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结构和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819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水结构和移动终端,包括防水圈、以及相互装配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配合形成有防水槽,所述防水圈容置于所述防水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抵接,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形状与防水圈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防水圈的横截面面积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可靠,防水等级可为IP67等级以上。

Waterproof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terproof structure and a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a waterproof ring, a first part and second parts assembled with each other, which forms a waterproofing tank with the second part, which is housed in the waterproofing tank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and the waterproofing tank. The cross section shape of the waterproof groov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aterproof ring, and the cross section area of the waterproof groove is equal to the cross section area of the waterproof ring. The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has reliable waterproof performance, and the waterproof grade can be more than IP67 gr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结构和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和应用该防水结构的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移动产品如手机,通常通过壳体的密闭做工达到防尘、防潮、防雨水甚至一定时间的水下作业能力,即具有防水功能。但现有的手机防水结构设计,通常通过防水圈和防水槽的过盈配合来实现,并且认为防水圈在防水槽中过盈越多,被挤压越紧,防水效果越好,依据是防水圈体积可以被压缩。其实不然,密度作为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防水圈在被挤压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而并未发生化学变化,防水圈的密度不会改变,而由质量公式:M(质量)=ρ(密度)V(体积)可知,在质量守恒定律下,防水圈在被挤压过程中因为质量和密度均未改变,则防水圈的体积也并不会在挤压过程中出现变化,则在密封胶圈和防水槽过盈配合较多的情况下,防水圈受挤压太多可能会导致防水圈被挤破或者整个防水结构变形失效而导致漏水,防水性能反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结构,旨在提高移动终端的防水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圈、以及相互装配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配合形成有防水槽,所述防水圈容置于所述防水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抵接,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形状与防水圈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防水圈的横截面面积相等。优选地,所述防水槽环绕所述第一部件一周设置。优选地,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防水圈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优选地,所述防水圈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优选地,所述防水圈的硬度范围为60HA到90HA。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壁,以及两侧分别与两侧壁连接的底壁,所述第二部件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部分卡入两所述侧壁之间,两所述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插接部配合形成所述防水槽,所述防水圈分别与所述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插接部抵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防水圈接触的表面平整,所述插接部与所述防水圈接触的表面平整。优选地,两所述侧壁之间的间距L的范围为0.6毫米到3.0毫米,所述插接部的端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间距W的范围为0.3毫米到2.0毫米,所述防水圈的半径R的范围为0.3到2毫米。优选地,两所述侧壁之间的间距L为1.35毫米,所述防水圈的半径R为0.55毫米。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防水结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配合形成防水槽,防水圈容置于防水槽内,防水圈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抵接,防水槽的横截面形状与防水圈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并且将防水槽的横截面面积与防水圈的横截面面积设置为相等,相较于现有的防水圈与防水槽过盈装配防水设计(即防水圈的横截面积大于防水槽的横截面积),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因防水槽的横截面面积与防水圈的横截面面积相等,防水圈不会在受挤压后,因没有空间释放过盈部分的体积,而导致防水圈出现破裂或者整个防水结构变形失效的情况,则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防水性能得到提升,具有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的移动终端防水效果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IP67等级,移动终端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水结构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防水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K-K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防水结构20防水槽10第一部件30第二部件11侧壁31插接部13底壁50防水圈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水结构100。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该防水结构100包括防水圈50以及相互装配的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配合形成有防水槽20,防水圈50容置于防水槽20内并与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抵接,防水槽20的横截面形状与防水圈50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且防水槽20的横截面面积与防水圈50的横截面面积相等。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横截面以防水圈50进行举例为其径向方向上的截面。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配合形成防水槽20,防水圈50容置于防水槽20内,防水圈50与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抵接,防水槽20的横截面形状与防水圈50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并且将防水槽20的横截面面积与容置于防水槽20内的防水圈50的横截面面积设置为相等,相较于现有的防水圈与防水槽过盈装配防水设计(即防水圈的横截面积大于防水槽的横截面积),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因防水槽的横截面面积与防水圈的横截面面积相等,防水圈不会在受挤压后,因没有空间释放过盈部分的体积,而导致防水圈出现破裂或者整个防水结构变形失效的情况,则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100防水性能得到提升,具有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100的移动终端防水效果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IP67等级,移动终端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本实施例的防水结构100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产品,当然其他产品的防水设计也可采用本防水结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100可应用于壳体之间的防水,如手机的前壳与底壳之间的防水、底壳与电池盖之间的防水,其中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可分别对应手机的前壳和底壳、或底壳和电池盖。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100还可应用于壳件与螺丝之间的防水,即螺丝和壳体之间形成防水槽,防水圈套设于螺丝并容置于防水槽内。接下来以手机壳体之间的防水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防水结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圈、以及相互装配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配合形成有防水槽,所述防水圈容置于所述防水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抵接,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形状与防水圈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防水圈的横截面面积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圈、以及相互装配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配合形成有防水槽,所述防水圈容置于所述防水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抵接,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形状与防水圈的横截面形状不相同,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防水圈的横截面面积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槽环绕所述第一部件一周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防水圈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圈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圈的硬度范围为60HA到90HA。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震东雷鹿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美晨联合智能硬件电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