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34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保护稳压二极管组和第一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FB端,VCC端连接于稳压二极管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一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FB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稳压二极管组,通过提前预警将FB端的电压短时间控制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以内,从而达到短时间的重载条件而不保护的效果,缩小了整机结构尺寸要求从而达到的降低整机成本的要求,最终有利于提升产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度。

An overpower delay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circuit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an overpower delay circuit, which protects the voltage stable diode group and the first triode, the first triode collector is connected to the base of the second triode, the base of the first tr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collector of the second triode, and the emitter of the second tr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FB End, the VCC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voltage stable diode group, the first triode collector and the base of the second triode. The first photosensitive triode collector is connected to the emitter of the FB end and the second triode. The emitter of the first photosensitive tr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emitter and stabilizing diode group of the first triode, and the FB end is prewarned by early warning. The short time control of the voltage is within the condition of normal work, so as to achieve short time heavy load conditions and not protect the effect, reduc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whole machine structure size to reduce the cost of the whole machine,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he products in the same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是指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的品质不断的提升,家中配备一套高端实惠的音响已是必备家用电器.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大幅上升,需要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那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控制电源的正本也是非常关键的。原先的功放电源为了能满足宽频音效需要的将功率做得很大,不利用产品的价格控制,同时电源的体积较大不利于音响内部结构的设计。所以适当的通过外部线路对产品进行优化是很有必要的,增加这种过功率延迟线路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同时也有利于产品的精巧化设计,最终给产品带来更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控制IC的VCC端电压的变化,提前预警将FB端的电压短时间控制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以内,从而达到短时间的重载条件而不保护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包括VCC端、FB端、稳压二极管组、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一光敏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组并联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FB端,所述VCC端连接于稳压二极管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FB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稳压二极管组。优选的,所述VCC端串联有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和第三电阻器,第二电阻器和第三电阻器串联后与稳压二极管组并联,第二电阻器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第三电阻器的两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有第四电阻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第四电阻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并联有第五电阻器和第一电容器,所述第四电阻器和第五电阻器串联,所述第一电容器为有极性电容,第一电容器的正极依序连接于第五电阻器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优选的,所述FB端连接有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容器的负极端、第五电阻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阻器和稳压二极管组,所述第二电容器为无极性电容,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并联于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并联有第二光敏三极管。优选的,所述稳压二极管组由两个并联的稳压二极管组稳压二极管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通过控制IC的VCC端电压的变化,提前预警将FB端的电压短时间控制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以内,从而达到短时间的重载条件而不保护的效果,降低电源的开发成本,缩小了整机结构尺寸要求从而达到的降低整机成本的要求,最终有利于提升产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于功放线路的过功率延迟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包括VCC端、FB端、稳压二极管组Z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光敏三极管PC1,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组Z1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FB端,所述VCC端连接于稳压二极管组Z1、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PC1的集电极连接于FB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光敏三极管PC1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稳压二极管组Z1本实施例的过功率延迟电路,通过控制IC的VCC端电压的变化,提前预警将FB端的电压短时间控制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以内,从而达到短时间的重载条件而不保护的效果,降低电源的开发成本,缩小了整机结构尺寸要求从而达到的降低整机成本的要求,最终有利于提升产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度。本实施例中,所述VCC端串联有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串联后与稳压二极管组Z1并联,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三电阻器R3的两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第四电阻器R4,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第四电阻器R4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并联有第五电阻器R5和第一电容器C1,所述第四电阻器R4和第五电阻器R5串联,所述第一电容器C1为有极性电容,第一电容器C1的正极依序连接于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FB端连接有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容器C1的负极端、第五电阻器R5、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三电阻器R3和稳压二极管组Z1,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为无极性电容,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PC1并联于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PC1并联有第二光敏三极管PC2,所述稳压二极管组Z1由两个并联的稳压二极管组成。本实施例当音响播放常规的音乐时,无非常宽频的信号,此时电源负载条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该线路的稳压二极管组Z1不工作,第二三极管Q2的B基为高电平,此时第二三极管Q2也处于截止状态,此时该过功率延迟线路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当音响播放宽频信号时比如重低音音乐,因为单个宽频信号信号的出现是瞬间的,此时的负载条件要求非常大,随着负载的增加,VCC端同时也被抬高,同时次级的反馈线路也开始工作,通过第一光敏三极管PC1反馈信号到达FB端,FB端的电压同时也会被抬高,在FB端到达保护点之前,VCC端会提前将稳压二极管组Z1导通,此时第二三极管Q2的B基被拉低,第一三极管Q1的B基得到一个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开始工作,从而达到控制FB端的电压不至于超出规格而保护的效果,当单个宽频信号过去后,电源的负载条件又开始变为正常,VCC端的电压也开始下降,当降到稳压二极管组Z1的导通条件以下后,稳压二极管组Z1截止工作,第二三极管Q2的电压又被抬高,第二三极管Q2停止工作,同时第一三极管Q1的B基将无后续的能力支撑其导通,第一三极管Q1停止工作,整体线路配合构成过功率延迟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包括VCC端、FB端、稳压二极管组Z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光敏三极管PC1,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组Z1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FB端,所述VCC端连接于稳压二极管组Z1、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PC1的集电极连接于FB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光敏三极管PC1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稳压二极管组Z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功率延迟电路,包括VCC端、FB端、稳压二极管组Z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光敏三极管PC1,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组Z1并联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FB端,所述VCC端连接于稳压二极管组Z1、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PC1的集电极连接于FB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光敏三极管PC1的发射极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稳压二极管组Z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功率延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VCC端串联有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串联后与稳压二极管组Z1并联,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三电阻器R3的两极分别与第一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方陈家词魏雄叶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