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58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07:57
一种胎筐,用于放置需要通过夹持杆进行夹持的环形部件,包括主架以及安装在主架上能够装载环形部件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周向安装在主架上的多个承载框架,相邻承载框架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夹持杆通过的夹持空间;所述承载框架外侧设有与主架相连连接部,内侧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为开口向上的U形,用以容纳环形部件;所述承载部均位于同一圆周。胎筐能够承载作为环形部件的内胎、垫带,送到对应工位,使夹持杆能够直接伸入和夹持,无须进行翻转,简化了轮胎装填设备的机构,同时无须人工上料,提高了夹持上料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因此无须到高处工作,也远离了夹持杆,提高了安全性。

Fetal baskets

A tire basket used for placing an annular part that needs to be clamped through a clamping rod, including the main frame and the bearing unit that can be mounted on the main frame; the bearing uni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bearing frames mounted on the main frame, and the adjacent bearing frames are provided with the clamping rod to be clamped through. The bearing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 bearing section on the outside of the bearing frame, and the bearing part is an U shaped opening up to accommodate a ring part, and the bearing section is located in the same circle. The tire basket can carry the inner tube and cushion belt as the ring part, and send it to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so that the clamping rod can be directly extended and clamped,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tire loading equipment is simplified without having to be turned over. At the same tim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holding material is improved without manual feeding, so the working man does not need to work in high places and is far away from it. The clamping rod is used to improve th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胎筐
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轮胎装填时放置需要通过夹持杆进行夹持的内胎、垫带的胎筐。
技术介绍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并且由于其属于损耗品,使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轮胎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在流水线上通过硫化机进行硫化、通过试验设备进行动平衡等测试、甚至通过内胎垫带安装机进行内胎和垫带的安装,最后从流水线上卸下,送到包装机进行包装。为了提高轮胎装填内胎、垫带的工作效率,现有技术提出一种《轮胎内胎垫带安装机》(公开号:CN105196807A),能够通过机械装置将内胎和垫带装填到轮胎中。但该设备中,内胎和垫带需要人工套到夹持杆上,再由夹持杆对其进行夹持后送入到轮胎中,工作效率低;夹持杆位于高处,工作人员需要在高处向夹持杆上套装内胎、垫带,工作危险性高;内胎、垫带运输到高处的劳动强度也较大;为了便于人工操作,设备需要翻转,使夹持杆水平,增加了设备的复杂程度,而且夹持杆为突出结构,容易碰到操作人员,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轮胎内胎垫带安装机需要人工安放内胎和垫带,存在工作效率低、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危险性的用于轮胎装填的胎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胎筐,用于放置需要通过夹持杆进行夹持的环形部件,包括主架以及安装在主架上能够装载环形部件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周向安装在主架上的多个承载框架,相邻承载框架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夹持杆通过的夹持空间;所述承载框架外侧设有与主架相连连接部,内侧设置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为开口向上的U形,用以容纳环形部件;所述承载部均位于同一圆周。作为优选,所述主架上安装有用于支撑环形部件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周向设置的多个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均位于承载框架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架设置有用于支撑环形部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内端延伸到承载部所处圆周上或承载部所处圆周的内侧。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部的底部平齐。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架相对于其所在圆周的径向向一侧偏斜。作为优选,所述承载单元分为多个承载组,每个承载组包括相邻的两个承载框架;同一承载组中的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作为优选,同一承载组中的两个承载部相互平行,并与所处圆周的径向平行。作为优选,所述主架安装的能够支撑环形部件的支撑框架设置在相邻承载组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胎筐能够承载作为环形部件的内胎、垫带,送到对应工位,使夹持杆能够直接伸入和夹持,无须进行翻转,简化了轮胎装填设备的机构,同时无须人工上料,提高了夹持上料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因此无须到高处工作,也远离了夹持杆,提高了安全性。2、支撑框架能够充分支撑周长较大的内胎,避免内胎下坠,保证夹持杆能够对其良好的夹持。支撑框架能够延伸到承载部,能够同时支撑内胎和垫带,使内胎和垫带在胎筐中放置稳固,保证夹持效果。3、支撑框架向一侧偏斜,避免与夹胎杆发生碰撞,使夹胎杆运行准确,将内胎和垫带夹持成设定形状。4、承载组的夹持空间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当胎筐运行位置不准确时,能够引导夹持杆运行到夹持空间中内胎、垫带,保证夹持效果。也是相邻承载组之间的夹持空间增大,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夹持后内胎、垫带外凸的部分。附图说明图1为胎筐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胎筐的结构示意图二;以上各图中:1、环形部件;2、主架;3、承载框架;3.1、连接部;3.2、承载部;3X、承载组;4、支撑框架;4.1、支撑部;5、夹持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2所示,胎筐用于放置需要通过夹持杆进行夹持的环形部件1,包括主架2以及安装在主架2上能够装载环形部件1的承载单元。环形部件1包括内胎、垫带。承载单元包括周向安装在主架2上的多个承载框架3,相邻承载框架3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夹持杆通过的夹持空间5。承载框架3外侧设有与主架2相连的连接部3.1,内侧设置有承载部3.2。承载部3.2均位于同一圆周,为开口向上的U形,用以容纳环形部件1。对环形部件1进行夹持的夹持杆,位于轮胎装填设备的夹持单元上,周向设置多个,包括交错排列的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夹持杆对环形部件1进行夹持时,各个夹持杆将环形部件1夹住,并使其呈花瓣形。其中第一夹持杆贴在环形部件1的外侧壁上,向内推顶环形部件1,使环形部件1对应部位向内凹陷;第二夹持杆贴在环形部件1的内侧壁上,向外推顶环形部件1,使环形部件1对应部位向外凸出。交错布置的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使环形部件呈凹凸交替的花瓣形。对轮胎进行内胎、垫带的装填时,将轮胎固定在夹持单元下方,并通过机械装置将轮胎的子口拉开。将内胎、垫带层叠后,放入胎筐中。胎筐中的内胎、垫带,均通过顶部开口放入承载框架3的承载部3.2中。由于主架2连接有驱动装置,从而使胎筐能够升降和平移。胎筐内装入内胎、垫带后,通过驱动装置移动到轮胎装填设备内的夹持单元下方,夹持单元降下,使夹持杆伸入到胎筐中。伸入胎筐中的夹持杆,第一夹持杆位于内胎、垫带的外侧,第二夹持杆位于内胎、垫带的内侧。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分别向内和向外,沿相邻承载框架3之间的夹持空间移动,对内胎、垫带进行夹持。夹持着内胎、垫带的夹持杆随着夹持单元使上升,离开胎筐。胎筐被驱动装置移动到轮胎装填设备外,夹持单元夹持着的内胎、垫带送入子口拉开的轮胎内,完成轮胎的装填。为了更好的对放入胎筐的内胎、垫带进行支撑,主架2上安装有用于支撑环形部件的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周向设置的多个支撑框架4,支撑框架4均位于承载框架3之间。垫带周长较小,能够完全放置在承载部3.2所处圆周中。而内胎的周长较大,大于承载部3.2所处圆周的周长,使位于承载部3.2外相邻承载框架3之间的内胎成向外侧凸起,位于承载框架之间的支撑框架4对内胎进行支撑,避免凸起部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垂,保证夹持杆能够准确的对内胎的凸起部位进行夹持。支撑框架4设置有用于支撑环形部件1的支撑部4.1,支撑部4.1的内端延伸到承载部3.2圆周上或承载部3.2圆周的内侧,使内胎、垫带与承载部3.2位于同一圆周的部位以及向外侧凸起的部位都能够得到支撑,避免重力作用下下垂。支撑部4.1与承载部3.2的底部平齐,使放置在胎筐内的内胎、垫带在水平面上平齐,保证夹持杆能够准确的对内胎、垫带进行夹持。由于支撑框架4位于承载框架3之间,位于用于使夹持杆移动的夹持空间5中,为了避免夹持杆与支撑框架4发生碰撞,支撑框架4相对于其所在圆周的径向向一侧偏斜。由于夹持杆需要沿着径向移动,支撑框架4相对于径向偏斜,与夹持杆的移动轨迹错开,避免两者发生碰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胎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胎筐,用于放置需要通过夹持杆进行夹持的环形部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2)以及安装在主架(2)上能够装载环形部件(1)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周向安装在主架(2)上的多个承载框架(3),相邻承载框架(3)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夹持杆通过的夹持空间(5),所述承载框架(3)外侧设有与主架(2)相连的连接部(3.1),内侧设置有承载部(3.2);所述承载部(3.2)为开口向上的U形,用以容纳环形部件(1);所述承载部(3.2)均位于同一圆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18 CN 20172103740961.一种胎筐,用于放置需要通过夹持杆进行夹持的环形部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2)以及安装在主架(2)上能够装载环形部件(1)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周向安装在主架(2)上的多个承载框架(3),相邻承载框架(3)之间设有能够使所述夹持杆通过的夹持空间(5),所述承载框架(3)外侧设有与主架(2)相连的连接部(3.1),内侧设置有承载部(3.2);所述承载部(3.2)为开口向上的U形,用以容纳环形部件(1);所述承载部(3.2)均位于同一圆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2)上安装有用于支撑环形部件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周向设置的多个支撑框架(4),所述支撑框架(4)均位于承载框架(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筐,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国孙贤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力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