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657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瓦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底座、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皮带,所述工作台的左端底部通过左支撑板与底座的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的右端底部通过右支撑板与底座的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下方的底座顶部设有条形滑槽,所述条形滑槽上方的右支撑板内转动连接设有一级转轴,所述一级转轴的左端和右端均从右支撑板内穿出,所述一级转轴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左支撑板转动连接,该轴瓦钻孔固定装置既可以手动实现对轴瓦的夹持固定,也可以自动实现对轴瓦的夹持固定,避免了一些操作人员力度不够而使轴瓦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An axle bush drilling fixer

The utility model especially relates to an axle bush drilling and fix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worktable, a base, a left supporting plate, a right support plate, and a belt. The bottom of the left end of the working table is fixed to the left end of the base by the left support plate and the right support plate of the working platform through the right support plate. The right end of the top of the base is fixed with a rectangular hole. The top of the base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is provided with a bar shaped slide. The right support plate above the bar shaped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a primary rotating shaft, and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first stage shaft are all worn out from the right support plate. The left end is connected by the bearing and the left supporting plate. The bearing and fixing device of the bush can not only hold the clamping and holding of the axle bush manually, but also automatically realize the clamping and holding of the axle bush, and avoid the problem that some operators are not strong enough to fix the axle Bu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轴瓦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轴瓦分为形状为瓦状的半圆柱面轴瓦和纵截面形状为环形的圆柱面轴瓦。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转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如果润滑不良,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虽然轴瓦是由特殊的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但发生直接摩擦产生的高温仍然足以将其烧坏。因此在轴瓦的环面需加工注油孔。由于轴瓦的形状特殊性,轴瓦在打孔非常容易被损坏,因此通常在对轴瓦进行打孔时需要特殊的装置用来固定轴瓦。授权号为CN2056738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半圆形轴瓦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和压板,所述底座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和支撑板,底座上靠近支撑板一侧设有定位台,底座上靠近固定板一侧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穿过压板与压板滑动连接;所述压板一侧面为斜面,所述定位板一侧面为斜面,压板的斜面与定位板的斜面配合;所述固定台与压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螺纹柱上位于压板上设有螺母;所述固定台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定位板下端与固定台滑动连接。能够实现对不同半径的半圆柱轴瓦进行固定,固定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但是该专利对半圆柱轴瓦的固定只能通过手动操作,无法自动,由于不同人的手腕力不同,导致固定稳定性不同,容易使半圆柱轴瓦固定不牢固,影响后续的钻孔,并且对轴瓦外径方向进行固定,轴瓦外径与定位板和支撑板的接触面积小,固定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既可以手动实现对轴瓦的夹持固定,也可以自动实现对轴瓦的夹持固定,避免了一些操作人员力度不够而使轴瓦固定不牢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底座、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皮带,所述工作台的左端底部通过左支撑板与底座的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的右端底部通过右支撑板与底座的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一级矩形通孔,所述一级矩形通孔下方的底座顶部设有条形滑槽,所述条形滑槽上方的右支撑板内转动连接设有一级转轴,所述一级转轴的左端和右端均从右支撑板内穿出,所述一级转轴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左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中心部位左右两侧的一级转轴上分别设有螺旋线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工作台左侧的一级转轴上螺纹连接有与条形滑槽配合的左滑块,所述工作台右侧的一级转轴上螺纹连接有与条形滑槽配合的右滑块,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的底部均与条形滑槽内的底部表面接触,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左滑块上的螺杆外周螺纹连接有左夹持板,所述右滑块上的螺杆外周螺纹连接有右夹持板,所述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的顶部均从一级矩形通孔内穿过并伸出至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左夹持板的右侧壁和右夹持板的左侧壁上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一级转轴的右端设有二级转轴,所述二级转轴上套有一级皮带轮,所述底座底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支撑架,所述底座右端的支撑架右侧壁上设有一级支撑板,所述一级支撑板的顶部右端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二级皮带轮,所述一级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二级皮带轮连接,所述一级支撑块右侧的一级支撑板上设有二级支撑块,所述一级皮带轮右侧的二级转轴上套有齿轮,所述二级支撑块内设有中心线与二级转轴轴线平行的二级矩形通孔,所述二级矩形通孔内设有呈矩形结构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可以在二级矩形通孔内左右滑动,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从二级矩形通孔内穿,所述二级支撑块左侧的限位杆顶部设有可插进齿轮上的齿距内的限位齿。进一步的,所述一级矩形通孔中心部位前侧和后侧的工作台上分别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一级矩形通孔的侧壁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一级矩形通孔的一端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表面与工作台的顶部表面接触。进一步的,所述二级转轴的右端设有手摇柄,所述电机设置于二级转轴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上方的螺杆外周设有转盘,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与轴瓦法兰处接触来实现对轴瓦的夹紧,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与轴瓦法兰处的接触面积大,固定稳定性好,通过电机带动一级皮带轮和二级皮带轮转动,使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作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实现了自动对轴瓦进行夹紧或松开的操作,避免因一些操作人员手动操作时因手腕力度不够而使轴瓦固定不牢固的问题,并且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的相对运动也可以手动操作,避免电机出故障时无法对轴瓦进行夹持固定,具有功能多样化、操作方便的优点;2、移动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对轴瓦进行夹持,有利于轴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一级矩形通孔横向中心线的对齐,方便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对轴瓦的固定,橡胶垫的设置可以避免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对轴瓦夹持时刮伤轴瓦,对轴瓦起到保护作用;3、通过手动转动转盘使螺杆转动,使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可以上下移动,实现了可以夹持不同外径轴瓦的功能,避免因轴瓦外径过大而使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无法对轴瓦法兰的侧壁顶端夹持的问题,使夹持固定更加牢固。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其中:1、工作台;2、一级矩形通孔;3、左夹持板;4、右夹持板;5、螺杆;6、左滑块;7、一级转轴;8、右滑块;9、右支撑板;10、转盘;11、底座;12、条形滑槽;13、皮带;14、一级皮带轮;15、橡胶垫;16、左支撑板;17、二级转轴;18、电机;19、二级皮带轮;20、支撑块;21、一级支撑板;22、支撑架;23、固定板;24、弹簧;25、移动板;26、轴瓦;27、齿轮;28、二级支撑块;29、限位杆;30、限位齿。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1、底座11、左支撑板16、右支撑板9、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底座、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皮带,所述工作台的左端底部通过左支撑板与底座的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的右端底部通过右支撑板与底座的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一级矩形通孔,所述一级矩形通孔下方的底座顶部设有条形滑槽,所述条形滑槽上方的右支撑板内转动连接设有一级转轴,所述一级转轴的左端和右端均从右支撑板内穿出,所述一级转轴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左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中心部位左右两侧的一级转轴上分别设有螺旋线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工作台左侧的一级转轴上螺纹连接有与条形滑槽配合的左滑块,所述工作台右侧的一级转轴上螺纹连接有与条形滑槽配合的右滑块,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的底部均与条形滑槽内的底部表面接触,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左滑块上的螺杆外周螺纹连接有左夹持板,所述右滑块上的螺杆外周螺纹连接有右夹持板,所述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的顶部均从一级矩形通孔内穿过并伸出至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左夹持板的右侧壁和右夹持板的左侧壁上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一级转轴的右端设有二级转轴,所述二级转轴上套有一级皮带轮,所述底座底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支撑架,所述底座右端的支撑架右侧壁上设有一级支撑板,所述一级支撑板的顶部右端设有一级支撑块,所述一级支撑块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二级皮带轮,所述一级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二级皮带轮连接,所述一级支撑块右侧的一级支撑板上设有二级支撑块,所述一级皮带轮右侧的二级转轴上套有齿轮,所述二级支撑块内设有中心线与二级转轴轴线平行的二级矩形通孔,所述二级矩形通孔内设有呈矩形结构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可以在二级矩形通孔内左右滑动,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从二级矩形通孔内穿出,所述二级支撑块左侧的限位杆顶部设有可插进齿轮上的齿距内的限位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瓦钻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底座、左支撑板、右支撑板、皮带,所述工作台的左端底部通过左支撑板与底座的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的右端底部通过右支撑板与底座的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一级矩形通孔,所述一级矩形通孔下方的底座顶部设有条形滑槽,所述条形滑槽上方的右支撑板内转动连接设有一级转轴,所述一级转轴的左端和右端均从右支撑板内穿出,所述一级转轴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左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中心部位左右两侧的一级转轴上分别设有螺旋线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工作台左侧的一级转轴上螺纹连接有与条形滑槽配合的左滑块,所述工作台右侧的一级转轴上螺纹连接有与条形滑槽配合的右滑块,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的底部均与条形滑槽内的底部表面接触,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左滑块上的螺杆外周螺纹连接有左夹持板,所述右滑块上的螺杆外周螺纹连接有右夹持板,所述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的顶部均从一级矩形通孔内穿过并伸出至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左夹持板的右侧壁和右夹持板的左侧壁上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一级转轴的右端设有二级转轴,所述二级转轴上套有一级皮带轮,所述底座底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国中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精特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