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光辉专利>正文

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9 阅读:7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包括爬禾器1、割禾器2、送禾器3、输送机构4及脱粒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器5装在输送机构向下倾斜滑道51的出口处,其外壳固定于拖拉机变速箱后盖上,它与过渡链轮9采用链轮传动,在脱粒器出口端连接有一个谷粒输送带10,它向斜上方延伸至拖拉机手把侧面,其出口处套有接谷袋。与现有小型联合收割机相比,该收割机结构更加简单紧凑,操作更加灵活方便,性能更加可靠,收割效率更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本技术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轻便,适合于丘陵地区使用的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众所周知,联合收割机是一种集收割、脱粒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作物收割机械,尽管其结构和形式和异,但其基本结构都包括爬禾器、割禾器、送禾器、输送机构及脱粒器。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早已开始应用,但由于其体积庞大,结构和操作复杂,价格昂贵而不能为普通农户购买和使用。另外这种大型机械也很难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使用。就小型农业机构来讲,使用的最为普遍的是手扶拖拉机,但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却很少,而适合于山区和丘陵地区使用的就更难见到。为此,本申请人在技术专利992368847中公开了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该收割机可完成从收割到脱粒的全部工作,具有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但该机在设计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其脱粒器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上部出口处,这样就挡住了驾驶人员的视线,使其无法看清前方的收割情况,因而影响收割质量和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更加方便灵活,性能更加可靠,收割效率更高的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包括包括爬禾器1、割禾器2、送禾器3、输送机构4及脱粒器5,所述爬禾器1通过两根拉杆11与送禾器架31活动连接,并与装在送禾架内的螺旋卷筒32采用皮带传动机构13传动,上述拉杆上活动连接有一-->个调节爬禾器高度的调节杆12;所述割禾器2包括一次割禾刀21和二次割禾刀22,其中一次割禾刀装在送禾器架3的前端,二次割禾刀装在与装在送禾器架31相连的连杆上,它们通过其一侧的摆动机构23与传动轴6相连;所述送禾器3的后端与传动箱7固接,并与传动轴6采用链轮链条机构传动;所述输送机构4装在送禾器与脱粒器之间,其一端连接于送禾器的出口处,另一端连接于脱粒器5的入口处,该端下部用支撑杆41支撑于拖拉机机身上,其传动链轮装在输送带下部的传动轴6上,在拖拉机前部装有一个控制割禾器2和输送机构4升降的升降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器5装在输送机构向下倾斜滑道51的出口处,其外壳固定于拖拉机变速箱后盖上,它与传动轴6采用皮带传动,在脱粒器出口端连接有一个由链轮传动的谷粒输送带10,它向斜上方延伸至拖拉机手把侧面,其出口处套有接谷袋。所述谷粒输送带10上间隔装有多个“L”形刮板10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将联合收割机与手扶拖拉机结合,实现了联合收割机的小型化,因而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之可以为普通农户所购买和使用,而且由于其体积小,因而可以在手扶拖拉机能够进行犁耙作业的地形较差的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田中作业,可解决这些地区无法用机械化收割的问题。由于其包括送禾器、脱粒器等部件均装在拖拉机下部,因而不仅降低了重心,而且使驾驶人员前方无任何遮挡物,使其视野更加开阔,更便于操作,因而可更有效地提高收割效率。本技术不仅实现了联合收割机与手扶拖拉机的配套,而且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灵活方便,性能可靠,生产和作业成本低,维修方便等特点,因而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各部件传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后视图。本技术的联合收割机在适当进行尺寸调整后,可与多种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较典型的,它可以直接与广泛推广使用的工农-12K型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参见图1~图3,本技术的联合收割机装在拖拉机的前部,它包括爬禾器1、割禾器2、送禾器3、输送机构4及脱粒器5。其中,爬禾器1与现有联合收割机的爬禾器结构相似,它是一种圆形框架式结构,由位于两侧的圆环和轴向连接两圆环的若干根拨禾杆构成,整个框架装在轴上,而轴则支承于固定在上述圆环上的轴承上。爬禾器在两侧通过两根拉杆11与送禾器架31铰接,并与装在送禾架内的螺旋卷筒32采用皮带传动机构12传动,该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轮分别装在各自的轴上。上述拉杆上活动连接有一个调节爬禾器高度的调节杆13,可根据农田起伏情况调节爬禾器高度。所述割禾器2包括一次割禾刀21和二次割禾刀22,其中一次割禾刀装在送禾器架31的前端,用于收割禾穗部分,二次割禾刀装在与送禾器架31相连的连杆24上,用于收割其余的禾杆部分。它们通过其一侧的摆动机构23与传动轴6相连。所述送禾器3由送禾器架31和螺旋卷筒32构成,其中送禾器架是由角钢制成的近似L形的框架,框架外部包有铁皮,螺旋卷筒则通过轴装在框架中间,其与输送机构相连处开有出口。送禾器后端与传动箱7用螺栓固接,并与传动轴6采用链轮链条机构33传动,该链轮链条机构的两个链轮分别装在螺旋卷筒轴和传动轴上。所述输送机构4采用链轮链条输送带,链轮则装在输送带下部的传动轴6上。整个输送机构装在送禾器与脱粒器之间,其一端固接于送禾器的出口处,另一端用螺栓固接于脱粒器5的入口处。其两端下部均通过轴承支承有轴,输送机构与脱粒器连接端下部用支撑杆41支撑于拖拉机机身上,输送机构-->外部装有钢板制成的外罩。为根据农田的地形高低及时调整割禾器的高度,在拖拉机前部装有一个控制割禾器2和输送机构4升降的升降机构8。上述结构与本申请人在技术专利992368847中公开的结构基本相同。本技术的要点是所述脱粒器5装在输送机构的斜下方,输送机构通过其向斜下方倾斜的滑道51与脱粒器相连,脱粒器装在该滑道的出口处,这一改进使得脱粒器的高度降至拖拉机手把以下,使其不会影响操作者视野。该脱粒器为滚筒式脱粒器,其下部设有螺旋输送器52,它装在轴102上,用于将脱下的谷粒输送至谷粒输送带10。脱粒器外壳固定于拖拉机变速箱后盖上,且它与传动轴6采用皮带传动,其皮带轮分别装在脱粒器轴和传动轴上。与脱粒器的位置降低相适应,在脱粒器出口端连接有一个由链轮106传动的谷粒输送带10,该输送带包括输送皮带104和外壳105,其外壳固定在变速箱后盖上,皮带轮分别装在位于脱粒器底部的轴102和装在输送带另一端的轴103上。为防止谷粒下滑,在输送带10上间隔装有多个“L”形刮板101。输送带向斜上方延伸至拖拉机手把侧面,其出口处套有接谷袋,操作人员可直接进行接装谷物的操作。本技术的联合收割机的动力由主传动轴14提供,主传动轴与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15通过圆锥齿轮相连,通过多级链轮链条传动将动力遂级传递。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2所示,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带动联合收割机主传动轴转动,将动力通过多级链轮链条传动向前传递。收割时,装在机器最前端的爬禾器1将禾杆拨向后方的送禾器3,与此同时,割禾器2将禾杆割断,送禾器将禾杆送至输送机构4,由输送机构输送至脱粒器5,脱粒器脱粒后,谷粒经谷粒输送带10输送至出口处,最后落入接谷袋中。收割过程中,可根据地形情况通过升降机构8调整割禾器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包括爬禾器(1)、割禾器(2)、送禾器(3)、输送机构(4)及脱粒器(5),所述爬禾器(1)通过两根拉杆(11)与送禾器架(31)活动连接,并与装在送禾架内的螺旋卷筒(32)采用皮带传动机构(13)传动,上述拉杆上活动连接有一个调节爬禾器高度的调节杆(12);所述割禾器(2)包括一次割禾刀(21)和二次割禾刀(22),其中一次割禾刀装在送禾器架(31)的前端,二次割禾刀装在与送禾器架(31)相连的连杆上,它们通过其一侧的摆动机构(23)与传动轴(6)相连;所述送禾器(3)的后端与传动箱(7)固接,并与传动轴(6)采用链轮链条机构传动;所述输送机构(4)装在送禾器与脱粒器之间,其一端连接于送禾器的出口处,另一端连接于脱粒器(5)的入口处,该端下部用支撑杆(41)支撑于拖拉机机身上,其传动链轮装在输送带下部的传动轴(6)上;在拖拉机前部装有一个控制割禾器(2)和输送机构(4)升降的升降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器(5)装在输送机构向下倾斜滑道(51)的出口处,其外壳固定于拖拉机变速箱后盖上,它与传动轴(6)采用皮带传动,在脱粒器出口端连接有一个由链条传动的谷粒输送带(10),它向斜上方延伸至拖拉机手把侧面,其出口处套有接谷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收割机,包括爬禾器(1)、割禾器(2)、送禾器(3)、输送机构(4)及脱粒器(5),所述爬禾器(1)通过两根拉杆(11)与送禾器架(31)活动连接,并与装在送禾架内的螺旋卷筒(32)采用皮带传动机构(13)传动,上述拉杆上活动连接有一个调节爬禾器高度的调节杆(12);所述割禾器(2)包括一次割禾刀(21)和二次割禾刀(22),其中一次割禾刀装在送禾器架(31)的前端,二次割禾刀装在与送禾器架(31)相连的连杆上,它们通过其一侧的摆动机构(23)与传动轴(6)相连;所述送禾器(3)的后端与传动箱(7)固接,并与传动轴(6)采用链轮链条机构传动;所述输送机构(4)装在送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发
申请(专利权)人:邓光辉余海泉李长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