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帅飞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5756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4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行走装置、秧箱、送秧机构以及分插秧机构,机架上设置有船板以及斜板,秧箱内设置有送秧机构,船板上设置有若干秧门和分插秧机构,机架上连接有拖曳式补秧机,拖曳式补秧机包括顶板、拖曳杆、补种机构和可调拖曳轮;补种机构内设置有补种腔,补种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五传送带以及位于第五传送带两端的与第五传送带一一对应的补种秧门和补种秧苗预装箱,补种秧门侧面设置有第二轻触开关,补种秧门上方均设置有补种气缸,每个补种秧门下方前侧设置有一对光电检测装置。该种水稻插秧机能够在出现缺秧时对缺秧处进行补种,减少了人工补种的人力成本。

An automatic rice transplan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rice transplanter,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walking device, a seedling box, a transplanter and a transplanter.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ship plate and a skew plate, and a transplanter is arranged in the box. A number of seedlings and transplanter mechanisms are arranged on the ship board. A towing type transplanter is attached to the frame and a towing supplement is attached to the frame. The seedling machine includes the roof board, the towing rod, the replanting mechanism and the adjustable towing wheel; the replant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replanting cavity, a number of fifth conveyer belts are set up in the replanting cavity, and the replanting seedling door and the replanting seedling preloading box corresponding to the fifth conveyer belts at both ends of the fifth conveyer belt are set up, and there are second touch switches on the side of the patch. A replanting cylinder is arranged above the replanting seedling door, and a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side of each seed replanting gate. The rice transplanter can replant the missing seedlings when there is lack of seedlings and reduce the labor cost of artificial re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具体是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现有的插秧机一般包括机架、行走装置、秧箱、送秧机构以及分插秧机构。进行种植时,送秧机构将秧苗送至秧门,分插秧机构将秧门范围内的秧苗植入田中的泥土,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分插秧机构的机械爪前端移动时一般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星机构来完成,前进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现有的插秧机在插秧时一般是多个秧箱一体,秧箱一起移动使得一排秧苗逐步与秧门对准,分插秧机构将秧门范围内的秧苗植入田中的泥土,在一排秧苗插完之后通过送秧机构带动秧苗下移,下一排的秧苗继续进入秧门范围通过分插秧机构植入田中的泥土。该种插秧机要求秧苗块育苗整齐,如果有秧苗块缺秧则会导致在插秧时出现缺秧的情况,需要手工补种。同时现有的插秧机在被插秧后的秧苗块的端面会松动,秧苗会掉落,容易导致后一排秧苗在插秧时出现缺秧。由于手工补种秧苗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因此研发一种在插秧时出现缺秧情况的补种机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该种水稻插秧机能够在出现缺秧时对缺秧处进行补种,减少了人工补种的人力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行走装置、秧箱、送秧机构以及分插秧机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船板以及斜板,所述秧箱内设置有所述送秧机构,所述船板上设置有若干秧门和所述分插秧机构,所述机架上连接有拖曳式补秧机,所述拖曳式补秧机包括顶板、拖曳杆、补种机构和可调拖曳轮;所述顶板连接所述拖曳杆,所述拖曳杆水平定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拖曳杆垂直的导向孔,所述补种机构上设置有滑动匹配于所述导向孔内的导向杆,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压力计,所述补种机构与所述压力计的底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所述补种机构两侧设有所述可调拖曳轮,所述可调拖曳轮包括中心轴、固定块、滑动块、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轮毂片以及第四线性驱动器,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中心轴上且外侧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上且外侧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铰接另一端固定有轮毂片,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铰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所述第四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补种机构内设置有补种腔,所述补种腔内设置有若干第五传送带以及位于所述第五传送带两端的与所述第五传送带一一对应的补种秧门和补种秧苗预装箱,所述补种秧门侧面设置有第二轻触开关,所述补种秧门上方均设置有补种气缸,每个所述补种秧门下方前侧设置有一对光电检测装置,所述补种气缸分别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五传送带上方相对设置有两个第六传送带,两所述第六传送带之间相对设置有若干对连接块,每对所述连接块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若干压秧插针,所述第五传送带由第四电机驱动,所述第六传送带由第五电机驱动,所述第五传送带上表面下方设置有用于吸引所述压秧插针的第二电磁铁,,所述压力计、所述第四线性驱动器、所述光电检测装置、所述电磁阀、所述第二轻触开关、所述第四电机和所述第五电机均与第一控制装置连接。该种水稻插秧机在插秧时拖行拖曳式补秧机,压力计能够检测减振弹簧对顶板的压力,通过第一控制装置调节第四线性驱动器的伸缩长度能够调节可调拖曳轮的直径大小,并且通过压力计的反馈设定补种机构与顶板之间的压力,防止两者之间压力过小补种机构出现大幅振动,防止补种气缸在补种时导致补种机构出现大幅振动,保证可调拖曳轮的抓地力,使得可调拖曳轮能够转动;通过该结构使得该拖曳式补种机能够适配各种不同高度的插秧机,在插秧机的各处连接时均能够保证补种机构与顶板之间的压力一致;在运行时将秧苗块端部朝下分别放入补种秧苗预装箱内,通过第五传送带的传动和第六传送带上的压秧插针定位将秧苗块送至与第二轻触开关顶靠,第六传送带上的压秧插针穿过秧苗块插入第五传送带上实现秧苗块的定位,防止秧苗块翘起,通过第二电磁铁的强度调节可调节压秧插针的穿刺力,保证能够穿过不同厚度的秧苗块,且不会插入第五传送带太深,在位于第六传送带上侧时压秧插针因重力朝下,从而节省补种腔的高度空间;通过光电检测装置检测,当多对光电检测装置到有秧苗时而有一对或多对没有检测到秧苗时,气动对应的补种气缸将秧苗从补种秧门插入到土内,然后缩回,第五传送带继续将秧苗块送到补种秧门处,光电检测装置继续检测秧苗在缺秧位置进行补种。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秧门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秧门平行的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秧苗抵靠板,所述秧苗抵靠板连接有第三线性驱动器,位于所述秧门两侧的所述秧苗抵靠板一块抵靠秧苗块插秧后的端面,另一块所述秧苗抵靠板抵靠秧苗块插秧前的端面,所述送秧机构包括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上方设置有压秧装置,所述压秧装置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第四传送带,所述第四传送带之间相对设置有若干对定位块,每对所述定位块之间转动设置有若干压秧杆,所述压秧杆上设置有若干压秧针,所述第三传送带两侧设置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定位块接触后推动所述第四传送带转动,所述第三传送带由第三电机驱动,所述压秧杆自然下垂时,所述压秧针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上表面垂直;所述压秧杆上设有导向通道,所述压秧针设置于所述导向通道内,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上表面下方设置有用于吸引所述压秧针的第一电磁铁。该种插秧机在插秧的过程中,位于所述秧门两侧的所述秧苗抵靠板一块抵靠秧苗块插秧后的端面,另一块所述秧苗抵靠板抵靠秧苗块插秧前的端面,从而防止在被插秧后的秧苗块的端面松动,防止秧苗掉落,从而防止缺秧;并且通过第三传送带带动第四传送带转动,第四传送带上的压秧针穿过秧苗块插入第三传送带将秧苗块在第三传送带上压平,防止在第三传送带带动第四传送带转动的过程中,秧苗板翘起而导致缺秧,并且采用压秧针对秧苗的损伤小,保证插秧后的秧苗成活率;由于压秧针端部是尖的,如果不进行保护在朝上时是非常危险的;通过调节压秧杆与定位块之间的转动中心的位置,通过压秧杆以及压秧针自身重力,保证在压秧杆自然下垂时,所述压秧针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上表面垂直,采用该结构当所述压秧杆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上侧时,压秧针的针尖还是朝向第三传送带的,从而防止压秧针的针尖朝上对人身造成危害,提高安全性;压秧针能够通过第一电磁铁及自身重力提供穿刺力,通过调节第一电磁铁的强度调节压秧针的穿刺力,从而适配不同厚度的秧苗块,在秧苗块厚度较小时调小第一电磁铁的强度减小压秧针的穿刺力,防止压秧针穿入第三传送带过深,在苗块厚度较大时调大第一电磁铁的强度增加压秧针的穿刺力,保证压秧针能够穿过秧苗块并插入第三传送带中。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轨上滑行设置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一线性驱动器;所述升降架尾部设置有所述船板和所述斜板,所述斜板上端固定于所述升降架上,所述斜板下端固定于所述船板上表面,所述斜板上设有若干第一滑轨,所述升降架上设有若干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若干所述秧箱,所述斜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线性驱动器,若干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秧箱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1)、行走装置(2)、秧箱(3)、送秧机构(4)以及分插秧机构(5),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船板(14)以及斜板(15),所述秧箱(3)内设置有所述送秧机构(4),所述船板(14)上设置有若干秧门(141)和所述分插秧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连接有拖曳式补秧机(7),所述拖曳式补秧机(7)包括顶板(71)、拖曳杆(72)、补种机构(73)和可调拖曳轮(74);所述顶板(71)连接所述拖曳杆(72),所述拖曳杆(72)水平定位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顶板(71)上设置有与所述拖曳杆(72)垂直的导向孔(711),所述补种机构(73)上设置有滑动匹配于所述导向孔(711)内的导向杆(731),所述顶板(71)上设置有压力计(712),所述补种机构(73)与所述压力计(712)的底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75);所述补种机构(73)两侧设有所述可调拖曳轮(74),所述可调拖曳轮(74)包括中心轴(741)、固定块(742)、滑动块(743)、第一转动杆(744)、第二转动杆(745)、轮毂片(746)以及第四线性驱动器(747),所述固定块(742)固定于所述中心轴(741)上且外侧设置有第一轴承(748),所述滑动块(743)滑动设置于所述中心轴(741)上且外侧设置有第二轴承(749),所述第一转动杆(744)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749)铰接另一端固定有轮毂片(746),所述第二转动杆(745)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748)铰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744)上,所述第四线性驱动器(747)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块(743)连接;所述补种机构(73)内设置有补种腔(76),所述补种腔(76)内设置有若干第五传送带(761)以及位于所述第五传送带(761)两端的与所述第五传送带(761)一一对应的补种秧门(762)和补种秧苗预装箱(763),所述补种秧门(762)侧面设置有第二轻触开关(764),所述补种秧门(762)上方均设置有补种气缸(765),每个所述补种秧门(762)下方前侧设置有一对光电检测装置(766),所述补种气缸(765)分别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五传送带(761)上方相对设置有两个第六传送带(767),两所述第六传送带(767)之间相对设置有若干对连接块(768),每对所述连接块(768)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杆(769),所述转动杆(769)上设置有若干压秧插针(7610),所述第五传送带(761)由第四电机驱动,所述第六传送带(767)由第五电机驱动,所述第五传送带(761)上表面下方设置有用于吸引所述压秧插针(7610)的第二电磁铁(77),所述压力计(712)、所述第四线性驱动器(747)、所述光电检测装置(766)、所述电磁阀、所述第二轻触开关(764)、所述第四电机和所述第五电机均与第一控制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1)、行走装置(2)、秧箱(3)、送秧机构(4)以及分插秧机构(5),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船板(14)以及斜板(15),所述秧箱(3)内设置有所述送秧机构(4),所述船板(14)上设置有若干秧门(141)和所述分插秧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连接有拖曳式补秧机(7),所述拖曳式补秧机(7)包括顶板(71)、拖曳杆(72)、补种机构(73)和可调拖曳轮(74);所述顶板(71)连接所述拖曳杆(72),所述拖曳杆(72)水平定位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顶板(71)上设置有与所述拖曳杆(72)垂直的导向孔(711),所述补种机构(73)上设置有滑动匹配于所述导向孔(711)内的导向杆(731),所述顶板(71)上设置有压力计(712),所述补种机构(73)与所述压力计(712)的底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75);所述补种机构(73)两侧设有所述可调拖曳轮(74),所述可调拖曳轮(74)包括中心轴(741)、固定块(742)、滑动块(743)、第一转动杆(744)、第二转动杆(745)、轮毂片(746)以及第四线性驱动器(747),所述固定块(742)固定于所述中心轴(741)上且外侧设置有第一轴承(748),所述滑动块(743)滑动设置于所述中心轴(741)上且外侧设置有第二轴承(749),所述第一转动杆(744)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749)铰接另一端固定有轮毂片(746),所述第二转动杆(745)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748)铰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744)上,所述第四线性驱动器(747)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块(743)连接;所述补种机构(73)内设置有补种腔(76),所述补种腔(76)内设置有若干第五传送带(761)以及位于所述第五传送带(761)两端的与所述第五传送带(761)一一对应的补种秧门(762)和补种秧苗预装箱(763),所述补种秧门(762)侧面设置有第二轻触开关(764),所述补种秧门(762)上方均设置有补种气缸(765),每个所述补种秧门(762)下方前侧设置有一对光电检测装置(766),所述补种气缸(765)分别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五传送带(761)上方相对设置有两个第六传送带(767),两所述第六传送带(767)之间相对设置有若干对连接块(768),每对所述连接块(768)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杆(769),所述转动杆(769)上设置有若干压秧插针(7610),所述第五传送带(761)由第四电机驱动,所述第六传送带(767)由第五电机驱动,所述第五传送带(761)上表面下方设置有用于吸引所述压秧插针(7610)的第二电磁铁(77),所述压力计(712)、所述第四线性驱动器(747)、所述光电检测装置(766)、所述电磁阀、所述第二轻触开关(764)、所述第四电机和所述第五电机均与第一控制装置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141)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秧门(141)平行的第三滑轨(142),所述第三滑轨(142)上滑动设置有秧苗抵靠板(143),所述秧苗抵靠板(143)连接有第三线性驱动器(144),位于所述秧门(141)两侧的所述秧苗抵靠板(143)一块抵靠秧苗块插秧后的端面,另一块所述秧苗抵靠板(143)抵靠秧苗块插秧前的端面,所述送秧机构(4)包括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帅飞
申请(专利权)人:韩帅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