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713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该炉底冷却装置包括引风机、空气总管和通风管道;空气总管包括第一空气总管和第二空气总管;通风管道包括竖直通风管和水平通风管,竖直通风管与外部连通,水平通风管的一端与竖直通风管连通,另一端与空气总管连通,空气总管连接引风机;水平通风管连通的空气总管和连通的竖直通风管分别位于炉底相对的两侧;连通第一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和连通第二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通过风冷的形式对炉底进行冷却,利用引风机产生负压,将气体引入通风管道,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A furnace bottom coo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rnace bottom cooling device of a melting furnace. The bottom cooling device includes a fan, an air pipe and a ventilation pipe, the air duct includes a first air pipe and a second air pipe, the ventilation pipe includes a vertical ventilator and a horizontal ventilating pipe, a vertical ventilator is connected to the outside, and a horizontal ventilator is used.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rtical ventilation pip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pipe, the air duct is connected to the fan; the air pipe connected by the horizontal ventilation pipe and the connected vertical ventilation pipe are located o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furnace; the horizontal ventilation pipe connecting the first air pipe and the horizontal ventilation pipe connecting the second air general pipe are arranged. The bottom cool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oled on the bottom of the furnace by air cooling, negative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the air draft machine, and gas is introduced into the ventilation pipe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冶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也开始致力于研究如何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冶金行业是碳氧化物排放的大户,目前的主流炼铁工艺是高炉炼铁,其中烧结及炼焦等工序对环境污染较严重。此时,直接还原炼铁工艺得到发展,此工艺可以利用铁矿粉和煤粉直接来生产高质量的直接还原铁(DRI),省去了烧结和炼焦工序,能量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的负担相较于高炉流程明显降低。直接还原炼铁工艺分为还原和熔分两步,还原工序主要有气基直接还原和煤基直接还原两种方式,目前在国内外都有成熟的示范工厂。熔分工序主要有电熔分和燃气熔分两种方式。燃气熔分炉的原料为直接还原铁(DRI),成椭球状。燃气熔分炉的燃料为低热值煤气,空气和煤气经过蓄热之后,在炉内混合燃烧,炉膛内温度可高达1600℃左右,DRI在熔分炉中被加热熔化,最终生成铁水和熔渣,因此炉底部分的耐材既要求耐渣铁侵蚀,又要求耐高温,因此通过采取对炉底耐材进行冷却的方法,降低炉底耐材的温度,减缓耐材的侵蚀速度,提高熔分炉寿命。现有熔分炉炉底采用水冷的方式。在炉底耐材的下面设置一定数量的水冷排管,水冷排管中通入循环冷却水,带走耐材多余的热量,降低与渣铁接触的炉底耐材的温度,减缓耐材侵蚀的速率,保证炉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生产过程中,随着渣铁的侵蚀,炉底耐材越来越薄,如果产生通缝使铁水穿透炉底耐材,遇到水会发生爆炸,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意在提出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通过风冷的方式对炉底进行冷却,延缓耐材被侵蚀速度,确保熔分炉安全运行。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包括引风机、空气总管和通风管道;所述空气总管包括第一空气总管和第二空气总管,所述第一空气总管和第二空气总管分别位于所述炉底相对的两侧;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竖直通风管和水平通风管,所述竖直通风管位于所述炉底的侧面,所述水平通风管位于所述炉底下部的捣打料和浇注料之间;所述竖直通风管与外部连通,所述水平通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通风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空气总管连通,所述空气总管连接所述引风机;所述水平通风管连通的空气总管和连通的竖直通风管分别位于所述炉底相对的两侧;连通所述第一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和连通所述第二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间隔布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风机包括第一引风机和第二引风机,所述第一引风机与所述第一空气总管连通,所述第二引风机与所述第二空气总管连通。更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包括第三引风机,所述空气总管包括第三空气总管,所述第三引风机通过所述第三空气总管连通所述第一空气总管和第二空气总管。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水平通风管平行布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所述水平通风管之间的距离为150~300mm。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水平通风管沿所述炉底的长度方向布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进行熔分炉炉底冷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引风机,在空气总管中产生负压;空气由竖直通风管进入水平通风管,相邻的所述水平通风管内气流的方向相反,对所述炉底进行冷却;部分所述空气经过与第一空气总管连通的所述水平通风管后进入所述第一空气总管,另一部分所述空气经过与第二空气总管连通的所述水平通风管后进入所述第二空气总管;所述空气由所述引风机排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风机在第一空气总管中产生负压,第二引风机在第二空气总管中产生负压。作为优选的方案,当所述第一引风机或第二引风机出现故障时,启动第三引风机工作。本技术的熔分炉炉底冷却装置,采用通风冷却的方式,既能保证炉底安全运行,又排除了爆炸隐患,安全性高;相邻的通风管道的冷却风向不同,保证冷却效果;设置了备用的引风机,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引风机采用负压冷却的方式,防止使用鼓风机时管道漏风,空气与炉底高温碳砖发生反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方案及其各个方面的优点。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所述的“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应作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前”、“后”、“左”、“右”、“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包括空气总管1、通风管道2和引风机3。引风机3通过空气总管1与各个通风管道2连接,通风管道2可对炉底进行冷却。这样就实现了通过风冷的方式对熔分炉的炉底进行冷却,更加安全可靠。空气总管1包括第一空气总管11和第二空气总管12,第一空气总管11和第二空气总管12分别位于炉底相对的两侧。空气总管1可汇集各个通风管道2的气体,之后输送入引风机3。在对称的炉底两侧各设置一个空气总管,可以使得炉底的冷却更均匀,通风管道2内的气体与炉底的换热更充分。通风管道2包括竖直通风管21和水平通风管22。竖直通风管21位于炉底的侧面,水平通风管22位于炉底下部的捣打料和浇注料之间,在炉底中,捣打料和浇注料位于耐材(耐火材料)的下方。竖直通风管21的一端与外部连通,水平通风管22的一端与竖直通风管21连通,另一端与空气总管1连通,空气总管1连接引风机3。本技术实施例中,部分通风管道2与第一空气总管11连通,另一部分通风管道2与第一空气总管12连通。如图2所示,一个水平通风管22连通的空气总管1和连通的竖直通风管21分别位于炉底相对的两侧。换句话说,第一空气总管11和与其连通的竖直通风管211分别位于炉底相对的两侧,即与第一空气总管11连通的竖直通风管211位于第二空气总管12一侧。第二空气总管12和与其连通的竖直通风管212位于分别位于炉底相对的两侧。这样的布置,可以使得水平通风管22穿过整个炉底下部,最大限度的增加水平通风管与炉底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的效果。连通第一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221和连通第二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222间隔布置。连通第一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221和连通第二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222内的冷却气体流动方向不同,两者间隔布置,采用了双向冷却的方式,可保证炉底冷却更均匀。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竖直通风管21向上延伸至炉侧墙托梁钢结构4的下部,使得炉底冷却装置不仅能够对炉底进行冷却,对炉侧墙托梁钢结构4也有一定的冷却效果,可提高整个设备的寿命。本实施例中,引风机3包括第一引风机31、第二引风机32和第三引风机33。第一引风机31与第一空气总管11连通,第二引风机32与第二空气总管12连通,正常工作时,第一引风机31带动第一空气总管11内的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机、空气总管和通风管道;所述空气总管包括第一空气总管和第二空气总管,所述第一空气总管和第二空气总管分别位于所述炉底相对的两侧;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竖直通风管和水平通风管,所述竖直通风管位于所述炉底的侧面,所述水平通风管位于所述炉底下部的捣打料和浇注料之间;所述竖直通风管与外部连通,所述水平通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通风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空气总管连通,所述空气总管连接所述引风机;所述水平通风管连通的空气总管和连通的竖直通风管分别位于所述炉底相对的两侧;连通所述第一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和连通所述第二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间隔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分炉的炉底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机、空气总管和通风管道;所述空气总管包括第一空气总管和第二空气总管,所述第一空气总管和第二空气总管分别位于所述炉底相对的两侧;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竖直通风管和水平通风管,所述竖直通风管位于所述炉底的侧面,所述水平通风管位于所述炉底下部的捣打料和浇注料之间;所述竖直通风管与外部连通,所述水平通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通风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空气总管连通,所述空气总管连接所述引风机;所述水平通风管连通的空气总管和连通的竖直通风管分别位于所述炉底相对的两侧;连通所述第一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和连通所述第二空气总管的水平通风管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分炉的炉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行波裴芬谢善清吴道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