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成形体以及发泡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575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过缝纫线将多片皮套材料缝接后形成呈袋状的皮套。在该皮套内部通过注入发泡原料使之发泡,形成头部靠垫。作为缝纫线,使用的是由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和高熔点热接合性纤维构成的热接合性纤维。由于头部靠垫成形时的热能、特别是发泡原料发泡时的热能,缝纫线的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发生熔化,从而堵塞住针脚的线插通孔。根据这种构成,可以防止发泡原料通过缝制部的线插通孔泄漏到皮套的外表面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安装于汽车座位等上的如头部靠垫等的发泡成形体中,用来将多枚皮套材料缝接形成袋状的皮套的。
技术介绍
通常这种头部靠垫,用缝纫线将多枚皮套材料缝接后形成呈袋状的皮套,再在该皮套内部插入支架(stay),同时将发泡原料注入使之发泡,这样发泡材料和皮套即形成为一体。在这种情况时,通常皮套材料用聚酯等纤维构成的缝纫线、通过平缝针脚或者链缝针脚来缝接。但是,在这样构成的头部靠垫中,发泡原料发泡时,如图16所示,通过平缝针脚或者链缝针脚61的线插通孔62,发泡原料65有可能泄露到皮套63的外表面一侧。在这种情况时,头部靠垫的外观就会受到损害。对此,如图1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采用的对策方案有在皮套63的内面粘贴粘性胶带64使得有线插通孔62的部分被覆盖,通过该粘性胶带64防止发泡原料从线插通孔泄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增加粘贴粘性胶带64的人工。不仅如此,随着发泡原料的发泡,皮套63会张紧,引起粘性胶带64从皮套63的内面剥离,从而往往会显著降低防漏功能。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是例如特开平8-309765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25846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2)以及特开2003-103076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3)中揭示的头部靠垫的构造。即,日本专利文献1的方案是将多片皮套材料按照一根针/三根线的包缝方式缝接,该缝接的针距设定在1.5mm~3.0mm范围内。另外,日本专利文献2的方案是用带状的薄膜(film)包覆住多片皮套材料的缝头(seam allowance)部分,再将该薄膜缝接于皮套材料上。还有,日本专利文献3的方案是在多片皮套材料的缝头部分设置可以伸缩的条带(tape),再将条带缝接于皮套材料上。在专利文献1的方案中,由于针脚的缝线整体都为双重,且缝线针距被设定为上述的值,所以发泡压力即使对缝制部施加张力,针脚的缝线上受到的张力也被分散。这样一来,针脚不易开裂,发泡原料也不易通过线插通孔泄露。但是,无法避免由于作用于缝制部的张力引起的对于线插通孔扩开方向上的力的作用,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还是不能有效地防止发泡原料的泄露。另外,在日本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专利文献3的方案中,皮套材料的缝接部分内设置有薄膜或者条带,由于需要将这些部件缝接于皮套材料上,部件数增加的同时,缝制作业也较烦杂。而且,这种情况和上述相同,由于作用于缝制部的张力,使得对于薄膜、条带或者皮套材料的线插通孔在扩开方向上产生作用力。因此,也是不能有效地防止发泡原料的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无须进行缝接薄膜或者条带这类烦杂的作业,可以简单地进行皮套材料的缝接。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在发泡原料发泡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发泡原料通过针脚的线插通孔泄露到皮套的外表面一侧。为达到以上目的,涉及发泡成形体用缝纫线的权利要求1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发泡成形体用缝纫线,在通过将发泡原料注入皮套内部使之发泡而形成的发泡成形体上,被用来缝接构成所述皮套的多片皮套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缝纫线在制造发泡成形体时发生形态变化,从而将所述皮套的线插通孔内的间隙堵塞。这里发泡成形体的制造是指包括含有皮套材料的缝接、发泡原料的发泡及成形等的整个发泡成形体的制造过程。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由于制造发泡成形体时产生的热能,其形态发生变化。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通过成形发泡成形体时产生的热能而熔化。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接合性纤维由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和高熔点热接合性纤维和/或天然纤维构成,所述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被所述热能熔化。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用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构成的细线、和高熔点热接合性纤维和/或天然纤维构成的细线构成。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权利要求5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相对于缝纫线整体的重量比在15~70%的范围内。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被所述发泡原料的发泡时的热能所熔化。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4~7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作为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采用熔点在摄氏80~140度范围内的。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4~8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由共聚尼龙构成。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由于制造发泡成形体时产生的热能而发生的膨胀,其形态发生变化。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由于在缝制时和皮套之间产生的摩擦热而发生膨胀。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权利要求11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内包有由于热能而膨胀的粒子,由于该粒子的膨胀从而在直径方向上膨胀。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2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粒子为微型胶囊。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微型胶囊被粘接或者涂布于构成线的纤维的外周面。权利要求15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权利要求14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微型胶囊的构成为在外壳的内部密封有膨胀剂。涉及发泡成形体的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发泡成形体,通过将多片皮套材料用缝纫线缝接后形成皮套,再在该皮套内部注入发泡材料后使之发泡从而形成该发泡成形体,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缝纫线使用的是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缝纫线。涉及发泡成形体的权利要求17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发泡成形体,通过将多片皮套材料用缝纫线缝接后形成皮套,再在该皮套内部注入发泡材料后使之发泡从而形成该发泡成形体,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缝纫线使用的是根据权利要求4~9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缝纫线。权利要求18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7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皮套材料通过平缝针脚缝接,含有低熔点热接合纤维的缝纫线被用作底线。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17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皮套材料通过链缝针脚缝接,含有低熔点热接合性纤维的缝纫线被用作针线。涉及发泡成形体的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发泡成形体,通过将多片皮套材料用缝纫线缝接后形成皮套,再在该皮套内部注入发泡材料后使之发泡从而形成该发泡成形体,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缝纫线使用的是权利要求10~1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缝纫线。涉及发泡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发泡成形体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多片皮套材料用缝纫线缝接后形成皮套,在将该皮套设置于成形模具中的状态下,在该皮套内部注入发泡材料后使之发泡从而形成该发泡成形体,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缝纫线,使用在制造时形态会发生变化的,通过其形态变化,使得皮套的线插通孔内的间隙被堵塞。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21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缝纫线。权利要求2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21记载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3~9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缝纫线。权利要求24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根据权利要求21记载的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泡成形体用缝纫线,在通过将发泡原料注入皮套内部使之发泡而形成的发泡成形体上,被用来缝接构成所述皮套的多片皮套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缝纫线在制造发泡成形体时发生形态变化,从而将所述皮套的线插通孔内的间隙堵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口阳一土屋晓
申请(专利权)人:井上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