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918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电梯,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内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轿厢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固定座的夹层,所述夹层将轿厢分为内层和外层,所述外层靠近井道底部端设置有供水进入的开口,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浮动件和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浮动件连接,所述浮动件在水中能在浮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防水膜漂浮到水面上,将内层完全围住,使得水不会进入内层,避免了电梯进水导致电梯内部件的损坏,且将固定座设置在夹层内,使得电梯在运行时乘坐电梯的行人不会踩坏防水膜。

A waterproof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proof elevator, including a car,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seat. The side wall of the car is provided with a sandwich for holding a fixed seat. The interlayer divides the car into an inner layer and an outer layer, the outer layer is close to the bottom end of the well path, and the opening is provided on the fixed seat. One end of the waterproof film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seat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oating part. The floating piece can float the waterproof membrane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under the action of buoyancy and completely enclosure the inner layer so that the water will not enter the inner layer and avoid the damage to the parts of the elevator caused by the inlet of the elevator, and will be fixed. The setting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layer, so that the elevator does not damage the waterproofing membrane when the elevator is run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曳引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轿厢,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电梯防护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专利公布号CN203740813U公开了一种能够降低轿厢升降时该轿厢内的噪音强度的电梯,它包括有门板、门机、门顶箱、调风部件,调风部件沿着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该门顶箱的上方。使用时,通过轿厢的上部及下部设置折皱式的调风部件,将空气在井道与轿厢之间产生的气流噪音引导至该轿厢的侧面,以此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但上述电梯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该电梯虽然能够降低噪音,但在遇到水灾时,水会堆积在井道里,电梯升降到井道底层时,水会沿着轿厢与井道之间的缝隙通过轿厢的进口流进电梯内部,这样很容易导致电梯的损坏,使电梯停止运行,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威胁到处在电梯内行人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电梯,具有避免电梯进水导致损坏、提高安全性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水电梯,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内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轿厢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固定座的夹层,所述夹层将轿厢分为内层和外层,所述外层靠近井道底部端设置有供水进入的开口,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浮动件和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浮动件连接,所述浮动件在水中能在浮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防水膜漂浮到水面上。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遇到水灾时,电梯升降到井道底层,井道内堆积的水会沿着轿厢底部溢到轿厢内,此时设置在外层的开口起到了一定的引流作用,让水流到浮动件周围,浮动件受到了水的浮力会带动防水膜逐渐上浮,将内层完全围住,使得水不会进入内层,避免了电梯进水导致电梯内部件的损坏,且将固定座设置在夹层内,使得电梯在运行时乘坐电梯的行人不会踩坏防水膜。进一步,所述轿厢的进口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浮动件滑动的滑槽。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设置使得浮动件能够在遇到水时能够更加轻易的上浮,避免浮动件在上浮时被卡在夹层内而失去防水的作用。进一步,所述浮动件上设置有用于收纳防水膜的内腔,所述浮动件内侧面留有供防水膜伸出的缺口。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内腔的设置能够使得防水膜在闲置时能够处在其中,避免防水膜遭受损坏,失去防水效果;缺口的设置能够让防水膜伸出,避免遇水时卡在内腔内而不能伸出。进一步,所述浮动件包括第一浮动件和第二浮动件,所述内腔处在第一浮动件和第二浮动件之间。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浮动件分为第一浮动件与第二浮动件两个部分,能够便于防水膜在遇水时易从内腔内浮出,使得防水的效果更好。进一步,所述浮动件的高度大于固定座的高度,环绕所述轿厢设置有用于容纳固定座以及浮动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深度等于浮动件的高度。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固定座直接设置在轿厢内,乘坐的行人很有可能会被固定座绊倒,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将固定座设置在容纳槽中,且容纳槽的深度等于浮动件的高度,使得电梯在运行时固定座以及浮动件不会给乘坐电梯的行人带来不便,而且也使得轿厢的外观更为美观。进一步,所述第一浮动件靠近第二浮动件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浮动件靠近第一浮动件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凹槽与凸块卡接连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与凹槽的设置,能够让电梯在运行时防水膜平稳的处在内腔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由于电梯的运行导致防水膜从内腔内跑出。进一步,所述浮动件由泡沫塑料制成。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泡沫塑料质轻且具有良好的浮动性,能够在遇水时立即上浮,使得防水性能更佳。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为一个与轿厢的夹层相配的矩形框,所述固定座靠近开口的边缘处设置有橡胶。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为一个与夹层相配的矩形框,能够让固定座稳定的设置在夹层内,且在边缘处设置的橡胶能够使得固定座在很长的一端时间内都具有优良的防水性,避免水通过固定座进入轿厢内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浮动件受到了水的浮力会带动防水膜逐渐上浮,将电梯轿厢完全围住,使得水不会进入轿厢内部,避免了电梯进水导致电梯内部件的损坏;二、内腔的设置能够使得防水膜在闲置时能够处在其中,避免防水膜遭受损坏,失去防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半剖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固定座、防水膜和浮动件连接关系的半剖图;图5是图4中的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轿厢;2、固定座;3、夹层;4、内层;5、外层;6、开口;7、浮动件;71、第一浮动件;72、第二浮动件;8、防水膜;9、滑槽;10、内腔;11、缺口;12、容纳槽;13、凹槽;14、凸块;15、进口。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地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防水电梯,包括轿厢1,轿厢1内设置夹层3,夹层3将轿厢1分为了内层4与外层5,结合图2、图3,在夹层3内设置有固定座2、放置在固定座2外围的浮动件7以及两侧分别防水密封连接于固定座2及浮动件7的防水膜8,浮动件7由泡沫塑料制成。如图1、3所示,在外层5靠近井道底部端设置有开口6,开口6起到一个引流的作用,使得遇到水灾时能够第一时间启动浮动件7防水。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浮动件7在上浮时卡在夹层3内,在轿厢1的进口15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浮动件7滑动的滑槽9。如图4所示,浮动件7的高度大于固定座2的高度,并且环绕轿厢1设置有用于容纳固定座2以及浮动件7的容纳槽12,容纳槽12的深度等于浮动件7的高度;结合图1、图4,固定座2为一个与轿厢1的夹层3相配的矩形框,固定座2靠近开口6的边缘处设置有橡胶,橡胶能够使得固定座2具有优良的防水性,避免水通过固定座2进入内层4。如图4、5所示,浮动件7包括第一浮动件71和第二浮动件72,第一浮动件71和第二浮动件72之间形成容纳防水膜8的内腔10,防水膜8叠设于内腔10内,且一端密封粘结与第二浮动件72内壁。第一浮动件71与第二浮动件72之间内侧留有供防水膜8从内腔10伸出的缺口11,防水膜8从缺口11伸出浮动件7,且密封粘接于固定座2靠近浮动件7缺口11的侧壁面。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在闲置时能够保护防水膜8完整不受损,在第一浮动件71靠近第二浮动件72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13,第二浮动件72靠近第一浮动件71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块14,凹槽13与凸块14卡接连接。闲置时,第一浮动件71与第二浮动件72通过凹槽13与凸块14的配合将防水膜8完全的包裹在内腔10中,能够避免防水膜8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不会受损。具体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电梯,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内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轿厢(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固定座(2)的夹层(3),所述夹层(3)将轿厢(1)分为内层(4)和外层(5),所述外层(5)靠近井道底部端设置有供水进入的开口(6),所述固定座(2)上设置有浮动件(7)和防水膜(8),所述防水膜(8)一端与固定座(2)连接、另一端与浮动件(7)连接,所述浮动件(7)在水中能在浮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防水膜(8)漂浮到水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电梯,包括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内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轿厢(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固定座(2)的夹层(3),所述夹层(3)将轿厢(1)分为内层(4)和外层(5),所述外层(5)靠近井道底部端设置有供水进入的开口(6),所述固定座(2)上设置有浮动件(7)和防水膜(8),所述防水膜(8)一端与固定座(2)连接、另一端与浮动件(7)连接,所述浮动件(7)在水中能在浮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防水膜(8)漂浮到水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的进口(15)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浮动件(7)滑动的滑槽(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7)上设置有用于收纳防水膜(8)的内腔(10),所述浮动件(7)内侧面留有供防水膜(8)伸出的缺口(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7)环绕固定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斌林飞张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