锅底之间的平滑曲面过渡,米粒由于锅壁的支撑而受到一个向上的里,进而导致出锅的米饭四周隆起,远高于内锅中心米饭的高度,给消费者呈现的感观不好的情况的发生;具体地,在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烹饪米饭时,靠近内锅锅身的米粒最先受热膨胀,而这部分受热膨胀的米粒又受到其上部米粒和水的压力,使得靠近锅本体内壁的米粒向上凸起,而本申请将过度段的内表面和锅底除平坦区域外均设置为波浪形结构,通过此方案的设置,破坏了以往技术中锅壁的连续性,打破了米粒向上的受力链,且可以分担一部分的热量,并且在锅内形成有一定向外的突变空间,进而保证锅壁旁的米粒不会上升,从而确保烹饪完成的米饭上表面平整,不会出现中间凹陷,四周凸起的情况发生,提升外观美感,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锅底的除平坦区域以外部分的内表面的轴向截面呈波浪形,由于波浪形的凹陷部分有利于汽化核心的生成,使得该凹陷部分能够聚集更多的汽泡,并使得汽泡在该凹陷区域上浮,进而有利于内锅中食材均匀受热,提高加热效果。具体的,现有的烹饪器具中,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烹饪米饭时,米粒在内锅中受热后很容易产生结块,而不粘层的设置,使得米粒与锅体的侧壁不会粘到一起,进而使得内锅中的水极易从锅体侧壁与米粒之间流动,水的热量传递给靠近锅体侧壁的米粒,使得该处的米粒会优先受热膨胀,而受热膨胀后的米粒除受到其上部米粒和水的压力外,还受到弧形过渡段对其的支撑力以及位于下方的结块的米粒对其的支撑力,因此,米粒总体会受到一个连续的向上的力,向上隆起,给消费者呈现的不好的感观。而本申请将过渡段的内表面设置有波浪状结构,并且在锅内形成有一定向外的突变空间,破坏了以往技术中锅壁的连续性,打破了现有的过渡段的呈弧形的平滑过渡,使得水流经过渡段上的波浪部分时能够分散流动,让更多的米粒接收到水的热量,促进各处米粒受热均匀,避免靠近锅体侧壁的米粒更早的受热而向上隆起,而且波浪状的过渡段的设置,使得位于该波浪部分的米粒受到波浪结构的阻挡而削弱了来自下方的结块中的米粒的对其的支撑力,抵消了米粒的一部分上升力,使得该处的米粒受到的力不再连续,进而极大的减小了米粒的上升幅度,此外,当米粒位于波浪状结构的下方时,该波浪结构更能够阻挡米粒的膨胀,减小米粒的隆起高度,从而确保烹饪完成的米饭上表面平整,不会出现中间凹陷、四周凸起的情况发生,提升外观美感,提升用户体验。经过多次实验证明,本技术的将过度段的内表面和锅底除平坦区域外设置为波浪形结构能够将内锅四周的米饭的上升幅度控制在14mm以下,极大的促进了出锅的米饭的表面平整度,提高用户的感官体验。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内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过渡段的内表面和锅底的除平坦区域以外部分的内表面设置多个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中心线与锅本体的中心线重叠,环形凹槽的凹陷面为弧面,相邻两个环形凹槽之间呈弧形过渡,以形成波浪形。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过渡段内表面和锅底除平坦区域以外的区域设置有环形凹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相邻两个环形凹槽形成波浪形,破环以往技术中锅壁的连续性,进而确保烹饪出的米饭上表面平整;另一方面,在过渡段内表面和锅底除平坦区域以外的区域设置有环形凹槽,可以减少加工用料,以减轻锅体重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方便用户使用,进而提升用过户使用感受;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环形凹槽之间呈弧形过渡,以形成波浪形,一方面,波浪形结构表面光滑完整,便于用户清洗内锅,且不存在应力集中的清情况,有利于延长内锅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考虑到实际加工中,由于制造精度的影响,很难控制环形凹槽处于同一高度,通过波浪形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弱化由于制造精度不够而带来的高度差在视觉上的反映,进而提升用户在视觉上的感受;更进一步地,将环形凹槽的中心线与锅本体的中心线重叠设置,可以确保环形凹槽所在的平面与锅体底部所处的水平面相互平行,米粒所受到的周向力相互平衡,进而确保烹饪好的米饭上表面也处在与之平行的平面上,即,可以避免出现烹饪出的米饭相对于锅体倾斜的情况,提升用户直观视觉感受,进而提升用户体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环形凹槽从锅身方向至平坦区域方向依据其外径的大小依次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多个环形凹槽沿锅身至锅底平坦区域方向依据其外径大小依次连接,使得波浪形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过渡段的内表面与底壁的除平坦区域以外的内表面的波浪形结构对米粒的作用效果,更好地削弱米粒的上升力,使得内锅四周的米粒在出锅后不会隆起过高,此外,通过此种方式的设置,可以提升用户直观视觉感受,将环形凹槽按照外径大小依次排列,方便加工制造,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进一步地,内锅在加热的过程中不能保证受热均匀,将环形凹槽沿锅身至锅底平坦区域方向依据其外径大小以此连接,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受热不均的缺点,使得内锅中的水经波浪形结构后进行分流,促进内锅中米粒加热的均匀性,进而在确保烹饪口感的同时保证烹饪好的米饭上表面平整。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环形凹槽的槽口宽度相同,多个环形凹槽的槽深相同。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多个环形凹槽的槽口宽度设置相同,槽口深度也相同,通过此种方式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升用户的直观感受,且方便加工制造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对内锅进行清洗,以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环形凹槽的槽口宽度也可设置为不同,环形槽口的槽深也可设置为不同,通过此种方式的设置,不必拘泥于每个槽口空间尺寸一致,同样可以保证烹饪好的米饭上表面平整,且可提高内锅的成品率,从另一个方面降低生产成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过渡段的内表面和锅底的除平坦区域以外部分的内表面设置多个环形凸出,环形凸出的中心线与锅本体的中心线重叠,环形凸出的凸起面为弧面,相邻两个环形凸出之间呈弧形过渡,以形成波浪形。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锅及烹饪器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本体,所述锅本体包括锅身、锅底和连接所述锅身和所述锅底的过渡段,所述锅底包括位于其中心的平坦区域;其中,所述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所述锅底的除所述平坦区域以外部分的内表面的轴向截面呈波浪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本体,所述锅本体包括锅身、锅底和连接所述锅身和所述锅底的过渡段,所述锅底包括位于其中心的平坦区域;其中,所述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所述锅底的除所述平坦区域以外部分的内表面的轴向截面呈波浪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所述锅底的除所述平坦区域以外部分的内表面设置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锅本体的中心线重叠,所述环形凹槽的凹陷面为弧面,相邻两个所述环形凹槽之间呈弧形过渡,以形成所述波浪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凹槽从所述锅身方向至所述平坦区域方向依据其外径的大小依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口宽度相同,多个所述环形凹槽的槽深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段的内表面和所述锅底的除所述平坦区域以外部分的内表面设置多个环形凸出,所述环形凸出的中心线与所述锅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腾飞吴培洪邢凤雷刘化勇吴慧民黄宇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