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62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及装置,它利用装置中设置的由后置罗拉与牵伸罗拉构成的牵伸区,通过两罗拉的速度差、间距及上置加压皮辊的压力,将通过的金属纤维长丝束牵切为短纤维,与同时被牵伸的短纤维生条并合,形成含连续金属纤维牵切条的混合条,此方法及装置克服了以前牵切混并两道工序分两步进行所带来的缺点,提高了工效及混并的质量,减少了金属纤维的损耗及对罗拉和加压皮辊的磨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及装置。金属纤维作为导电纤维,通过与其它纤维混纺所制成的纺织品已广泛应用于防静电、电磁波屏蔽、防雷达伪装、导电作业等方面,纺织用金属纤维是直径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单丝组成的数以万计的长丝束,以往的方法是,在纺纱前先用金属长丝束切断设备对金属纤维长丝束进行牵切,然后再用普通的并条机将短纤维生条混并成含有金属短纤维的混合条。这种牵切和混并分开的方法,一方面需要专用金属长丝束切断设备,如日本特许公报昭51-4314所公开的金属纤维连续切断方法要求特殊的凹凸加压辊;另一方面,金属长丝束牵切中单独直接与橡胶加压辊接触,对机件磨损严重,单独牵切的金属丝束容易被拉断,造成原料损耗增大,生产效率低;再者,金属纤维牵切条与其它短纤维生条混并时,由于金属纤维间缺乏抱合力,容易断头。采用这样的混并方式,车速低,金属纤维损耗大,混合均匀性差,另外,牵切和混并分两道工序完成,生产过程复杂,消耗增大,成本增加。为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的方法及装置,它可将牵切、混并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减少对机件的磨损和原材料的损耗,提高生产速度和金属纤维混纺的均匀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a 将金属纤维长丝束和短纤维生条同时喂入由后置罗拉和牵伸罗拉组成的牵伸区;b、通过两罗拉上面的加压皮辊加压使圆形的金属纤维长丝束变为扁形,c、利用两罗拉的速度差使金属纤维长丝束在牵伸区内均匀伸直切断,每根纤维断裂点随机分散,形成连续交错排列的短纤维牵切条,并包裹于同时被牵伸的短纤维生条中高速经过牵伸罗拉和集束罗拉,形成均匀的混合条。d、将落入条筒中的混合条收集起来。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机体、条筒及传动机构,有一个后置罗拉,该罗拉之后是导条罗拉,该罗拉前面安装牵伸罗拉,两罗拉之间构成一个牵伸区,牵伸罗拉之前设有集束罗拉,后置罗拉、牵伸罗拉、集束罗拉的上面各装有加压皮辊。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罗拉排列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适用的金属长丝束可以是不锈钢、铜、镍等纤维,其单纤直径为410um,最好为6-8um,单纤维断裂强度为1-5CN,以2.5-4.0CN所喂入的金属纤维长丝束根数可根据生产需要而定,以1-3根为最好,喂入根数过多,金属纤维丝束不能很好牵切。本专利技术适用的短纤维生条可以是棉、涤纶、粘胶、锦纶、维纶等,既可以是一种纤维的生条,也可以是其中两种或几种短纤维混合条,所喂入的一组生条根数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而定,但以1-8根为最好。喂入根数过多,影响金属丝束的牵切。如图1所示,金属纤维长丝束2和短纤维生条1喂入导条罗拉3后,进入由后置罗拉和牵伸罗拉构成的牵伸区,两罗拉之间形成一定的速度差,使金属丝束受到的张力超过纤维的断裂强力,同时通过两罗拉上面的橡胶加压皮辊9加压,使圆形的金属丝束变为扁形,这一方面有利于金属纤维长丝束的切断,另一方面扁形丝束厚度减薄,再加上短纤维生条的支撑,使金属纤维长丝束内外层纤维所受的张力不匀,导致它们切断的时间有差导,从而使金属纤维长丝束切断后能形成均匀连接的牵切条,包覆于同时被拉伸的短纤维生条中高速经过牵伸罗拉5和集束罗拉6,形成混合条7,该条落入条筒8被收集起来。后置罗拉和牵伸罗拉的速度比、加压皮辊压力和两罗拉之间的轴距是关系金属纤维长丝束牵断的重要因素。两罗拉的速度比太小,金属纤维长丝束受到的张力较小,长丝不能完全拉断,速度比太大,使金属纤维长丝束所受张力作用时间过短,整个丝束容易一起被拉断,不能形成均匀连续的牵切条。橡胶加压皮辊的压力过小时,对金属纤维长丝束和纤维生条的握持力太小,金属纤维长丝束不易牵断;压力过大时,由于金属纤维长丝束的硬度较高,加压皮辊磨损过快,且容易造成整个丝束被齐口拉断,皮辊每端的压力为200-400牛顿,选用250-350牛顿为最好,后置罗拉与牵伸罗拉的轴距一般以55-85mm为宜。参见附图2,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纤维长丝束牵切混并装置中包括机体、条筒8及传动机构。在附图中将机体省略,在传动机构中有一个后置罗拉4,该罗拉之后是导条罗拉3,该罗拉前面安装牵伸罗拉5,两罗拉之间构成一个牵伸区,后置罗拉、牵伸罗拉之间的线速度比值为4-9,选用5至7为最佳。牵伸罗拉之前设有集束罗拉6,后置罗拉、牵伸罗拉、集束罗拉的上面各装有加压皮辊9,该皮辊每端的压力为200-400牛顿,选250-350牛顿为最佳。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可将金属纤维长丝束的牵切及牵切后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的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大大提高加工工效;2、金属纤维长丝束牵切时,周围包裹有短纤维生条,使罗拉及皮辊的磨损大大减少;3、在本专利技术中,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既能减少金属牵切条的断头次数,又可以使金属牵切条均匀分布于短纤维生条中,从而提高了金属纤维混纺的均匀性。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方法步骤a、将金属纤维长丝束和短纤维生条同时喂入由后置罗拉和牵伸罗拉组成的牵伸区;b、通过两罗拉上面的加压皮辊加压使圆形的金属纤维长丝束变为扁形;c、利用两罗拉的速度差使金属纤维长丝束在牵伸区内均匀伸直切断,每根纤维断裂点随机分散,形成连续交错排列的短纤维牵切条,并包裹于同时被牵伸的短纤维生条中高速经过牵伸罗拉和集束罗拉,形成均匀的混合条;d、将落入条筒中的混合条收集起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皮辊每端的压力为200-450牛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皮辊每端的压力为250-350牛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纤维长丝束为单丝直径4-10mm,单纤维断裂强度1-5cn的不锈钢、铜、镍等金属纤维长丝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并短纤维生条可以是棉、粘胶、涤纶、锦纶、维纶等,也可以是其中两种或几种短纤维混合条。6.一种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的装置,包括机体、条筒(8)及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后置罗拉(4),该罗拉之后是导条罗拉(3),该罗拉前面安装牵伸罗拉(5),两罗拉之间构成一个牵伸区,牵伸罗拉之前设有集束罗拉(6),后置罗拉、牵伸罗拉、集束罗拉的上面各装有加压皮辊(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置罗拉与牵伸罗拉之间的轴距为55-85mm,线速度比值为4-9,所述的加压皮辊每端的压力为200-400牛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置罗拉与牵伸罗拉之间的轴距为65mm。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置罗拉与牵伸罗拉之间线速度比值为5-7。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及装置,它利用装置中设置的由后置罗拉与牵伸罗拉构成的牵伸区,通过两罗拉的速度差、间距及上置加压皮辊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纤维长丝束与短纤维生条混并牵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方法步骤:a、将金属纤维长丝束和短纤维生条同时喂入由后置罗拉和牵伸罗拉组成的牵伸区;b、通过两罗拉上面的加压皮辊加压使圆形的金属纤维长丝束变为扁形;c、利用两罗拉的 速度差使金属纤维长丝束在牵伸区内均匀伸直切断,每根纤维断裂点随机分散,形成连续交错排列的短纤维牵切条,并包裹于同时被牵伸的短纤维生条中高速经过牵伸罗拉和集束罗拉,形成均匀的混合条;d、将落入条筒中的混合条收集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新敏杨廷欣姜志华孙本亮吴志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科技开发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