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20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声波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保护壳体以及依次设置在固定保护壳体中的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极性相反,且其之间的距离符合预设间距范围;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之间产生内电场,并在内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而相互靠近接触;当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施加有外电压时,在其之间产生外电场,外电场能够迫使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克服内电场的作用而相互分离,使得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产生振动,生成声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声波生成装置利用外电场实现了对静电吸附现象的控制,使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产生振动,生成声波,且其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声波生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声波
,具体涉及一种声波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声波在汽车雷达、障碍物检测、物体移动速度检测以及水下定位等
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可采用扬声器等声波生成装置生成声波。具体地,扬声器包括有电动扬声器、电磁扬声器和压电扬声器等。其中,电动扬声器采用通电导体作为音圈,在磁场的作用下,当有音频电流通过时,音圈会受到一个大小与音频电流成正比、方向随音频电流变化而变化的力,因此音圈就会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振动,并带动振膜或纸盘振动,生成声波。压电式扬声器是将压电元件置于音频电流形成的电场中,使其发生位移,从而驱动振膜振动生成声波。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扬声器等声波生成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包含多个零件,且所需零件都需要精密加工,工艺要求极高,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扬声器等声波生成装置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制作成本高昂。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声波生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声波生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声波生成装置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声波生成装置,包括:固定保护壳体、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其中,固定保护壳体用于固定和保护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依次设置在固定保护壳体中;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极性相反,且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之间的距离符合预设间距范围;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之间产生内电场,并在内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而相互靠近接触;当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施加有外电压时,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外电场,外电场能够迫使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克服内电场的作用而相互分离,使得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产生振动,生成声波。进一步地,当外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的方向相反时,外电场能够迫使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克服内电场的作用而相互分离;当外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的方向相同时,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接触区域增大。进一步地,预设间距范围为2μm~2000μm。进一步地,第一振膜的厚度为0.5μm~50μm;第二振膜的厚度为0.5μm~50μm。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层和/或第二电极层上设置有第一镂空结构;第一镂空结构用于将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生成的声波传播出去。进一步地,第一镂空结构为孔状镂空结构或条状镂空结构。进一步地,固定保护壳体上设置有固定件,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通过固定件与固定保护壳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固定件为插槽结构,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插入至插槽结构中与固定保护壳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固定保护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第二镂空结构用于将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生成的声波传播出去。进一步地,第二镂空结构为孔状镂空结构或条状镂空结构。进一步地,声波生成装置还包括:电压供给模块;电压供给模块分别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相连,用于为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提供外电压。进一步地,声波生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电压供给模块相连,用于控制电压供给模块的闭合或断开状态,以及对电压供给模块提供的外电压的大小和/或频率进行调节。进一步地,声波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其中,第一管脚的一端穿过固定保护壳体与第一电极层相连,第一管脚的另一端伸出固定保护壳体的外部;第二管脚的一端穿过固定保护壳体与第二电极层相连,第二管脚的另一端伸出固定保护壳体的外部。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均为平板状结构或筒状结构。进一步地,当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均为平板状结构时,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依次相对平行设置。进一步地,当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均为筒状结构时,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由外至内依次同轴排布。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通过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施加外电压的方式,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外电场,并利用该外电场迫使极性相反的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克服其内电场的作用而由相互靠近接触变为相互分离,实现了对静电吸附现象的控制,从而使得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产生振动,生成声波。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还具有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静电吸附现象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实施例一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实施例一拆去部分固定保护壳体后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d为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实施例一的声波生成原理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实施例二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c为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实施例二拆去固定保护壳体后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d为本技术提供的声波生成装置实施例二的声波传播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此。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能够看到静电吸附现象,比如薄膜在接近手指时会吸附在手指上。出现这种静电吸附现象的原因在于: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包含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而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于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是不一样的,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表现出正极性(即带有正电荷),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表现出负极性(即带有负电荷),正负极性相互吸引(即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就会表现出静电吸附现象。如图1所示,薄膜A和薄膜B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与薄膜B相比,薄膜A更容易失去电子,当薄膜A和薄膜B接近至某一距离时,薄膜A失去电子表现出正极性(即带有正电荷),而薄膜B得到电子表现出负极性(即带有负电荷),薄膜A和薄膜B在静电力(即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产生的力)的作用下将发生形变和/或位移而相互吸附在一起。基于上述静电吸附原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对静电吸附现象的控制而获得有序的物质形变和/或位移而产生声波的声波生成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声波生成装置,该声波生成装置包括:固定保护壳体、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其中,固定保护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其内部具有容纳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的腔室,用于固定和保护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依次设置在固定保护壳体中;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极性相反,且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之间的距离符合预设间距范围;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之间产生内电场,并在该内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而相互靠近接触(其中,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接触可以为部分接触,也可以为整体接触);当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施加有外电压时,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外电场,该外电场能够迫使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克服该内电场的作用而相互分离,使得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产生振动,生成声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保护壳体、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固定保护壳体用于固定和保护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设置在所述固定保护壳体中;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的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的距离符合预设间距范围;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产生内电场,并在所述内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而相互靠近接触;当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施加有外电压时,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外电场,所述外电场能够迫使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克服所述内电场的作用而相互分离,使得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产生振动,生成声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保护壳体、第一电极层、第一振膜、第二振膜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固定保护壳体用于固定和保护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设置在所述固定保护壳体中;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的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的距离符合预设间距范围;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产生内电场,并在所述内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而相互靠近接触;当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施加有外电压时,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产生外电场,所述外电场能够迫使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克服所述内电场的作用而相互分离,使得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产生振动,生成声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电场的方向与所述内电场的方向相反时,所述外电场能够迫使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克服所述内电场的作用而相互分离;当所述外电场的方向与所述内电场的方向相同时,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在所述外电场的作用下接触区域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距范围为2μm~20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的厚度为0.5μm~50μm;所述第二振膜的厚度为0.5μm~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置有第一镂空结构;所述第一镂空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生成的声波传播出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结构为孔状镂空结构或条状镂空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保护壳体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二电极层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保护壳体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插槽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二电极层插入至所述插槽结构中与所述固定保护壳体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保护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所述第二镂空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生成的声波传播出去。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保护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所述第二镂空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生成的声波传播出去。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镂空结构为孔状镂空结构或条状镂空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镂空结构为孔状镂空结构或条状镂空结构。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声波生成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强赵豪徐传毅
申请(专利权)人: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