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惠远专利>正文

假发用蛋白质合成纤维纺丝原液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9302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假发用蛋白质合成纤维纺丝原液及其生产方法,可解决假发材料不足、化学纤维的易燃及粘结皮肤过敏问题,其原液由重量计的蛋白质30~70份,阻燃剂0.5~3份,乙醇磺酸钠1~3份,聚乙烯醇或丙烯腈第一单体或丙烯腈第一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第二单体28.5~64份共聚制成,方法是将蛋白质、阻燃剂、聚乙烯醇或丙烯腈第一单体或丙烯腈第一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第二单体与乙醇磺酸钠溶液共聚,反应后,熟成,再保温搅拌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先进,其产品解决了人发长度的局限性和化学纤维的弊病,价格低廉,可工业化规模生产,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假发用纤维纺丝原液,尤其是一种由动物、植物或动植物蛋白质合成的。
技术介绍
公知的假发用材料都是以人发、动物毛(如鬃、尾)和较粗的化学纤维为原料。由于制造假发的优质原料人发较少,长发更少,且价格昂贵。动物鬃、尾纤度大、模量大,手感差。而用化学纤维制造假发存在着很多缺点,如易燃烧,燃烧时溶化成炙热的熔体,粘在皮肤上烧伤肌肤,极不安全,且易产生静电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与人发相同成分的动植物蛋白质为原料,人工合成类似人发性能的,从而解决假发生产原材料不足、化学纤维存在的易燃及粘结皮肤、引起过敏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由以重量计的蛋白质30-70份,阻燃剂0.5-3份,乙醇磺酸钠1-3份,聚乙烯醇或丙烯腈第一单体或丙烯腈第一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第二单体28.5-64份共聚制成,其蛋白质提取、溶解、解离、侧链修饰、聚乙烯醇溶解以及相应各环节中的工艺指标、操作方法采用已公开的专利(ZL02101961.4;ZL02115722.7;ZL02139295.1;ZL02155315.7;ZL02135873.7;ZL02155316.5)的生产方法处理后,并用以下方法生产将蛋白质、阻燃剂、聚乙烯醇或丙烯腈第一单体或丙烯腈第一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第二单体与乙醇磺酸钠共聚,经保温、搅拌、反应后,静止保温熟成,再保温搅拌即可,利用本专利技术实现的假发用蛋白质合成纤维,其成份与人发相近,其外观和性能及燃烧状况与毛、发酷似,且解决了人发长度的局限性和动物鬃、尾及化学纤维的诸多弊病。本产品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完全可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开发本产品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情况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上述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假发用蛋白质合成纤维纺丝原液是由蛋白质30-70份,3031阻燃剂0.5-3份,乙醇磺酸钠1-3份,聚乙烯醇或丙烯腈第一单体或丙烯腈第一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第二单体28.5-64份共聚制成,第一单体与第二单体重量比为90.6∶9.4。蛋白质为动物蛋白质或植物蛋白质或动物与植物的混合蛋白质,阻燃剂为3031阻燃剂,乙醇磺酸钠为环氧乙烷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其反应式为 假发用纺丝原液的生产方法是按重量计的将30-70份的蛋白质溶解为浓度2-30%的蛋白质水溶液,28.5-64份的聚乙烯醇溶解为浓度20-23%的水溶液,0.5-3的3031阻燃剂溶解为浓度50-80%的水溶液,再将蛋白质、聚乙烯醇和3031阻燃剂水溶液与乙醇磺酸钠按比例共聚在一起,使共聚温度为75-98℃,保温、搅拌、反应90-150分钟后,在75-98℃下静止保温熟成10-15小时,再保温搅拌90-150分钟,得到重量浓度在17%-25%的假发用纺丝原液,或将其蒸发浓缩从而获得重量浓度为25-45%的纺丝原液,浓度为17%-25%的纺丝原液可采取公知成熟的湿法纺丝工艺与设备,将其纺制成——假发用纤维;浓度为25%-45%的纺丝原液可采用公知成熟的干法纺丝工艺与设备,将其纺制成——假发用纤维。本配方中的蛋白质、乙醇磺酸钠、阻燃剂3031和丙烯腈第一单体或丙烯腈第一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第二单体共聚时的生产工艺方法为将已处理好的蛋白质水溶液与氯化锌水溶液共溶在一起,使溶解后的蛋白质、氯化锌水溶液的重量浓度分别控制在2.1-7%和55-75%,调PH值为1.7-2.1,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蛋白质和聚合单体物质总重量的0.1-0.3%的氧化剂及0.2-1.2%的还原剂,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边搅拌边加入28.5-64份丙烯腈聚合物质,使PH值保持在1.7-2.1之间,温度为30-75℃之间反应120-180分钟后,经真空蒸脱单体,即得重量浓度为7-10%的假发用纺丝原液,然后选用公知成熟的腈纶湿法纺丝工艺和设备,便可纺制成为假发用蛋白质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纤维。氧化剂为过氧化氢或过甲酸或过乙酸。还原剂为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氢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按技术ZL02101961.4;ZL02115722.7;ZL02155315.7原液生产制作中的技术要求,将已处理好并以重量计的浓度为10%蛋白质水溶液300公斤、以重量计的浓度为2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279公斤、以重量计的浓度为50%的阻燃剂3031水溶液6公斤及干物质总重量3%的乙醇磺酸钠3公斤,分别均以75℃时并在搅拌的状态下,均匀缓慢的加在一起共聚150分钟,然后静止15小时再保温搅拌150分钟,即可得到以重量计浓度为17%的成品纺丝原液588公斤,然后经过特制的异型喷丝孔再通过公知已成熟的湿法纺丝生产工艺流程即可得到假发用蛋白质合成纤维。实施例2.按技术ZL02101961.4;ZL02115722.7;ZL02155315.7原液生产制作中的技术要求,将已处理好并以重量计的浓度为18.7%蛋白质水溶液267.5公斤、以重量计的浓度为2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204公斤、以重量计的浓度为50%的阻燃剂3031水溶液3公斤及干物质总重量1.5%的乙醇磺酸钠1.5公斤,分别均以86℃时并在搅拌的状态下,均匀缓慢的加在一起共聚120分钟,然后静止12.5小时再保温搅拌120分钟,即可得到以重量计浓度为21%的成品纺丝原液476公斤,然后同实施例1即可得到假发用蛋白质合成纤维。实施例3.按技术ZL02101961.4;ZL02115722.7;ZL02155315.7原液生产制作中的技术要求,将已处理好并以重量计的浓度为25.6%蛋白质水溶液274公斤、以重量计的浓度为2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124公斤、以重量计的浓度为50%的阻燃剂3031水溶液1公斤及干物质总重量1%的乙醇磺酸钠1公斤,分别均以98℃时并在搅拌的状态下,均匀缓慢的加在一起共聚90分钟,然后静止10小时再保温搅拌90分钟,即可得到以重量计浓度为25%的成品纺丝原液400公斤,然后同实施例1即可得到假发用蛋白质合成纤维。实施例4.在实施例3成品原液的基础上经同温度的真空蒸发浓缩,便可获得以重量计浓度为>25%的成品纺丝原液,然后可采用公知成熟的干法纺丝工艺,将其纺制成——假发用纤维。同理可以制得以重量计浓度为30%、35%、40%、45%的成品纺丝原液,这些浓度的原液均可采用公知成熟的干法纺丝工艺,将其纺制成——假发用纤维。实施例5.按技术ZL02139295.1;ZL02135873.7;ZL02155316.5原液生产制作中技术要求,将已计算处理好的蛋白质水溶液与氯化锌水溶液共溶在一起,调PH值为1.7,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蛋白质和待加入的乙醇磺酸钠、阻燃剂3031及丙烯腈第一单体物质总重量的0.1%的氧化剂及0.2%的还原剂,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边搅拌边同时缓慢加入丙烯腈第一单体物质、阻燃剂3031水溶液和乙醇磺酸钠,并使以上五种物质在其混合溶液中各自的重量浓度分别控制在,2.1%、55%、0.21%、0.21%和4.48%,PH值调至1.7,加入时各物质均以75℃时并在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假发用蛋白质合成纤维纺丝原液,其特征在于,该原液是由以重量计:蛋白质30-70份、阻燃剂0.5-3份、乙醇磺酸钠1-3份、聚乙烯醇或丙烯腈第一单体或丙烯腈第一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第二单体28.5-64份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惠远胡宗善卓宝松
申请(专利权)人:宋惠远胡宗善卓宝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