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层地基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1517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层地基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使用护筒进行的地基施工时,地基的土壤紧实度不佳,降低了地基的施工质量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在向地基桩位处打入护筒的过程中,通过冲击体不断对地基的土壤进行挤压,使护筒周围的土壤在打入护筒的过程中被夯实,进而使护筒被拔出后基桩外围的土壤具有较高的紧实度,因此地基的土壤不易产生塌陷和下沉,从而达到了提高了地基的施工质量的有益效果。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eep found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eep foundation, which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soil compaction of the foundation is not good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foundation is reduced whe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retaining wall, and the key point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entering the retaining wall at the ground pile position, the impact body is constantly on the body. The soil of the foundation is squeezed, so that the soil around the barrel is rammed in the process of entering the barrel, and the soil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foundation pile has a high tightness, so the soil in the foundation is not easy to collapse and sink, thu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foundation is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层地基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地基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深层地基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管桩和预应力管桩是当前最为常见的深层地基施工技术和方法之一,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现场整洁度好、工程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工艺简单的优势。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6087998B,公告了一种组合复合管桩地基的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包括以下步骤:(1)向地基桩位处打入护筒,然后将护筒中的土取出形成桩孔;(2)在桩孔底部放入土工布和钢板网;(3)在桩孔中放入管桩;(4)将搅拌好的水泥土压灌送入护筒和管桩之间,并随之拔出护筒;(5)依次按照桩位形成临近位置的复合管桩;(6)将各个管桩桩头局部破碎,穿过至少双层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板或板带。上述技术方案的施工方法没有锤击沉桩的过程,管桩保持完好,通过管桩之间的联合受力,既防止了管桩的不均匀沉降,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桩周的摩擦力,成为联合作用的桩群,有效的改善了基桩的耐久性。但是,在向地基桩位处打入护筒的过程中,由于护筒没能对护筒外围的土壤形成有效的挤压,因此,在护筒和管桩中浇注水泥并拔出护筒后,管桩外围的土壤紧实度不佳,从而影响地基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层地基的施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地基进行施工,能够使基桩外围的土壤具有较高的紧实度,进而使地基的土壤不易产生塌陷和下沉,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施工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层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与护筒内径相对应的冲击体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护筒的其中一端,护筒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螺纹,冲击体的侧面设置有与护筒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S2、使护筒连接冲击体的端部朝下,向地基的桩位处打入护筒,直至护筒下沉到所需要的深度;S3、向护筒内插入竖杆,并使竖杆下端的转动部插入冲击体的盲孔内,转动部插入盲孔后与盲孔卡接配合;S4、绕竖杆的轴线转动竖杆,使冲击体通过护筒的内螺纹向上移动,将冲击体取出,进而使护筒的内部在地基中形成桩孔;S5、在桩孔中放入管桩,并使管桩保持竖直,护筒与管桩的上端均伸出于桩孔的上端开口;S6、按照步骤S1至步骤S5依次在地基上的多个桩位处打入护筒并放入管桩;S7、向各个桩孔内灌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填实护筒和管桩之间的空间,随之将护筒从桩孔拔出;S8、待桩孔和管桩之间的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凝固在管桩的侧面,并与管桩共同形成上端伸出于桩孔的基桩;S9、在各个基桩伸出于桩孔的上端进行钻孔,所钻出的孔的轴线沿水平方向;S10、在各个基桩上端所钻出的孔之间穿设钢筋,多根交错分布的钢筋形成钢筋架;S11、在钢筋架的外围搭设模板,形成一个环绕钢筋架的模具;S12、向模具中灌注混凝土;S13、待模具中的混凝土凝固后,拆开模具,混凝土与钢筋架共同形成桩承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向地基的桩位处打入护筒的过程中,冲击体不断对地基的土壤进行挤压,使护筒周围的土壤在打入护筒的过程中被夯实,进而使护筒被拔出后基桩外围的土壤具有较高的紧实度;护筒打入的地基后,通过冲击体与护筒内侧面之间的螺纹连接实现冲击体的可拆卸安装,利用竖杆下端的转动部与冲击体的盲孔之间的卡接配合,转动竖杆便可将冲击体从护筒中取出,进而往桩孔内放入管桩并随后灌注混凝土。由于冲击体能够从护筒中被取出,因此冲击体并不会影响到护筒的拔出;拔出护筒后,通过在多个基桩的上端架设钢筋架,并在模具中浇注混凝土,待模具中的混凝土凝固后与钢筋架共同形成桩承台,桩承台所承受的建筑物的重量被多个基桩分散地传递在地基中,地基的受力较为均衡,而且土壤的紧实度高,不易产生塌陷和下沉,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步骤S1中所使用的冲击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所述圆柱体的其中一个底面与圆锥体的底面大小相同并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设置在圆柱体的侧面上,所述盲孔设置在圆柱体远离圆锥体的底面上,所述圆锥体的顶点朝下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柱体的设置便于将冲击体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的安装在护筒的底端,圆锥体的设置便于在打入护筒时冲击体对的地基的土壤进行挤压,也使得往地基中打入护筒的过程更加顺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2中,使用重锤对冲击体进行击打,使冲击体挤压周围土壤并带动护筒下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重锤对冲击体的击打,使护筒更加容易被打入到地基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步骤S3中所使用的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与竖杆连接呈T字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在步骤S4中通过转动横杆使竖杆绕其轴线转动,将冲击体从护筒中取出,而且操作更加省力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竖杆的上端设置有三角形块,所述横杆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三角形块插接配合的三角形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角形块和三角形孔的插接配合,使横杆能够随时固定安装在竖杆的上端,也能够随时从竖杆的上端拆下,使用和存放起来都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步骤S3中的转动部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方形块和四棱锥块,四棱锥块的底面与方形块的底面大小相同并相互固定连接,四棱锥块的顶点朝下设置;相应的,盲孔的形状与转动部的形状相对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块的设置便于将转动部卡接在盲孔中,使转动部的转动能够带动冲击体转动,进而将冲击体从护筒中取出;四棱锥块的设置使转动部更加容易对准盲孔并顺利地插入到盲孔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4中,取出冲击体后,将桩孔的的底部用土壤填平,然后往桩孔的底部依次铺设土工布和钢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孔底部依次铺设的土工布和钢板能够减少桩孔底部发生的渗水,使步骤S7中浇注在桩孔底部的混凝土能够较好地凝固成型,进而提高基桩底部的承载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5中,往桩孔中放入管桩后,向桩孔和管桩之间放入钢筋笼。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步骤S7中灌注的混凝土在凝固成型后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基桩整体的承载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6中,地基上的多个桩位呈矩阵分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地基上的多个基桩在整体上也呈矩阵分布,进而使多个基桩之间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地基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在步骤S9中,各个基桩伸出于桩孔的上端所钻出的孔包括横向孔和竖向孔;步骤S10中所述的钢筋包括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而且位于同一横排上的多个基桩之间通过横向孔穿接一根横向钢筋,位于同一竖排上的多个基桩之间通过竖向孔穿接一根竖向钢筋;多根横向钢筋和多根竖向钢筋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而且多根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共同形成步骤S10中所述的钢筋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步骤S13中混凝土与钢筋架共同所形成的桩承台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在向地基桩位处打入护筒的过程中,冲击体不断对地基的土壤进行挤压,使护筒被拔出后基桩外围的土壤具有较高的紧实度,因此地基的土壤不易产生塌陷和下沉,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施工质量;其二,通过钢筋笼的设置提高了基桩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通过钢筋架的设置提高了桩承台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使地基具有更可靠的稳定性;其三,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施工方便、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和平衡性,特别适用于深层地基的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层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与护筒(1)内径相对应的冲击体(2)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护筒(1)的其中一端,护筒(1)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螺纹,冲击体(2)的侧面设置有与护筒(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S2、使护筒(1)连接冲击体(2)的端部朝下,向地基(10)的桩位处打入护筒(1),直至护筒(1)下沉到所需要的深度;S3、向护筒(1)内插入竖杆(3),并使竖杆(3)下端的转动部(31)插入冲击体(2)的盲孔内,转动部(31)插入盲孔后与盲孔卡接配合;S4、绕竖杆(3)的轴线转动竖杆(3),使冲击体(2)通过护筒(1)的内螺纹向上移动,将冲击体(2)取出,进而使护筒(1)的内部在地基(10)中形成桩孔;S5、在桩孔中放入管桩(4),并使管桩(4)保持竖直,护筒(1)与管桩(4)的上端均伸出于桩孔的上端开口;S6、按照步骤S1至步骤S5依次在地基(10)上的多个桩位处打入护筒(1)并放入管桩(4);S7、向各个桩孔内灌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填实护筒(1)和管桩(4)之间的空间,随之将护筒(1)从桩孔拔出;S8、待桩孔和管桩(4)之间的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凝固在管桩(4)的侧面,并与管桩(4)共同形成上端伸出于桩孔的基桩(5);S9、在各个基桩(5)伸出于桩孔的上端进行钻孔,所钻出的孔的轴线沿水平方向;S10、在各个基桩(5)上端所钻出的孔之间穿设钢筋,多根交错分布的钢筋形成钢筋架(6);S11、在钢筋架(6)的外围搭设模板(7),形成一个环绕钢筋架(6)的模具;S12、向模具中灌注混凝土;S13、待模具中的混凝土凝固后,拆开模具,混凝土与钢筋架(6)共同形成桩承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层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与护筒(1)内径相对应的冲击体(2)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护筒(1)的其中一端,护筒(1)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螺纹,冲击体(2)的侧面设置有与护筒(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S2、使护筒(1)连接冲击体(2)的端部朝下,向地基(10)的桩位处打入护筒(1),直至护筒(1)下沉到所需要的深度;S3、向护筒(1)内插入竖杆(3),并使竖杆(3)下端的转动部(31)插入冲击体(2)的盲孔内,转动部(31)插入盲孔后与盲孔卡接配合;S4、绕竖杆(3)的轴线转动竖杆(3),使冲击体(2)通过护筒(1)的内螺纹向上移动,将冲击体(2)取出,进而使护筒(1)的内部在地基(10)中形成桩孔;S5、在桩孔中放入管桩(4),并使管桩(4)保持竖直,护筒(1)与管桩(4)的上端均伸出于桩孔的上端开口;S6、按照步骤S1至步骤S5依次在地基(10)上的多个桩位处打入护筒(1)并放入管桩(4);S7、向各个桩孔内灌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填实护筒(1)和管桩(4)之间的空间,随之将护筒(1)从桩孔拔出;S8、待桩孔和管桩(4)之间的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凝固在管桩(4)的侧面,并与管桩(4)共同形成上端伸出于桩孔的基桩(5);S9、在各个基桩(5)伸出于桩孔的上端进行钻孔,所钻出的孔的轴线沿水平方向;S10、在各个基桩(5)上端所钻出的孔之间穿设钢筋,多根交错分布的钢筋形成钢筋架(6);S11、在钢筋架(6)的外围搭设模板(7),形成一个环绕钢筋架(6)的模具;S12、向模具中灌注混凝土;S13、待模具中的混凝土凝固后,拆开模具,混凝土与钢筋架(6)共同形成桩承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层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使用的冲击体(2)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圆柱体(21)和圆锥体(22),所述圆柱体(21)的其中一个底面与圆锥体(22)的底面大小相同并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外螺纹设置在圆柱体(21)的侧面上,所述盲孔设置在圆柱体(21)远离圆锥体(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荣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腾圣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