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端纺纱机开松装置的纤维条输送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39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由端纺纱机(1)中,配置给料辊(21)一个带控制装置(6)的单独驱动装置(4),其通过一导热的中间件(5)与一大面积靠置在冷却板(38)上的导热板(51)或与一形成冷却板(38)的导热板(51)相连。其中冷却板(38)界定开松装置(3)的空气输送路径。导热板(51)通过一压紧装置(34)压靠冷却板(38)。给料辊(21)可通过一个安置在壳体中的自动调节、无间隙传动装置而驱动,它被一支承装置(5)无间隙地支承,该支承装置(5)支承在一回转轴(32)上并配置有一可控加载装置,后者可调节给料辊(21)和给料槽(20)之间的挤压力以适合不同特性的纤维条和/或用以产生特殊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2或5之前序部分限定的装置以及可借助这种装置实施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任务,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在权利要求1或2中所称的特征方案。此时,因该控制装置不是直接地而是通过一导热的中间件之中间连接方式与一冷却表面相连接,所以就能以简单的方式在仍然良好的散热情况下实现一个对空间条件的适应,因此也实现一个可靠的对生热元件的冷却。其中,最好是按照权利要求3设置该冷却壁或冷却板。通过本专利技术技术主题的一种如此类型的结构方案,用于导热的附加元件就不需要了。在本专利技术技术主题的优选变型中,按照权利要求4该给料辊不是通过单独的驱动装置直接地被驱动,而是通过中间连接一个传动装置,尤其减速传动装置来驱动。在本专利技术按照权利要求5之输送装置的变型方案中,该用于给料辊的传动装置被设置为无间隙的传动装置。其中,这样的一个与给料辊对应配置的前置传动装置之结构方案不仅在与一个用于驱动装置的散热装置的关联方面和/或与一个与此驱动装置对应配置的控制装置之关联方面是有优点的,而且还具有独立的意义,同时,不管该驱装置装置或一个与其对应的控制装置是否与一个靠置在一冷却板上的导热极相连与否都能有优点地得到应用。作为优选,用于传动装置的壳体,按照权利要求6被构造为导热的元件,其将给料辊驱动装置和/或其控制的生热元件(单个/多个)与导热板相连接。以此方式则在驱动装置之省空间的结构设置中另外实现了,还将通过传动装置产生的热量可靠地散发掉同时不用附加的措施。这一作用通过本专利技术按照权利要求7之输送装置的扩展变型还被最佳化。其中有优点的方案是,该给料辊按照权利要求8-11之一或多个来设置和/或它是一可调节的。为确保导热板在冷却板上的一最佳靠置,本专利技术技术主题之按照权利要求12的发展方案是有优点的。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之权利要求13限定的符合要求的变型,给料辊是可以运动地支承的并在运行期间可以改变其相对于一个与其配合、不动的给料槽的间距以适应向开松装置输送的纤维条之粗度波动。因为在开松装置和给料槽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所以纤维条始终在同一轨道上并总是在朝开松装置相对方向上输送,即使可能出现粗度波动。这样即可确保纤维条得以稳定均匀的梳理。为了一方面防止通过该借助支承装置可运动支承的导热板和静止冷却极之相邻靠置的表面产生热量,以及为了取而代之地实现这些表面的一良好的相对靠置,以便有利于一良好的热散发,按本专利技术可以设置一个权利要求14限定的这些表面的结构配置。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变型结构中,按照权利要求15该给料辊可以通过支承装置被无间隙地支承。保证该纤维条向开松装置的一个无问题、无故障的输送。通过改变给料辊相对一个与其配合作用的给料槽(Speisemulde)的挤压力,可以对加载装置相应的选择或调节而实现一个对到达开松处理的纤维材料之粗度的适应。这一方案可以在按照权利要求16之一优选结构中于控制装置上实现。同时,作为优选按权利要求17,用于改变该挤压力的控制装置就是该用于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之给合一体的组件。如果壳体按权利要求18就是支承装置之结合一体的构件,可获得有优点的简单结构。按目的要求,该可运动的支承装置按权利要求19是可回转地被支承的,其中按权利要求20之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优选结构,一开松辊的轴可以用作支承装置的回转轴。在另一简单结构方式的有利变型中,可以设置一个按照权利要求21或22之本专利技术技术主题的一扩展结构方案。借助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按简单方式实现一个权利要求23限定的方法,其总能确保即使在另外的纤维条—特性(另外的材料,另外的纤维条—粗度,涂油等)情况下使纤维条向开松装置的良好输送,通过给料辊被以不同的、可调的方式施加作用以适应于该纤维条。此外,通过该加载力之连续的变化也可使纤维条产生长波效果。本专利技术装置能以省空间的方式使得在本装置之将一纤维条向一自由端纺纱机之开松装置输送的区域中,实现一良好的和可靠的离开本设备的热散发。而且按本专利技术解决方案,无需附加的位置要求,同时也无需在此下方承受散发热。附图说明图1中描绘的开松装置3具有一个开松辊30,其具有一针板300(图2)和借助一轴32可转动地安置在一壳体31中。为此目的,该壳体31具有一个用于容装一轴承的套筒33,该轴承用球体35示意地表示。该开松辊30的轴32向外地伸出该壳体31直至通过套筒33突出并在其远离开松辊30的端部上安装一个带轮36,借助它,在纺纱运动时啮合一条传动带37。在给料装置2的区域内,该壳体31在其圆周壁310上具有一输送口311,(图2),通过它,贯穿地将一要开松的纤维条F之其形式为一纤维束(毛撮)B的前边端部提供给该开松辊30,依此,该开松辊30就可以将纤维条F开松为单根纤维,然后它们被输送给已提及的自由端—纺纱机(未示出)以用于纺纱。将纤维条F向开松辊30的输送是借助已述的给料装置2实现的。这个给料装置具有一个给料辊21以及一个与这个辊配合作用的给料槽20,其在图1描绘的实施例中是相对于开松装置3不运动安置的。为此目的设置一个位置固定的销栓200(图2),其同样如一个突起结构201那样被壳体31所承载。该突起结构201具有一个通孔202,其中安置一个调节螺栓203,通过它转动,该给料槽20这相对给料辊21的基础位置就可以被调节。该给料辊21被构造为罐筒形的并安置在一驱动轴41的端部上,该轴本身借助一适当的轴承(简化描绘为球体210)被支承在一套筒211中,其借助一挤压配合(座)无间隙地安置在一支承装置5的套筒50中。该给料辊21基本上在其(211)整个位于套筒50之外的长度上包围着该套筒211。该驱动辊41延伸到一单独的驱动装置4的电机40中,该驱动装置4借助一法兰盘42固定在已述的支承装置5上。电机40通过一控制装置6被控制,该装置6同样如电机40一样地安置在支承装置5上并电机40与其(6),借助一控制导线60相连接。这个控制装置6或控制电子装置之任务是,以不同的方式控制该给料辊21以适应于各相应的工作阶段,例如在自由端一纺纱机1的一个停车以后再运行时。该控制装置6本身通过一导线61和必要时通过一(未示出的)总线—导线与一上级的控制装置相连接。该支承装置5按照图1可回转地被支承在壳体31的套筒33上。为此目的,这个(支承装置5)要从壳体31之远离开松辊30的端表面312突出,以便该支承装置5可以回转地安装。如图2所示,与该支承装置5对应地配置一个加载装置7,其以最简单的方式由一个拉力弹簧70组成,它的一端部被锚固在一个设置于支承装置5中的吊环71上,而另一端部被锚固在一个被开松装置3承载的弹簧钩72上。在正常的纺纱运行期间,在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该电机40以稳定的速度被驱动。相应地,该给料辊21就由于其通过加载装置7的加载而将纤维条F弹性地夹持在本身(21)和给料槽20之间从而将纤维F朝开松辊30的方向输送,而开松辊30借助驱动皮带37被驱动并其中用其针板(或布)300将纤维束B梳理出单纤维,然后将其输送给未示出的纺纱元件以便纺纱。将由纤维束(条)B梳理出的纤维向纺纱元件的输送是借助一个空气流实现的,其特别地通过开松辊30的转动产生并随着开松辊30在壳体31中环流。按照纺纱元件的结构,然后该纤维就在纺纱元件中或其上被这种空气流所分离并进而被纺成一纱线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将纤维条输送到自由端纺纱机之开松装置的装置,具有一个带一给料辊的给料装置,其中,该给料辊可借助一单独驱动装置驱动,其特征在于:给料辊(21)的驱动装置(4)对应配置有一控制装置(6),且该驱动装置(4)和/或控制装置(6)通过一导热的中间件(5,8)与一大面积靠置在一冷却板(38)上的导热板(51,8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波克E斯奴勒
申请(专利权)人:吕特英格尔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