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希旭专利>正文

一种稻蛙立体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0674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蛙立体生态养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蛙池中套种水稻,实现水面、陆地都不荒废,青蛙的粪便是稻谷的肥料,可以减少对稻谷施用肥料,有青蛙捕食侵害稻谷的各种害虫,更不用使用农药防治,是纯天然的有机稻米。真正实现了稻蛙的综合立体生态养殖;青蛙的产量可达亩产3000斤以上,比传统青蛙的饲养亩产量提高一半以上。

A method of stereoscopic ecological culture of rice fro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stereoscopic ecological cultivation of rice frog. The invention is used to seed rice in a frog pond to realize no waste on the surface and land, and the feces of the frog are the fertilizer of rice. It can reduce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to rice, the frog preys on all kinds of pests that infringe on the rice, not to use pesticide control, it is a pure natural organic matter. Rice. Th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breeding of rice frog has been realized, and the output of frog can reach more than 3000 Jin per mu, which is more than half of that of traditional frog br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蛙立体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养结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蛙立体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中国长江以南最重要的生产作物,稻田面积广阔,但基本上以单一的水稻种植为主,综合利用率极低,有非常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同时单一种植情况下害虫、杂草多,大大降低生产产量;黑斑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也就是我们在野外常见的青蛙,广泛分布于我国大江南北。黑斑蛙主要特征为:头部较尖锐,呈三角形,眼睛间距较近,背上两侧各有一褶线,肚皮呈全白色,弹跳能力好,捕食害虫能力极强,是名副其实的庄稼保护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蛙池中套种水稻,实现蛙稻立体式养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稻蛙立体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蛙池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水质ph值在8以下、排灌方便、安静不喧闹的山地或低洼田地建设蛙池,蛙池设有食台,食台内侧开设水沟,水沟环绕休息区,食台上部距水沟底部40cm,坡度30°,休息区上部距水沟底部30cm,坡度30°,水沟对角分别设有进水沟和排水沟;(2)蝌蚪期养殖:采集蛙卵,并进行孵化,按每亩蛙池7-8万尾蝌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蛙立体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蛙池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水质ph值在8以下、排灌方便、安静不喧闹的山地或低洼田地建设蛙池,蛙池设有食台,食台内侧开设水沟,水沟环绕休息区,食台上部距水沟底部40cm,坡度30°,休息区上部距水沟底部30cm,坡度30°,水沟对角分别设有进水沟和排水沟;(2)蝌蚪期养殖:采集蛙卵,并进行孵化,按每亩蛙池7‑8万尾蝌蚪进行养殖,蝌蚪孵出7天后开始喂食蝌蚪粉,待养殖到30天左右,开始蝌蚪粉与颗粒料混合投喂,投喂4‑6天后,全部转为颗粒料投喂;(3)幼蛙训食:蝌蚪培育40天后开始变态,降低水位,露出食台和休息区,蝌蚪的前肢长出较长时,采用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蛙立体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蛙池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水质ph值在8以下、排灌方便、安静不喧闹的山地或低洼田地建设蛙池,蛙池设有食台,食台内侧开设水沟,水沟环绕休息区,食台上部距水沟底部40cm,坡度30°,休息区上部距水沟底部30cm,坡度30°,水沟对角分别设有进水沟和排水沟;(2)蝌蚪期养殖:采集蛙卵,并进行孵化,按每亩蛙池7-8万尾蝌蚪进行养殖,蝌蚪孵出7天后开始喂食蝌蚪粉,待养殖到30天左右,开始蝌蚪粉与颗粒料混合投喂,投喂4-6天后,全部转为颗粒料投喂;(3)幼蛙训食:蝌蚪培育40天后开始变态,降低水位,露出食台和休息区,蝌蚪的前肢长出较长时,采用活饵带动法,在食台投喂适口饵料诱导其形成定时、定位吃食习惯等措施诱食训食,如用灯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旭
申请(专利权)人:李希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