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冬绮专利>正文

保健型合成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66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合成纤维产品。这种产品的合成纤维原料--基料中添加远红外陶瓷粉料,再按常规工艺制成远红外保健型合成纤维。这种纤维既具有化学纤维的纺织加工特性,还能放射远红外射线,具有医疗保健功能;它基本不改变现生产工艺规程,对生产设备、环境状况等无特殊要求。(*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合成纤维。市场上销售的合成纤维,如涤纶、丙纶、锦纶等纤维和它的复丝制品,它们都是由同一种合成纤维原料-基料,经干燥、熔融、纺丝、卷装及后处理等流程形成产品,利用这种纤维和复丝可织成化纤布料或层状絮片料。现有合成纤维及其复丝制品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们不具备保健功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医疗保健性能的合成纤维产品。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目的。在合成纤维的原料-基料中,添加远红外陶瓷粉料,形成远红外保健型合成纤维。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也就是说,保健型合成纤维的原料是由合成纤维原料-基料和远红外陶瓷粉两种料混合而成,将混合好的料再按常规工艺纺丝,即经干燥、熔融、纺丝、卷装、后处理等流程,便可得到远红外保健型合成纤维。除在基料中添加远红外陶瓷粉料外,工艺流程及设备装置与现有技术基本没有差别。保健型合成纤维和它的复丝既可织成保健型化纤布料,也可将它制成保健型层状絮片或作它用。远红外陶瓷粉能在常温下辐射5-8μm远红外线,这种远红外线正是生物体所需要的,能被生物体全部吸收。它的突出性能集中表现在具有高效的浸透力和辐射率,所以在极短时间内可高效能地被生物体吸收并渗透,进而在生物体内以能量转换的形式促进生物体内的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共振、吸收和置换作用;它还具有明显的发热效果,使生物体自身加热、起保暖作用。所以将这种粉料添加在合成纤维原料中制成远红外保健型合成纤维使用必将产生多种有益健康的性能。保健型合成纤维的原料中基料与远红外陶瓷粉的用量按重量分别为75-95%、5-25%,远红外陶瓷粉的粒度2μm以下,以这种混合料纺丝效果为佳。例1以粒度1μm以下、10%重量的远红外陶瓷粉与90%重量的丙纶基料混合均匀,熔融之后按常规工艺纺丝,该远红外保健型合成纤维,经天津市化学纤维研究所测试,技术性能如下直径3.3dtex-8dtex强力2CN/dtex以上伸长率10-30%说明这种纤维完全具有化学纤维的纺织加工特性,可以织布或制作絮片等,纤维中的远红外射线则使这种布、絮片或其它纤维制品具有医疗保健功能。例2以粒度1μm以下,93%重量的远红外陶瓷粉与7%重量的涤纶基料混合均匀。熔融之后按常规工艺纺丝,基技术性能及用途特性等与上例相同。采用保健型合成纤维织成的保健型化纤布料,保健型层状絮片制作腹带、护膝、护肘、床单、枕套、背心、被褥、鞋、帽等等用品,则具有较为理想的医疗保健效果。不同的用品可防治腰痛、腹部的疾患,膝、肘部疾患,颈椎疾患,肩痛、脊柱炎、背痛,…。总之,将它制成不同的用品,安置在不同的部位,便能对不同的疾患产生积极预防或治疗效果,有益而无害。这种纤维的层状絮片,防塞功能极佳,其保温性能远优于普通纤维制成的絮片。本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这种纤维既具有化学纤维的纺织加工特性,还能放射远红外射线,具有医疗保健功能;2、基本不改变生产工艺规程,对生产设备、工艺条件、环境状况等都无特殊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合成纤维,它由基料组成,其特征在于基料中添有远红外陶瓷粉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纤维,其特征在于基料与远红外陶瓷粉的用量按重量分别为75-95%,5-25%,远红外陶瓷粉的粒度2μm以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合成纤维产品。这种产品的合成纤维原料——基料中添加远红外陶瓷粉料,再按常规工艺制成远红外保健型合成纤维。这种纤维既具有化学纤维的纺织加工特性,还能放射远红外射线,具有医疗保健功能;它基本不改变现生产工艺规程,对生产设备、环境状况等无特殊要求。文档编号D01F6/44GK1081475SQ92111369公开日1994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李冬绮 申请人:李冬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纤维,它由基料组成,其特征在于:基料中添有远红外陶瓷粉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绮
申请(专利权)人:李冬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