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1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包括两个布带(1,2)的紧固件,其中每个布带具有多个连接在其上的外紧固件(3,3A)和多个连接在其上的内紧固件(4,4A)。每个所述的外紧固件(3,3A)在其连接表面上设有右和左条杆形部件(31a,32a)。每个所述的内紧固件(4,4A)在其连接表面上具有一个条杆形部件,此条杆形部件将外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的右和左条杆形部件(31,32)之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紧固件。作为一种线性紧固件,广泛公知的是通常称为拉链的滑动紧固件。它们具有分别连接两个布带上的金属齿件,由此可以进行物品的打开和关闭。当这种常规的滑动紧固件首此专利技术并成为一种非常舒适的紧固装置后,从19世纪末对这种常规的滑动紧固件进行了长期的改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滑动紧固件对某些特定的目的难以适用。例如,由于过去的改进集中在取得两个布带之间的紧密密封互锁,目前可得的滑动紧固件表现出很强的紧固强度,从而抵抗通过人用双手伸展的解锁或分离。但是,取决于其使用目的太紧的互锁布带可能引起不方便,其中最好可以只用手伸展而进行解锁或分离。例如,在当工作时衣服被机器卷住时不寻常的力施加到紧固件上的情况下,穿着这种衣服的工人会有生命危险,除非它同时分开。此外,除非一起使用一个称为滑块的紧固和解锁工具,否则这种常规的滑动紧固件不能工作。因此希望不用这种工具取得紧固和解锁。如上所述,这种常规的滑动紧固件的齿紧密互锁。当使用在衣服中时,例如它们防止空气流入和流出衣服并容易使内部空气羁留。因此,它们对于夏天穿着不适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使提供一种新颖、改进的紧固件,它可以避免上述常规滑动紧固件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两个布带的紧固件,其中每个布带具有多个连接在其上的外紧固件和多个连接在其上的内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外紧固件在其连接表面上设有右和左条杆形部件;以及每个所述的内紧固件在其连接表面上具有一个条杆形部件,此条杆形部件将外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的右和左条杆形部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紧固件具有这样一种紧固强度,即可以用手伸展就可以分开,并在最好需要较弱的紧固强度的应用场合可以适用。本专利技术的紧固件可以只用手就可以紧固和解锁,而不需要使用特殊的紧固和解锁工具。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排除使用这种紧固和解锁工具。最好,外和内部件在一个紧固部分上设有一个凸块而在另一个部分上设有一个凸块,这样产生的紧固强度可以通过利用这种凸块和凹部部分而增强。在紧固状况下,内紧固件位于外紧固件的两个右和左条杆形部件之间。根据此结构,各个紧固件以一个规则的间距固定,并且相应地当用于衣服时,可以便于空气流入和流出衣服。因此,紧固件适于夏季穿着。在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设置中,在所述外紧固件的连接表面上在右和左条杆形部件之间安装一个横向连接部件。此设置使内紧固件位于相邻的外紧固件的横向连接部件之间。在此结构中,紧固件不会由在纵向施加的竖向力被不小心地解锁。布带的非紧固表面可以采用任意形式,但考虑到模制的方便性,内紧固件最好形成为一个条杆形部件,而外紧固件为“O”形。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紧固件例1的一个俯视图。图1(a)和(b)分别示出当从上面看紧固表面时分别连接在布带上的一个外紧固件3和一个内紧固件4的俯视图。图1(c)是假定的紧固状态的一个视图。图2是一个外紧固件的放大图,其中图2(a)、(b)和(c)分别是其俯视图、剖视图和仰视图。图3是一个内紧固件4的放大图,其中图3(a)和(b)分别是其俯视图和侧视图。图4一个内紧固件3和外紧固件4的紧固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例2的一个紧固件的俯视图。图5(a)和(b)示出当从上面看时分别连接在布带上的一个外紧固件3和一个内紧固件。图5(c)是一个假定紧固状态的视图。图6是一个外紧固件的放大图,其中图6(a)、(b)和(c)分别是俯视图、剖视图和仰视图。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紧固件例1的一个俯视图。图1(a)和(b)分别示出当从上面看紧固表面时分别连接在布带1和布带2上的一个外紧固件3和一个内紧固件4。外和内紧固件3,4分别通过注模连接在布带上。布带做成可以使融化的树脂渗透而不会使其本身融化。可以使用纺织或编织的布,例如棉布或混纺布。对于合成树脂,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醛熔融树脂。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外紧固件为6mm长,而内紧固件为5mm长,任何一组紧固件之间的距离为4mm。图2是一个外紧固件的放大图,其中图2(a)和(b)分别是其俯视图和剖视图。外紧固件3包括两个类似条杆设置的右和左部件。右和左部件从布带1的两侧向外延伸,并包括表面件31a,32a和背面件31b,32b,所述表面件和背面件都与布带织物中的其他小通孔连通。背面件31b和32b顶端和底端33连接,并且如图2所示从背面看去时类似字母“O”。右和左部件是对称的。表面件31a和32a分别与斜部31c和32c、顶部31d和32d以及凹部31e和32e相对。图3是一个内紧固件4的放大图,其中图3(a)和(b)分别是其俯视图和侧视图。外紧固件4类似一个条杆,并具有从布带2向外延伸的一个表面件4a和一个背面件4b。表面件和背面件都与布带织物中的其他小通孔连通。表面件4a具有一个包括一大直径上部4c和一大直径下部4e的区段,并且在其之间有一个直径较小的部分4d。外紧固件3和内紧固件4如图4中所示紧固。即,内紧固件4在两个右和左条杆形部件31,32之间与外紧固件配合,其中内紧固件4的大直径上部4c与外紧固件3的凹部32e配合。在图1(c)中示出一个假定的紧固状态的俯视图,由于被一个布带挡住,此视图并不能被看见。为了取得两个部件的安装,可以用手指将它们压下,但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如滑块。这种安装可以通过利用由塑料制成的小凸块和凹部实现,并且可以容易地通过用手用力伸展两个布带而分开。图5和6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例2。图5(a)和(b)是当从上看紧固表面时分别连接在布带1,2上的外紧固件和内紧固件3A和4A的俯视图。外和内紧固件3A,4A通过注模连接在布带上。布带应该做成可以使熔融树脂渗透而不会使其本身融化。可以使用纺织或编织的布,例如棉布或混纺布。对于合成树脂,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醛熔融树脂。在一个实施例中,外紧固件3为6mm长,而内紧固件4为8mm长,任何一组外紧固件之间的距离为4mm。图6是一个外紧固件3A的放大图,其中图6(a)、(b)和(c)分别是其俯视图、剖视图和仰视图。由于例2中的大多数设置与例1的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其说明省略。例1和例2之间的差别在于在两个右和左条杆形部件31,32之间安装一个横向连接部件34。如图6(b)所示,横向连接部件略低于右和左条杆形部件。用于例2中的内紧固件4A基本等同于用于例1中的部件4,并且对其说明和图示省略。但是通常,例2中的内紧固件设计成比例1中的长。在例2中,横向连接部件34安装在右和左条杆形部件31,32之间,这样同例1相反可以防止内紧固件4A进入其之间。相反,如图5(a)和5(b)所示,内紧固件4A位于相邻的外紧固件的横向连接部件之间。在图5(c)中示出一个假定的紧固状态的俯视图,由于被一个布带挡住,此视图并不能被看见。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两个布带(1,2)的紧固件,其中每个布带具有多个连接在其上的外紧固件(3,3A)和多个连接在其上的内紧固件(4,4A),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外紧固件(3,3A)在其连接表面上设有右和左条杆形部件(31a,32a);以及-每个所述的内紧固件(4,4A)在其连接表面上具有一个条杆形部件,此条杆形部件将外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的右和左条杆形部件(31,3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外和内紧固件在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两个布带(1,2)的紧固件,其中每个布带具有多个连接在其上的外紧固件(3,3A)和多个连接在其上的内紧固件(4,4A),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外紧固件(3,3A)在其连接表面上设有右和左条杆形部件(31a,32a);以及- 每个所述的内紧固件(4,4A)在其连接表面上具有一个条杆形部件,此条杆形部件将外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的右和左条杆形部件(31,3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原正彦
申请(专利权)人:森藤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