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6492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中施工不方便、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包括墙体,其具有内墙面与外墙面;施工缝,其预留于墙体上;预制板,其位于施工缝处且预制板的两侧分别与外墙面相对;防水层,其分别与预制板和外墙面贴紧;锚固钢筋,其与预制板固连并伸入施工缝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其待预制板贴于外墙面后现浇于施工缝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对于整个墙体而言,其防水效果较好,整个施工过程时间较短、施工效率较高,节省了时间与施工成本。

Composite post pouring belt structure for external wall precast plat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xterior wall prefabricated plate composite post pouring belt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It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inconvenient construction and low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exist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is a composite post pouring belt structure for external wall prefabricated plates. Including walls and wall surfaces; construction joints are reserved on the wall; prefabricated plates are located at construction joints and both sides of prefabricated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outer walls; waterproof layers are attached to prefabricated plates and wall surfaces respectively; anchored steel bars are connected with prefabricated plates and extended into construction joints;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For the whole wall, its waterproof effect is better,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short,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and the time and construction cost are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房屋建筑施工
,涉及一种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避免出现因混凝土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而产生有害裂缝的情况,通常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预留有临时施工缝,待结构成型稳定后,再对临时施工缝进行后施工,形成后浇带,尤其是地下室外墙结构,当后浇带施工完毕后,还需要进行防水施工,避免地下室发生渗水、漏水等现象。一般情况下,后浇带在施工结束后,其外侧模板的拆除要等到后浇带达到一定强度后方能进行,而此过程的时间通常比较长,无形的延后了地下室外墙后续的防水、回填土等施工时间,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导致施工效率较低以及整个施工工期较长。目前,针对这种问题,在施工时通常采取搭设木模板的方式进行,在工作面狭窄,模板拆除困难时则采用砖胎膜,但这种常规施工方法进度缓慢、工期较长、外墙防水效果差、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另外,崔贵玲在《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设计及参数分析》一文中总结了传统后浇带模板支架的三种做法,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后浇带早拆模板体系,解决了后浇带模板施工占用模板时间长的问题,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但这些工艺也不适用于场地狭窄的情况,并且模板的搭设、拆除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工期。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防水效果较好的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这种结构施工方便、施工后的防水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包括墙体,其具有内墙面与外墙面;施工缝,其预留于墙体上;预制板,其位于施工缝处且预制板的两侧分别与外墙面相对;防水层,其分别与预制板和外墙面贴紧;锚固钢筋,其与预制板固连并伸入施工缝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其待预制板贴于外墙面后现浇于施工缝中。在上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中,所述预制板为长方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上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中,所述预制板的长度为1200mm,宽度比施工缝宽度宽400mm,厚度为40-70mm。在上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中,所述预制板内的钢筋结构按照轴向、横向交错布置且布筋间距为150mm-250mm,所述钢筋的直径为6-10mm。在上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中,所述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对应位置的墙体混凝土等级。在上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中,所述防水层为防水砂浆且防水砂浆厚度为10-15mm。在上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中,所述施工缝中预留有由墙体中伸出的预留筋,所述锚固钢筋与预留筋固连。在上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中,所述锚固钢筋的一端弯曲形成有弯钩部。在上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中,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中的混凝土为微膨胀混凝土且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墙体的强度等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大大节省了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施工缝的具体尺寸,制作相应规格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制作过程中,预埋入锚固钢筋;S2、清理施工缝内杂物;S3、将成型且强度等级达到要求的预制板安装在施工缝处,同时,在预制板的两端与墙体的外墙面间用防水砂浆嵌缝;S4、将预制板上的锚固钢筋与预留在施工缝中的墙体钢筋固连;S5、对墙体的外墙面进行防水施工;S6、对墙体的外墙面一侧进行土方回填施工;S7、在内墙面一侧的施工缝处支设内模板;S8、在施工缝中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S9、对现浇钢筋混凝土进行养护,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内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后浇带结构,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对于整个墙体而言,其防水效果较好。2、本专利技术采用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使得墙体的防水以及墙体外侧的回填土不受现浇混凝土凝固时间的限制,可提前进行墙体防水与回填土施工,整个施工过程时间较短、施工效率较高,节省了时间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施工缝;3、预制板;4、防水层;5、锚固钢筋;5a、弯钩部;6、现浇钢筋混凝土层;7、内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包括墙体1、施工缝2、预制板3、防水层4、锚固钢筋5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6。墙体1具有内墙面与外墙面,施工缝2预留在墙体1上,也就是说,该施工缝2与墙体1为一体成型,预制板3位于墙体1的外墙面一侧并位于该施工缝2处,预制板3的两侧分别与施工缝2两侧的外墙面相对,防水层4设置在预制板3两端与相应的外墙面之间,防水层4分别与预制板3和外墙面贴紧,也就是说,该预制板3从墙体1的外墙面一侧将施工缝2封住,锚固钢筋5与预制板3固连并伸入施工缝2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层6待预制板3贴于外墙面后再现浇于施工缝2中,如图1所示,该现浇混凝土层在现浇前,需使用一块内模板7从内墙面一侧将该施工缝2封住,从而使施工缝2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便于现浇混凝土浇筑时,其不易从而施工缝2中溢出。这种结构尤其适合地下室外墙墙体1中施工缝2的施工,由于地下室通常位于土坑内,地下室墙体1与土坑表面间的距离较小,造成地下室墙体1外表面的施工空间较小,若通过常规的施工方法,不仅施工较困难,且会造成整体施工时间较长,而通过在墙体1外墙面安装将施工缝2封住的预制板3,而在墙体1内墙面支撑用于封住施工缝2的内模板7,并在施工缝2内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从而实现了对施工缝2的施工,由于施工缝2的外侧通过预制板3提前封住,因此,可提前对墙体1的外墙面进行防水施工与回填土施工,无需等施工缝2施工完毕后再进行上述的防水与回填土施工,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时间,缩短了工期,当然,这种施工结构,也适合非地下室墙体1的施工缝2施工。优选的,所述预制板3为长方体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预制板3结构可提前预制,其强度较高,可控性较强,成本较低廉,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可预制不同规格的预制板3,最主要是,这种结构采用与墙体1同样的结构,其与墙体1连接性较强,当然,预制板3也可以采用钢板或者具有防水效果的高强度木板。优选的,所述预制板3的长度为1200mm,宽度比施工缝2宽度宽400mm,厚度为40-70mm,。通常情况下,地下室外墙墙体1中的施工缝2的长度是固定的,为1200mm,而施工缝2的宽度一般为800mm-1200mm,因此,预制板3的长度与施工缝2的长度相同,而预制板3的宽度比施工缝2的宽度宽400mm,也就是说施工缝2的宽度为1200mm-1600mm,这样的尺寸,可将预制板3的两端各留出200mm分别与施工缝2两侧的墙体1外墙面相连,保证预制板3与墙体1外墙面有充足的接触面积,也为防水层4的安装提供了空间,而根据不同的施工缝2宽度,在具备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包括墙体,其具有内墙面与外墙面;施工缝,其预留于墙体上;预制板,其位于施工缝处且预制板的两侧分别与外墙面相对;防水层,其分别与预制板和外墙面贴紧;锚固钢筋,其与预制板固连并伸入施工缝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其待预制板贴于外墙面后现浇于施工缝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包括墙体,其具有内墙面与外墙面;施工缝,其预留于墙体上;预制板,其位于施工缝处且预制板的两侧分别与外墙面相对;防水层,其分别与预制板和外墙面贴紧;锚固钢筋,其与预制板固连并伸入施工缝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其待预制板贴于外墙面后现浇于施工缝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为长方体钢筋混凝土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的长度为1200mm,宽度比施工缝宽度宽400mm,厚度为40-7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内的钢筋结构按照轴向、横向交错布置且布筋间距为150mm-250mm,所述钢筋的直径为6-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对应位置的墙体混凝土等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预制板复合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防水砂浆且防水砂浆厚度为10-15mm。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伟岳齐贤程由奎白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