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的重新连接纱线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99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在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10中重新连接纱线,使两个摩擦纺纱元件100、101同向转动并形成一个辊隙102,至少有一个摩擦元件受到负压作用,将纤维连续地供给到辊隙102并立即从中移出.在连续供给纤维的同时,停止将纤维移出辊隙102,以便纤维可留在辊隙102并旋转地聚集起来.然后,一个纱线的断头被放置于这些聚集的纤维上,然后从辊隙102引出接好的纱线同时纤维连续粘接供给到辊隙102.(*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的重新连接纱线的方法,该方法将纱线返回到辊隙,在辊隙中使纱线同纤维结合在一起,然后从辊隙中连续地将纱线引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该方法的装置。如果纱线断头或由于任何其它原因而停止纺纱过程,应立即使供给装置停止工作以免不必要的供给纤维,而这些不必要的纤维将堵塞并损坏纺纱装置。然而,通常开松筒继续运转,因为要使它停止很复杂(尤其对于分别停止每个纺纱装置中的开松筒的情况),而且起动和减速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这导致由停止了的供给装置伸向开松筒的纤维束的完全磨损。众所周知,由于制动的持续时间,任何供给装置的制动都会对纤维束有某种程度的损伤,因而有人提出,当供给装置重新开始工作时使纤维束从纤维聚集的表面偏斜,并通过这个聚集表面被输送到一个抽吸装置,为此,在供给通道中设置吸气口(GB-PS 1170869)或压缩空气口(DE-PS3104444)。由于不中断供给和开松纤维的过程,因而使没被损坏的纤维以准确的予定时间被供给到纤维聚集表面。然而,在非常敏感的、在开松筒和纤维聚集表面之间传送纤维的通道中开口,使纺织过程受到不利的影响。因此,这些建议中没有一个在实践中显示出其重要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的连接纱线的方法及装置,这种方法及装置可确保有效地、可靠地接头而对随后的纺纱过程没有不利的影响。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将纤维连续地供给到辊隙,然后开始从辊隙中拉出,使摩擦纺纱元件按照纺纱的方向转动并停止拉出纤维,将纱线的断头带回到聚集的纤维,并且当它再次同供给到辊隙中的纤维拈接起来的时候从辊隙中拉出纱线。从辊隙中移走纤维首先可以使由于停止供给装置而不停止开松筒而被损坏的这部分纤维被清除掉,然后,当停止从辊隙中移走纤维而不停止向辊隙供给纤维的时候,未被损坏的纤维即被放置在摩擦纺纱元件上并聚集在一起,当纱线断头返回后,这些聚集起来的纤维同它结合到一起并形成一个牢固的接头。按照一个较好的方法,在进行这种连接时纤维通过辊隙被传送到远离辊隙的摩擦纺纱元件的一侧,再由此移走。这样可避免当纤维离开纤维供给通道时,为了移走纤维而要使其有较大的偏斜。更为有利的是,为了将纤维从辊隙中移走,可使向辊隙外转动的摩擦纺纱元件转向相反的方向,而为了停止纤维从辊隙中移出,可使予先反转的摩擦纺纱元件再次反向转动,即再次向辊隙外转动。最好不要由机械而由压缩空气将纤维移走。代替通过辊隙传送纤维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一个设置在远离引出端的摩擦纺纱元件的一侧上的吸咀平行于辊隙吸走纤维。最好只通过断开作用在摩擦纺纱元件外部的负压而使纤维停止从辊隙中被吸走。为了移走纤维,还可以沿径向移开这两个摩擦纺纱元件,以便以一个特别简单的方式使纤维通过辊隙而被移走,最好,通过将摩擦纺纱元件移开并通过切断受到抽吸的摩擦纺纱元件的抽吸气流而将两个摩擦纺纱元件清理干净,并且直到它们回到其工作位置再将负压施加到它们上面。如果摩擦纺纱元件是可移开的,可选择通过使摩擦纺纱元件回到其工作位置、切断或不切断作用在摩擦纺纱元件外部的负压的方式来停止纤维从辊隙移出。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个摩擦纺纱元件的“工作位置”是指纤维可聚集在辊隙中并可用纱线的断头相连接的位置。为此目的,例如为了使纤维聚集在面对纤维供给处的辊隙,可将两个摩擦纺纱元件安排在互相之间足够靠近的位置。换句话说,根据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的结构,工作位置可以这样来选择将纤维供给到位于由两个摩擦纺纱元件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的一侧的第一个辊隙,并且在上述平面的另一侧,由摩擦纺纱元件形成的第二个辊隙中纤维同纱线的断头拈接到一起。为了控制用于结合到纱线断头中的纤维束,最好使纤维的移动逐渐停止而不要突然停止。通常,纱线返回到纱线接头的准备位置(至少在其最后阶段)是借助于气流作用或借助于气流的帮助来实现的。因而当纤维供给打开时就有一个危险存在,即纤维将被吸附到纱线的断头上,这就会使用于连接的纱线断头不好确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先将纱线带到辊隙外部的连接纱线的准备位置,这样可保证直到予定的纱线接头过程开始时,纤维才同返回的纱线断头相接触。最好控制纱线的返回,以使正当纤维聚集的时候纱线断头放置到纤维上。一般在纱线插入辊隙之前,不需要使摩擦纺纱元件按纺纱方向转动。然而,现已发现,如果在停止将纤维拉出辊隙时开始使摩擦纺纱元件按纺纱方向转动是较为有利的。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将一个直接对着辊隙的可控制的空气吸咀同纤维供给通道相连。这个同通道相连的吸咀用来从辊隙抽吸纤维,直到保留在辊隙中用以连接纱线断头的纤维符合要求为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简单实施例中,还可将空气吸咀设置在摩擦纺纱元件的后端、相对于纱线的引出方向。最好将空气吸咀设置在摩擦纺纱元件的远离纤维供给通道的一侧,这样当纤维进入空气吸咀时,不需使其倾斜或偏转来移走它们。为了取消一个附加的用于空气吸咀的负压源,最好使负压能从空气吸咀转换到受抽吸作用的摩擦纺纱元件,反之亦然。如果纱线接头装置可沿许多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移动,最好由可移动的纱线接头装置来控制空气吸咀中的和受到抽吸作用的摩擦纺纱元件中的负压。为了控制用于纱线接头的纤维的供给量,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作用在空气吸咀内的负压大小是可控制的。为了从辊隙中移走纤维,还可以把向辊隙外转动的摩擦纺纱元件同一个可控制的反向离合器相联。这个反向离合器可用来当纺纱时将转向辊隙的运动传递到转出辊隙的摩擦纺纱元件上,或传递到另一个摩擦纺纱元件上。按此法,通过气流或机械传动的传送带使得供给到辊隙的纤维被传送于摩擦纺纱元件之间并从那里被送走。用另一种方法或同时还可以使两个移动纤维的摩擦纺纱元件可做相对径向移动。为了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使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可以保持在各个不同的可重复定位的纺纱位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可通过一个支座调整摩擦纺纱元件的工作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使停止空气吸咀移走纤维和重新起动一个或两个摩擦纺纱元件这两个动作同步进行将负压从空气吸咀转换到受抽吸作用的摩擦纺纱元件上面,或者反过来转换。更为有利的是,为了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安装摩擦纺纱元件的箱体,将可移动的摩擦纺纱元件安装在箱体的一个部分中,箱体的这一部分可移动地安装在装有固定安装的摩擦纺纱元件的箱体的另一部分上。由于摩擦纺纱元件的位置可确定纤维被吸走或被放置在辊隙中的摩擦纺纱元件上,最好使空气吸咀中的负压和受到抽吸的摩擦纺纱元件上的负压可由摩擦纺纱元件的位置来加以控制。为了防止纤维附着到纱线的断头上而使它难以确定,在将纤维吸出辊隙的同时不要将纱线的断头插入辊隙。为了这个目的,可以不使纱线的断头直接地送入辊隙,而且借助于转入辊隙的摩擦纺纱元件把它送入辊隙。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箱体上开有一个纱线喂入槽,该槽开在与转入辊隙的摩擦纺纱元件的表面相对的位置。转入辊隙的摩擦纺纱元件最好是固定安装的,而转出辊隙的摩擦纺纱元件则是相对于另一个摩擦纺纱元件可移动地安装的,这样,在两个元件重新开始互相靠近之前,纱线可放置在转动的摩擦元件上。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和方法,以简单而可靠的方式保证了未受损伤的纤维进入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的辊隙,而在供给装置和自由端摩擦纺纱元件之间的纤维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的连接纱线的方法,将纱线返回到辊隙,使之在辊隙中同纤维拈结在一起,然后从辊隙连续地引出,其特征在于:将纤维连续地供给到辊隙,然后开始从辊隙中拉出,使摩擦纺纱元件按纺纱方向转动并停止拉出纤维,将纱线断头送回到聚集起来的纤维中;当供给到辊隙的纤维连续地拈结到纱线中的同时,将纱线从辊隙中拉出。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85-9-20 P3533587.41.一种自由端摩擦纺纱装置的连接纱线的方法,将纱线返回到辊隙,使之在辊隙中同纤维拈结在一起,然后从辊隙连续地引出,其特征在于将纤维连续地供给到辊隙,然后开始从辊隙中拉出,使摩擦纺纱元件按纺纱方向转动并停止拉出纤维,将纱线断头送回到聚集起来的纤维中;当供给到辊隙的纤维连续地拈结到纱线中的同时,将纱线从辊隙中拉出。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纤维通过辊隙被送到摩擦纺纱元件的远离辊隙的一侧,并由此被移走。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从辊隙移走纤维,使向辊隙外转动的摩擦纺纱元件向相反方向转动,而为停止从辊隙移走纤维,可使上述反转的纺纱元件再次反向转动,以使该元件再次向辊隙外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气流移走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行于辊隙而将纤维从辊隙吸出。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断开作用在摩擦辊外部的负压来排除辊隙中的纤维。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排除纤维,将两个摩擦纺纱元件沿径向移开。8.根据权利要求4或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两个摩擦纺纱元件移开一定距离并通过断开受到抽吸的摩擦纺纱元件上的抽吸气流来清理摩擦纺纱元件,直至两个摩擦纺纱元件返回到它们的工作位置,负压才再次被供给到摩擦纺纱元件上。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摩擦纺纱元件返回到它们的工作位置来停止纤维移出辊隙。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纤维的移走逐渐地停止。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辊隙开始供给纤维之前,将辊隙外部的纱线送到纱线接头准备位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纱线的断头放置到聚集的纤维上。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辊隙移走纤维停止之前或刚一停止时,即使摩擦纺纱元件按纺纱方向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格哈特霍伯
申请(专利权)人: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