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936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涉及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燃烧缸、进气门、进气门驱动机构与燃烧缸内的活塞,活塞包括活塞连接部以及转动活塞部,所述转动活塞部通过其一侧的转动活塞凸点在燃烧室内转动;进气门驱动机构包括进气连杆、楔形块、离心轮结构及楔形块挡板,通过楔形块与进气连杆的滑动连接调节进气连杆的总长,其中楔形块又通过与飞轮传动连接的离心轮结构驱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燃烧室的结构,使得燃烧缸内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更为均匀,使燃烧更为充分;并在发动机高速转动时提高发动机燃烧缸的进气量,在发动机低速转动时降低燃烧缸的进气量,从而大大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与燃油效率。

An adjustable intake engine with dual combustor and fully combustible ga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intake engine with a double combustor and fully combustible gas, which involves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gine manufacturing, including a combustion cylinder, an inlet door, a valve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piston in a combustion cylinder. The piston comprises a piston connection part and a rotating piston part, and the rotating piston part is transferred through one side of the piston. The piston bump is rotated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the inlet valve drive mechanism includes the intake connecting rod, wedge block, the structure of the centrifugal wheel and the wedge block baffle. Through the sliding connection of the wedge block and the intake connecting rod,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intake connecting rod is adjusted, and the wedge block is driven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entrifuge wheel connected with the flywheel drive. Through the structure of the double combustor, the mixture of combustible gas and air in the combustion cylinder is more uniform, which makes the combustion more sufficient, and increases the intake of the engine combustion cylinder when the engine rotates at high speed, and reduces the intake of the combustion cylinder when the engine rotates at low speed,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engine. With fuel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
技术介绍
传统汽油发动机燃料做功部分一般只占燃烧总能量的30%左右,即汽油发动机热效率在30%左右;柴油发动机热效率稍高,在40%左右。另外,35%左右的能量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被带走,其余大约35%的能量被发动机废气带走。如果能够提高发动机燃烧室的燃烧做功效率,就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如何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是一直以来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通过双燃烧室以及其内的活塞的结构,使得燃烧缸内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更为均匀,从而使燃烧更为充分;并能在发动机高速转动时提高发动机燃烧缸的进气量,在发动机低速转动时降低燃烧缸的进气量,从而大大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与燃油效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包括燃烧缸、进气门、进气门驱动机构与燃烧缸内的活塞,所述燃烧缸内有两个燃烧室,分布在燃烧缸内活塞的两端,所述活塞包括中部的活塞连接部以及所述活塞连接部两端的转动活塞部,所述转动活塞部与活塞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燃烧缸两侧对称设有条形槽,所述活塞连接部通过其两侧的条形槽固定连接一对平行的活塞连杆,且所述活塞连杆沿所述条形槽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条形槽两侧的燃烧缸内壁设有缸内螺旋凹槽,所述转动活塞部外侧设有与所述缸内螺旋凹槽大小对应的转动活塞凸点,所述活塞连杆通过曲柄连杆机构连接发动机动力输出轴;所述燃烧缸两端均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门与所述进气口对应设置,所述进气门驱动机构包括进气连杆,所述进气连杆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合的两段式杆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进气连杆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进气门,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包括大端面、小端面及两侧的楔形块斜面,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均设有与楔形块斜面对应的接触面,所述大端面后触接一离心轮结构,所述离心轮结构包括中间转轴、与中间转轴弹性连接的至少两块圆弧块,所述中间转轴与发动机飞轮传动连接,所述大端面与圆弧块外端面触接,所述小端面前设有一楔形块挡板,且小端面对应所述楔形块挡板的楔形面,所述楔形块在离心轮结构和楔形块挡板之间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连杆通过卡槽与活塞连接部卡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转动活塞部通过T型凹槽与活塞连接部转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平行的活塞连杆之间连接有一横杆,所述横杆连接曲柄连杆机构的曲轴。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进气连杆驱动机构包括进气凸轮轴齿轮、进气凸轮轴及进气凸轮,其中所述进气凸轮设于进气凸轮轴上,所述进气凸轮轴通过进气凸轮轴齿轮驱动,所述进气连杆通过进气凸轮驱动。通过进气凸轮能够驱动进气连杆使得进气门完成开闭过程。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楔形块斜面设有T型滑槽,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对应所述T型滑槽设有T型滑动连接头。通过该种结构能够使得楔形块和进气连杆的滑动连接结构更为牢固,防止转速过快情况下,楔形块脱离进气连杆。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圆弧块与中间转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圆弧块,另一端连接于一套杆,所述套杆固定套设在所述中间转轴上。采用套杆连接,更为方便将所有的圆弧块集中于一套杆上进行安装,既能方便安装又便于维修。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中间转轴上固定有齿轮,且所述齿轮通过啮合传送带连接发动机飞轮。通过该种结构连接飞轮,方便调整飞轮与中间转轴的传动比,同时具有较好的传动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种发动机,当其一端燃烧室内气体燃烧时,膨胀气体把活塞推向另一端,另一端的燃烧室内气体被压缩,当活塞到达极限位置后,此燃烧室内气体也点火燃烧,再将活塞推向另一端以此循环往复。燃烧缸两侧设有条形槽,当活塞处于极限位置时,活塞的边缘未到达条形槽处,以防止燃烧室漏气,在活塞的往复运动过程中,转动活塞凸点沿着缸内螺旋凹槽运动驱动着转动活塞部转动,从而使得燃烧室内的可燃气体混合更为均匀;(2)该种发动机,进气门驱动机构中,通过中间转轴带动圆弧块转动,而圆弧块根据中间转轴的转速高低来改变其离心半径。当转速增大时,离心力增大,克服弹力,使圆弧块远离中间转轴,离心轮半径增大,推动楔形块在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滑动,从而使进气连杆的总长伸长,进气口变大,燃烧缸内进入更多新鲜空气。若发动机转速低,燃烧无需进去太多量的新鲜空气,因此离心轮结构转速也低,离心力小,离心轮半径就小,故推动少量楔形块插入进气连杆,进气连杆另一侧有楔形块挡板,当进气口变小时,进气连杆远离进气门运动,楔形块小端面无法通过楔形块挡板与进气连杆之间的空间,随着进气连杆的移动,此时楔形块挡板的楔形面会把楔形块压回去,从而使得进气连杆变短,进气门得以完全关闭,防止漏气。下次循环,若转速高,进气连杆可在离心轮结构推动楔形块的情况下再次伸长,从而有效的调整发动机燃烧室的进气量。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有效的调整发动机燃烧室的进气量,以及改善燃烧室内的可燃气体的混合均匀度,从而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燃烧缸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进气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楔形块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进气连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离心轮结构处的示意图。其中,1—进气门,2—燃烧缸,3—进气连杆,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T型滑动连接头,4—楔形块,41—大端面,42—小端面,43—T型滑槽,5—中间转轴,6—圆弧块,7—飞轮,8—楔形块挡板,9—楔形面,10—进气凸轮轴齿轮,11—进气凸轮轴,12—进气凸轮,13—弹簧,14—套杆,15—齿轮,16—啮合传送带,103—燃烧室,104—活塞连接部,105—转动活塞部,106—条形槽,107—活塞连杆,108—缸内螺旋凹槽,109—转动活塞凸点,110—横杆,111—曲轴,112—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包括燃烧缸2、进气门1、进气门驱动机构与燃烧缸2内的活塞,所述燃烧缸2内有两个燃烧室103,分布在燃烧缸2内活塞的两端,所述活塞包括中部的活塞连接部104以及所述活塞连接部104两端的转动活塞部105,所述转动活塞部105与活塞连接部104转动连接,所述燃烧缸2两侧对称设有条形槽106,所述活塞连接部104通过其两侧的条形槽106固定连接一对平行的活塞连杆107,且所述活塞连杆107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包括燃烧缸、进气门、进气门驱动机构与燃烧缸内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缸内有两个燃烧室,分布在燃烧缸内活塞的两端,所述活塞包括中部的活塞连接部以及所述活塞连接部两端的转动活塞部,所述转动活塞部与活塞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燃烧缸两侧对称设有条形槽,所述活塞连接部通过其两侧的条形槽固定连接一对平行的活塞连杆,且所述活塞连杆沿所述条形槽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条形槽两侧的燃烧缸内壁设有缸内螺旋凹槽,所述转动活塞部外侧设有与所述缸内螺旋凹槽大小对应的转动活塞凸点,所述活塞连杆通过曲柄连杆机构连接发动机动力输出轴;所述燃烧缸两端均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门与所述进气口对应设置,所述进气门驱动机构包括进气连杆,所述进气连杆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合的两段式杆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进气连杆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进气门,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包括大端面、小端面及两侧的楔形块斜面,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均设有与楔形块斜面对应的接触面,所述大端面后触接一离心轮结构,所述离心轮结构包括中间转轴、与中间转轴弹性连接的至少两块圆弧块,所述中间转轴与发动机飞轮传动连接,所述大端面与圆弧块外端面触接,所述小端面前设有一楔形块挡板,且小端面对应所述楔形块挡板的楔形面,所述楔形块在离心轮结构和楔形块挡板之间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燃烧室且充分混合可燃气体的可调进气发动机,包括燃烧缸、进气门、进气门驱动机构与燃烧缸内的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缸内有两个燃烧室,分布在燃烧缸内活塞的两端,所述活塞包括中部的活塞连接部以及所述活塞连接部两端的转动活塞部,所述转动活塞部与活塞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燃烧缸两侧对称设有条形槽,所述活塞连接部通过其两侧的条形槽固定连接一对平行的活塞连杆,且所述活塞连杆沿所述条形槽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条形槽两侧的燃烧缸内壁设有缸内螺旋凹槽,所述转动活塞部外侧设有与所述缸内螺旋凹槽大小对应的转动活塞凸点,所述活塞连杆通过曲柄连杆机构连接发动机动力输出轴;所述燃烧缸两端均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门与所述进气口对应设置,所述进气门驱动机构包括进气连杆,所述进气连杆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合的两段式杆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进气连杆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进气门,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包括大端面、小端面及两侧的楔形块斜面,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均设有与楔形块斜面对应的接触面,所述大端面后触接一离心轮结构,所述离心轮结构包括中间转轴、与中间转轴弹性连接的至少两块圆弧块,所述中间转轴与发动机飞轮传动连接,所述大端面与圆弧块外端面触接,所述小端面前设有一楔形块挡板,且小端面对应所述楔形块挡板的楔形面,所述楔形块在离心轮结构和楔形块挡板之间滑动。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平疏达王海涛王建平王兵峰梁宇彭磊时培成潘道远张荣芸张鹏朱宵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