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70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锅及烹饪器具,其中内锅包括:锅本体,锅本体包括锅身、锅底和连接锅身和锅底的过渡段;多个凹槽,设置在过渡段的内表面,多个凹槽沿锅本体的周向连续分布或间隔分布,凹槽的纵向截面呈台阶状,凹槽包括位于底部的台面和朝向锅本体的中心的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锅,通过在连接锅身与锅底的过渡段内表面上设置多个凹槽,一方面在锅本体受热时,可有效消减锅内四周米饭向上的力,使得米饭不易向上隆起,改善米饭的平整度,提高美观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多个凹槽,使得锅本体内表面面积大幅增加,提升传热效率。

Cooker and cooking utensil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ner pot and a cooking utensil, in which the pan comprises a pot body, which comprises a pot body, a pan bottom and a transition section that connects the body of the pot and the bottom of the pot; a plurality of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transition section, and a plurality of grooves are 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or distribut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body of the pot, and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the grooves is stepped into a step. The groove includes a table facing at the bottom and a side facing the center of the pan body. The inner po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ov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pot body and the bottom of the pot. On one hand, when the pot body is heated,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upward force of the rice inside the pot, so that rice is not easy to uplift, the evenness of rice is improved, and the beauty is improved; on the other hand, a number of units are set up. The grooves increase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boiler body and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锅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内锅,其锅身与锅底均采用连续的弧线过渡,但经实践发现,该种内锅所烹饪出来的米饭四周隆起,远高于内锅中心米饭的高度,给用户呈现出较差的观感。现有电饭煲尚无法做到使内锅均匀加热,且内锅的内表面都设有不粘涂层,一般是锅底和弧线过渡处先受热,并通过锅身向上传递,靠近内锅锅身的米粒会先受热膨胀,这部分米粒膨胀的同时会受到其上部米和水的压力,因为内锅弧线过渡处的存在,此处的米粒因为受到弧线处部分向上力的支撑,向下传递的压力没有靠近内锅中部米粒所受的压力大,加上涂层比较光滑,摩擦力较小,米粒受热膨胀后很容易造成向靠近锅身的地方移动,这就是造成米饭四周隆起的根本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内锅和一种烹饪器具。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锅本体,锅本体包括锅身、锅底和连接锅身和锅底的过渡段;多个凹槽,设置在过渡段的内表面上,多个凹槽沿锅本体的周向连续分布或间隔分布,凹槽的纵向截面呈台阶状,所述凹槽包括位于底部的台面和朝向所述锅本体的中心的侧面。本技术提供的内锅,在过渡段的内表面上设置多个纵向截面为台阶状的凹槽,且多个凹槽沿锅本体的周向连续分布或间隔分布,一方面,通过设置多个凹槽破坏了过渡段内表面的连续性,并且在锅内形成了一定的突变空间,当锅本体受热时,热量从锅底沿过渡段向上传递,靠近锅身的米粒受热膨胀,而位于过渡段内表面上的多个凹槽能够消减米粒向上升起的力,打断米粒受热向上的受力链,使得米粒不容易向上隆起,进而改善米饭的平整度,解决米饭四周隆起的问题,根据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当过渡层未设置凹槽,即过渡层内表面为连续弧线过渡时,锅内米饭四周隆起可高达2cm,而当在过渡层的内表面设置多个凹槽后,米饭隆起的高度可达到8mm以下;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多个凹槽,使得锅本体中过渡段内表面的面积大幅度增加,即与锅内食物的接触面积大幅增加,当对锅本体进行加热时,热量通过从锅底沿过渡段向食物传递,传热效率大大提升。优选地,多个凹槽沿锅本体的周向连续分布或间隔分布,且凹槽的纵向截面呈台阶状,该台阶状由位于底部的台面和朝向锅本体的中心的侧面形成,该侧面朝向其所在高度的锅本体的中心区域,并与台面连接以形成台阶状的凹槽,此时,多个凹槽在锅本体的过渡段内表面上的排布位置和形状灵活多变,可根据烹饪需求将多个凹槽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以适应煮饭口感等需求。具体的,现有的烹饪器具中,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烹饪米饭时,米粒在内锅中受热后很容易产生结块,而不粘层的设置,使得米粒与锅体的侧壁不会粘到一起,进而使得内锅中的水极易从锅体侧壁与米粒之间流动,水的热量传递给靠近锅体侧壁的米粒,使得该处的米粒会优先受热膨胀,而受热膨胀后的米粒除受到其上部米粒和水的压力外,还受到弧形过渡段对其的支撑力以及位于下方的结块的米粒对其的支撑力,因此,米粒总体会受到一个连续的向上的力,向上隆起,给消费者呈现的不好的感观。而本申请在过渡段的内表面设置多个纵向截面为台阶状的凹槽,并且在锅内形成有一定向外的突变空间,破坏了以往技术中锅壁的连续性,打破了现有的过渡段的呈弧形的平滑过渡,使得水流经过渡段上的凹槽部分时能够分散流动,让更多的米粒接收到水的热量,促进各处米粒受热均匀,避免靠近锅体侧壁的米粒更早的受热而向上隆起,而且凹槽状的过渡段的设置,使得位于该凹槽部分的米粒受到凹槽结构的影响而削弱了来自下方的结块中的米粒的对其的支撑力,抵消了米粒的一部分上升力,使得该处的米粒受到的力不再连续,进而极大的减小了米粒的上升幅度从而确保烹饪完成的米饭上表面平整,不会出现中间凹陷、四周凸起的情况发生,提升外观美感,提升用户体验。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内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多个凹槽沿锅本体的周向连续分布时,多个凹槽呈环状分布或呈螺旋状分布。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多个凹槽在沿锅本体的周向呈环状或螺旋状连续分布时,则在锅本体的过渡段中将环绕完整连续的环状凹槽或螺旋状凹槽,即在烹饪过程中,当锅本体受热时,热量从锅底沿过渡段向上传递时,锅本体内米粒四周受热膨胀,围绕锅本体过渡段中完整连续的凹槽可消减米粒向上的力,使得米粒不容易向上隆起,即锅内米饭四周的隆起高度均可大大减弱,米粒的上表面整体更加平缓,提高美观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凹槽沿锅本体的周向至少一圈分布。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多个凹槽沿锅本体的周向至少一圈时,一方面表明在同一垂直位置上,凹槽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凹槽的数量越多,则当锅本体受热时,热量从锅底沿过渡段向上传递时,米粒受热膨胀,同一垂直位置上,锅本体过渡段中用于消减米粒向上的力的凹槽越多,则米粒向上隆起的高度则越小;另一方面,当多个凹槽呈多圈分布时,各个高度处的米粒均可以受到凹槽对其的影响,由于位于上部的米粒受到上方的米和水的压力小,进而更容易向上隆起,而多圈凹槽的设置,使得其更好地消减米粒上升的力,进而使得位于上方的米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其上升高度,而位于下部的米由于其受到的上方的米和水的压力大,进而其下方的圈数较少的凹槽可以是适当的消减米粒上升的幅度,使得各个高度的米粒受到均衡的限制,从而使得锅内米饭四周的隆起高度大大减弱,米粒的上表面更加平缓,提高美观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除凹槽所在位置外,过渡段各处厚度相同。在该技术方案中,除凹槽所在位置外,过渡段的内表面平缓过渡,各处厚度相同,即直接在过渡段的内表面开设凹槽,凹槽的开口端与过渡段的内表面相衔接,不仅方便加工,且过渡段的内表面相对平缓且厚度相同,有利于锅本体中各处米粒受热均匀,提高加热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面与朝向锅本体外部方向延伸的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65°至115°之间;和/或台面与朝向锅本体内部方向延伸的水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15°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面与朝向锅本体外部方向延伸的水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65°至115°,若夹角小于65°,则凹槽趋近与连续曲面,若夹角大于115°,则凹槽部分呈尖角状,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制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不便于用户清洗;当设置台面与朝向锅本体内部方向延伸的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5°之间时,可保证凹槽可形成近似水平面的台面,该台面的形成,可为锅本体四周米粒提供支撑,且形成不连续受力的结构,当锅本体在加热过程中,米粒受热膨胀,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时,凹槽可有效消减米粒向上升起的力,从而保证锅本体四周米粒的平整,提高美观度,此外,±15°的设置,使得锅本体的内部更容易清洗,且方便在锅本体内部放置各种隔板,提高用户体验。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面的垂直方向的高度范围为2mm至10mm;和/或台面的水平方向的宽度范围为1.5mm至5mm。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面的垂直方向的高度范围为2mm至10mm,当垂直高度小于2mm时,则凹槽的生产制造难度较大,同时,因一般锅本体中过渡段的高度范围为6mm至60mm,当垂直高度大于10mm时,则在同一垂直高度上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锅及烹饪器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本体,所述锅本体包括锅身、锅底和连接所述锅身和所述锅底的过渡段;多个凹槽,设置在所述过渡段的内表面上,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锅本体的周向连续分布或间隔分布,所述凹槽的纵向截面呈台阶状,所述凹槽包括位于底部的台面和朝向所述锅本体的中心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本体,所述锅本体包括锅身、锅底和连接所述锅身和所述锅底的过渡段;多个凹槽,设置在所述过渡段的内表面上,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锅本体的周向连续分布或间隔分布,所述凹槽的纵向截面呈台阶状,所述凹槽包括位于底部的台面和朝向所述锅本体的中心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当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锅本体的周向连续分布时,多个所述凹槽呈环状分布或呈螺旋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锅本体的周向至少一圈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除所述凹槽所在位置外,所述过渡段各处厚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与朝向所述锅本体外部方向延伸的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65°至115°之间;和/或所述台面与朝向所述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腾飞吴培洪邢凤雷刘化勇吴慧民黄宇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